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成为教学教研的核心任务。本文着眼于“核心素养”之关键要素——学习能力,探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先行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因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仍秀,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是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构成。
学习能力,作为所有能力的元能力(meta-competency),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也一直是项热门教研课题。《课标》修订对学习能力的定义是“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当下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与学习目的庸俗化
英国伟大的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事实上,一直没能脱离应试教育,高考的录取方式不改革,唯分数论、升学率压倒一切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变革,必然会造成学生为了分数而学,教师为了升学率而教,使教育目的趋向了庸俗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专注于提升自己,而逐渐异化为努力打败别人。一旦教育与学习的目的庸俗化,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妄谈。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当下教育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存在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难题,使一些人对读书的意义产生了片面认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抬头,这种认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對在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网络及一些电玩游戏对孩子们的诱惑极大。这时,相对比较枯燥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三、英语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科学
有的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不存在问题,但英语学习成绩总不够理想,付出太多而收获太少。这类同学往往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存有问题。从大处讲,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问题。而词汇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词汇的有效记忆,有些同学记单词靠的是死记硬背,其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在学习策略上,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制定的学习策略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的同学给自己规定每天午饭时间不背过20个英语单词就不吃饭,刚刚开始实施时,凭着最初的那股激情,可能做到,但从长远看来,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旦坚持不下去,也就意味着要面对一次挫败,从而使自信心遭受打击,进而否定自己,妨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动脑、动手能力差,学习上丢三落四,遇到难题就想抄同学的;遇到考试不严格,就看别人的。得过且过,不求进取,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即使做作业,也是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吃着零食,心猿意马,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诸多不良习惯,严重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人们也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真正尽了人师之责。所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之路。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一种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即意味着教育不能压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对学生来说信心是成长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信心就是给了学生希望。学生信心的培养需要教师有一颗爱心,有爱心的老师是不会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的,有爱心的老师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学习,广泛地涉猎有关知识,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第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效率意识。“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是要想学业有成,就必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所谓“好学”,它不仅包含有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会自学。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庄莲平,王立中.教育的目的 [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仍秀,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是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构成。
学习能力,作为所有能力的元能力(meta-competency),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也一直是项热门教研课题。《课标》修订对学习能力的定义是“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当下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与学习目的庸俗化
英国伟大的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事实上,一直没能脱离应试教育,高考的录取方式不改革,唯分数论、升学率压倒一切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变革,必然会造成学生为了分数而学,教师为了升学率而教,使教育目的趋向了庸俗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专注于提升自己,而逐渐异化为努力打败别人。一旦教育与学习的目的庸俗化,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妄谈。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当下教育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存在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难题,使一些人对读书的意义产生了片面认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抬头,这种认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對在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网络及一些电玩游戏对孩子们的诱惑极大。这时,相对比较枯燥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三、英语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科学
有的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不存在问题,但英语学习成绩总不够理想,付出太多而收获太少。这类同学往往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存有问题。从大处讲,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问题。而词汇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词汇的有效记忆,有些同学记单词靠的是死记硬背,其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在学习策略上,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制定的学习策略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的同学给自己规定每天午饭时间不背过20个英语单词就不吃饭,刚刚开始实施时,凭着最初的那股激情,可能做到,但从长远看来,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旦坚持不下去,也就意味着要面对一次挫败,从而使自信心遭受打击,进而否定自己,妨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动脑、动手能力差,学习上丢三落四,遇到难题就想抄同学的;遇到考试不严格,就看别人的。得过且过,不求进取,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即使做作业,也是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吃着零食,心猿意马,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诸多不良习惯,严重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人们也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真正尽了人师之责。所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之路。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一种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即意味着教育不能压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对学生来说信心是成长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信心就是给了学生希望。学生信心的培养需要教师有一颗爱心,有爱心的老师是不会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的,有爱心的老师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学习,广泛地涉猎有关知识,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第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效率意识。“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是要想学业有成,就必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所谓“好学”,它不仅包含有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会自学。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庄莲平,王立中.教育的目的 [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