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高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基地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这就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除了要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机制,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之外,还应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专业自觉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1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高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方式,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基地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在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来华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这就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除了要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机制,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之外,还应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专业自觉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
一、高校优秀教师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做为一名教师,充沛的知识储备是必要条件,而教师的德行才是教育之本,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行比知识的渊博更为重要。留学生,不但需要教师的正确的思想引导,需要良好的德行陶冶,也需要教師恰当的情感熏陶,这样才能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行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通业务、勤奋工作、关爱留学生等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涵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要能够勤奋工作。
具体表现在他们普遍具有很强的敬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就体现在对平凡琐碎工作的不懈坚持。从他们对平凡琐事的坚持中,体现出一種坚持的不平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应该说,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他们还具有有很强的关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发自内心地关爱留学生,是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因为高校优秀教师只有“以爱为本”,才能与留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留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留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优秀教师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他们还普遍具有有很强的自我修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优秀教师工作往往身教重于言传,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留学生、影响留学生,往往会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一种榜样作用。
第二方面,必须要精通业务。
高校优秀教师不仅要熟悉常规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流程,更要时刻追寻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具有多方面的才艺和思维能力。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应具有的业务能力包括:
一是“专”,即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必须精通专业知识 ,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高校优秀教师工作中,才能在对留学生的教育中有更大的说服力,才能更多地获得留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二是“博”,即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诸方面都应有所涉猎;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等常规烂熟于心;更要具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及相关素质。高校优秀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才能提高自己对当代留学生的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优秀教师的专业自觉性?
二、高校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其一,职业认同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到教师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名教师,如果怀着成为中国的瓦尔瓦拉的梦想走进校园,在三尺讲台的平凡与坚守中,让梦想积淀成为她的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所以,树立专业理想,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要具有严于律己、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只有用辛勤汗水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才能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其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素养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对本学科前沿领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关系到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进步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只有善于读书和学习的人,才能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在读书中丰富文化底蕴,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她不仅有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而且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工作中随时挖掘总结教学经验,辛勤耕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养成勤于观察、思考、总结的好习惯,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其三,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毛主席讲过这样一段话:“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叶澜教授也提出:“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各种专业素质在教师身上综合实现的结果,它需要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索、创造才能获得。”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应有基本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如果能在平凡的坚守中另辟蹊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梳理、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上,她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型教学、分层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教师都有上进的愿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凭借自身人格魅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实现扬长避短。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但优秀教师往往能够在平凡的坚守中另辟蹊径——探究普通教育教学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把平凡琐碎的工作做定向、做深入、做细致,在不断地反刍、提炼与超越中,由专业自主走向专业自强,她的职业生涯必定能在平凡与坚守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
[2]刘秀江、韩杰《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1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高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方式,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基地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在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来华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这就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除了要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机制,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之外,还应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专业自觉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
一、高校优秀教师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做为一名教师,充沛的知识储备是必要条件,而教师的德行才是教育之本,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行比知识的渊博更为重要。留学生,不但需要教师的正确的思想引导,需要良好的德行陶冶,也需要教師恰当的情感熏陶,这样才能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行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通业务、勤奋工作、关爱留学生等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涵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要能够勤奋工作。
具体表现在他们普遍具有很强的敬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就体现在对平凡琐碎工作的不懈坚持。从他们对平凡琐事的坚持中,体现出一種坚持的不平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应该说,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他们还具有有很强的关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发自内心地关爱留学生,是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因为高校优秀教师只有“以爱为本”,才能与留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留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留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优秀教师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他们还普遍具有有很强的自我修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优秀教师工作往往身教重于言传,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留学生、影响留学生,往往会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一种榜样作用。
第二方面,必须要精通业务。
高校优秀教师不仅要熟悉常规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流程,更要时刻追寻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具有多方面的才艺和思维能力。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应具有的业务能力包括:
一是“专”,即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必须精通专业知识 ,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高校优秀教师工作中,才能在对留学生的教育中有更大的说服力,才能更多地获得留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二是“博”,即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一个优秀高校优秀教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诸方面都应有所涉猎;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等常规烂熟于心;更要具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及相关素质。高校优秀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才能提高自己对当代留学生的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优秀教师的专业自觉性?
二、高校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其一,职业认同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到教师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名教师,如果怀着成为中国的瓦尔瓦拉的梦想走进校园,在三尺讲台的平凡与坚守中,让梦想积淀成为她的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所以,树立专业理想,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要具有严于律己、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只有用辛勤汗水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才能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其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素养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对本学科前沿领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关系到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进步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只有善于读书和学习的人,才能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在读书中丰富文化底蕴,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她不仅有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而且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工作中随时挖掘总结教学经验,辛勤耕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养成勤于观察、思考、总结的好习惯,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其三,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毛主席讲过这样一段话:“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叶澜教授也提出:“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各种专业素质在教师身上综合实现的结果,它需要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索、创造才能获得。”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应有基本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如果能在平凡的坚守中另辟蹊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梳理、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上,她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型教学、分层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教师都有上进的愿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凭借自身人格魅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实现扬长避短。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但优秀教师往往能够在平凡的坚守中另辟蹊径——探究普通教育教学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把平凡琐碎的工作做定向、做深入、做细致,在不断地反刍、提炼与超越中,由专业自主走向专业自强,她的职业生涯必定能在平凡与坚守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
[2]刘秀江、韩杰《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