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实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转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课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现实意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72-02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在高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哪些策略呢?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它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维度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科学认识和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具体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不仅指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提出了科学思维的范式;“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则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五项素养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化学核心素养体系。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
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基于个体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技能锻炼等目标,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范畴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行为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信息收集、创新合作等技能的形成,进一步为后续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而化学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还应更多地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若干年后,学生或许已经忘记课堂上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而最终中学化学课堂为学生留下的可能是质疑、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也可能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可能是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或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可迁移、正能量”的东西。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为重”。
三、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课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掌握,忽视课程本身育人的功能,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例如,以“海水中提取镁”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是先讲完镁的性质,然后结合书本上镁的提取流程图来让学生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完成习题,结束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为主,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建构,学生对知识难以真正理解与掌握。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通常会立足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化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金属镁的提取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从海水中提取镁是生产镁的主要方法。对“海水中提取镁”沉淀剂的选择是一个难点,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常见碱的价格最终选出石灰乳作为沉淀剂。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以及基于证据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回顾常见金属单质炼制的方法,分组探讨氢氧化镁制备单质镁的方法。电解镁有氯气产生,通过氯气的循环使用让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加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有效把握住化学变化的本质原因,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
例如,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基于宏观实验事实探讨微观反应本质,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并最终学会用离子反应方程式去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笔者先设计了三组学生实验,这三组学生实验分别是:(1)在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硫酸;(2)在盐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3)在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后从离子角度思考反应实质。在反应一中学生通过白色沉淀认识到有硫酸钡沉淀产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硫酸钡的产生是由溶液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的,接着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离子都参与反应,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并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去探究、去经历、去猜想、去设计、去验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加强对知识的认知。最后在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类型)条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方法一:学生分组实验,加酚酞;方法二:教师演示实验,测溶液的导电性;等等)把量化的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从更完善的角度看待问题大有裨益。
3.课堂上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课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化学的真实应用来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緊密联系的观点,加强学生“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此外,课堂时间有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乙醇教学中,教师通过交警查酒驾视频,展示“二锅头”酒精度是56度等真实情境来引入本节课,并提出“能否用工业酒精勾兑酒?”“如何得到高度酒?”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后,教师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酿制葡萄酒”,加深学生对乙醇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行合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成功锻炼了动手能力并获得了丰富的创新灵感,最终获得高超的化学应用能力。
总之,要想切实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将今日之所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并用今日之所得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特约编辑 温 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现实意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72-02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在高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哪些策略呢?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它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维度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科学认识和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具体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不仅指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提出了科学思维的范式;“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则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五项素养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化学核心素养体系。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
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基于个体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技能锻炼等目标,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范畴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行为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信息收集、创新合作等技能的形成,进一步为后续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而化学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还应更多地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若干年后,学生或许已经忘记课堂上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而最终中学化学课堂为学生留下的可能是质疑、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也可能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可能是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或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可迁移、正能量”的东西。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为重”。
三、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课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掌握,忽视课程本身育人的功能,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例如,以“海水中提取镁”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是先讲完镁的性质,然后结合书本上镁的提取流程图来让学生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完成习题,结束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为主,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建构,学生对知识难以真正理解与掌握。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通常会立足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化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金属镁的提取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从海水中提取镁是生产镁的主要方法。对“海水中提取镁”沉淀剂的选择是一个难点,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常见碱的价格最终选出石灰乳作为沉淀剂。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以及基于证据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回顾常见金属单质炼制的方法,分组探讨氢氧化镁制备单质镁的方法。电解镁有氯气产生,通过氯气的循环使用让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加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有效把握住化学变化的本质原因,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
例如,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基于宏观实验事实探讨微观反应本质,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并最终学会用离子反应方程式去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笔者先设计了三组学生实验,这三组学生实验分别是:(1)在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硫酸;(2)在盐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3)在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后从离子角度思考反应实质。在反应一中学生通过白色沉淀认识到有硫酸钡沉淀产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硫酸钡的产生是由溶液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的,接着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离子都参与反应,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并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去探究、去经历、去猜想、去设计、去验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加强对知识的认知。最后在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类型)条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方法一:学生分组实验,加酚酞;方法二:教师演示实验,测溶液的导电性;等等)把量化的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从更完善的角度看待问题大有裨益。
3.课堂上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课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化学的真实应用来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緊密联系的观点,加强学生“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此外,课堂时间有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乙醇教学中,教师通过交警查酒驾视频,展示“二锅头”酒精度是56度等真实情境来引入本节课,并提出“能否用工业酒精勾兑酒?”“如何得到高度酒?”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后,教师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酿制葡萄酒”,加深学生对乙醇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行合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成功锻炼了动手能力并获得了丰富的创新灵感,最终获得高超的化学应用能力。
总之,要想切实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将今日之所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并用今日之所得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特约编辑 温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