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麟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亲,您会是哪种想法?
即使所处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决定不同人生。同理,在面对婚姻与孩子的问题时,也许我们要找到的,不过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离异孩子问题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孩子是父母带到人间的天使”。如果婚姻红灯亮起,“离异、孩子”便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有两位离异人士,在离异前有什么考虑?
缇:我离异从有动议到执行是很短的,也就是说我在其中没有受损很多。唯一纠结点就是孩子。因前夫能给家庭提供物质的支持,所以刚开始纠结于离婚后,我的孩子能不能过上相对优越的生活?当然最初的离不离有一个点,慢慢的离不离又演变成另一个点:那就是我确实不想和他生活了。后面纠结的点就覆盖了前一个点,以至造就了又一个想法:“我离异后一定要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当时倒没想过诸如:父母对孩子的爰会不会充分?别人怎么看他等问题。我一直不会在别人的看法上投入很多精力。
主持人:你在思考孩子问题的时候,相反给了你动力,未来怎么样对待孩子的动力。
缇:主持人能这么说我很高兴。确实是因为当时压力和责任太大。因为你会有即将重生的喜悦和激动,那种感觉挺不一样的。一方面孩子会成为你的负担,但另一方面,你为了他不能倒。我记得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一切因为有了你》:一切因为有了他,我不可以让自己不如从前。
主持人:这是否是基于你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缇:嗯,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呵呵。
主持人:杜导呢?
杜:我倒没有什么挣扎。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考虑会有。男性如果做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有责任,二是能担当,你才会去做这样的选择。
在离异前会有什么考虑?
缇:当中唯一纠结的点就是孩子。
杜:男性如果做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有责任,二是能担当,你才会去做这样的选择。
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伤害会小一些。
豆:离异的伤害主要看父母是否把孩子安排好。
杨:如果父母同时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不分年龄的。主要是看角色有没有缺位。孩子多大时离异伤害会小?
缺少了一方的教育,会不会有缺失?
杜:我觉得影响不是太大。当一方缺失,另一方一定要支撑起来,要把那角色担当起来。
豆:我觉得缺失是有的。我从小很想撒娇,但从没有机会。
18岁是父母的离婚季?
主持人:社会上有种现象,孩子考上大学后也是父母的离婚季。杜导离婚时小孩多大?
杜:不到3岁。
主持人:会不会孩子小些或18岁后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会小一些?因为孩子在青春期会有叛逆,矛盾和焦虑过多带来的伤害更大?杜:应该会有这方面影响。孩子很小时,对很多事物不会有太多的判断性,伤害会小一些,10岁左右,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像我的孩子现在有14岁了,就更有主见了。
豆:我没觉得这有年龄之分。我父母离异也是在我3岁左右,但那时我也记事了。我的看法是:离异的伤害主要看父母是否把孩子安排好。我是跟着我爸,因他常年在外做生意,实际上是把我丢在奶奶家。我总感觉被漠视,很无助。为什么不在我大一些的时候,我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再离婚?
杨:豆豆的经历正符合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格的形成是3-5岁左右。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越小的创伤对人格形成影响更大。比如男孩要向爸爸认同,女孩要向妈妈认同。如果这方面失去了的话,会影响他在成年后人际交往中的角色扮演。所以说这一时期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会大一些。当然,如果父母同时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不分年龄的。主要是看角色有没有缺位。杜:我还从来没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今天好好梳理一下。离异后孩子妈妈在老家,基本上都是我和我妈妈在管。孩子一直没脱离生活圈的关系。所以从他心理来讲,还是比较完整的,从学习和成绩上来讲,也属于中上,为人处事方面也很规矩,诚实。因从小对他的教育一直没有放松,孩子心态和学习都很正常。
缇:你再组家庭时,孩子有多大呢?
杜:10岁吧。
缇: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杜:关系还不错。
缇:我的孩子在我和现任老公之间的角色是和平使者,他自称是维和部队的。我觉得我儿子在老公面前表现太好了。
杨:你有没有觉得失真?
缇:他的好是真的,因为他希望他所生活的家庭和谐美好,但这里面也许有他刻意努力的成分。
主持人:杜导,你的前任太太有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吗?
杜:他母亲因为隔得远,会管得少一些。
主持人:这种缺失有没有什么影响?
杜:我觉得影响不是太大。按道理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但当一方缺失,另一方一定要把那角色担当起来。如果两方都不管,孩子一定会有问题。
豆:我觉得缺失是有的。我从小很想撒娇,但从没有机会。所以后来我就变成了不说话,不出现。在家里故意表现得很笨很傻,但在外面我是很活跃的。
应如何定位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
主持人:离异后,应如何给孩子谈到前妻或前夫呢?
缇:我觉得孩子会想对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有个认知。就是,他是偶然来的还是必然来的?他是突发事件,还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作为父母不应该否认或避讳那一段过程,并且可以真实地告诉孩子:你是爱情的结晶。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杨:“我是爱的结晶,我不是个失败的产物,这是对自我的认同。”我认识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会对自己有个否定的态度,当然,这在原配问题家庭里也有。父母亲千万不要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要直接沟通对原配的真实感觉。你如果不说真的,孩子会构建一个情景,这种情景通常是反的。 主持人:小奇在父母闹离异时,也是扮演协调的角色吗?
奇:我会直接叫他们不要吵。如果要帮也是帮我爸。因他一直是处于弱势。
杜:除此之外呢?
奇:太久,记不住了。我父母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争吵,几乎都是为了钱。爸爸不能挣钱,并且身体也不好,妈妈就觉得他很没用。她自己跑到别的城市谋生,我和哥哥就一直由我爸照顾。
主持人:你现在对你妈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奇:以前我很讨厌我妈的。但现在理解她了。她曾给我说:当初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很想我和我哥,很孤单,想着想着会哭。其实她也有她的苦衷。
缇:那他们最终没有离婚是为什么呢?
奇:也是因为孩子。我和我哥。
主持人:你父母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呢?
奇:他们还是一直吵,只是吵得没有以前厉害了。他们到现在还分居,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会聚在一起。我父母是潮汕人,在他们的观念里:离婚是很丢脸的事。
缇:你有女朋友吗?
奇:散了。
缇:那你和女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呢?奇:强势的女人我不会找。我怕母老虎。
主持人:那你有想过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角色吗?
奇:是的。我觉得男人要担当起一个家。
杜:夫妻之间,不能因为一方能力弱而责备另一方,这种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如果心态平衡家庭就平衡了。
主持人: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不找离异家庭的孩子结婚。这种声音挺多的。杨老师怎么看父母离异对孩子婚姻模式的影响。
杨: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离异一定是有一些模式代际相传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这种影响应该是有的。你刚才问小奇的问题挺好的。比如小奇将来找的妻子也有可能真的会成为他母亲的角色。很奇怪,这种模式就是在那里的。
主持人:那我的父母很恩爱呀,但我家离婚率也挺高的。父母的模式完美,稍有不满意,就想着离婚。这也是个反作用。
杨:我的建议是:不要过于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不要去调解、参与父母的事。那是他们的事,你要有独立的人格,而你去协调,是充当了父母的父母。所以我在咨询中,会尽量把孩子从家庭剥离,从自我的发展去走。这样就会少受父母模式的影响。
缇:这就像二元对立原理。你过于要那个正的东西,那个负的一面就隐藏在背后。
杨:是的。
缇:有句英语谚语:生活是打包来的。我一直有个倡导:我不希望这种声音愈演愈烈成为定论。好像每个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问题。我也很认同杨老师刚才说的:孩子不要试图过于在父母的生活中担当角色。父母自有他们的功课和人生。花开有时,结果有时,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他要担当维和部队的职责,他不会轻松的。所以我把儿子送出国留学,让他到广阔天地里自由生活。
不离婚的真相:为了孩子?
主持人:你两位都是果断离婚的人,但我们也常听一些人说:为了孩子而不离婚。
杨:最开始不离有可能真是为了孩子。但孩子长大了还这样说,并不完全是因为子女。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个性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不离可能是别的原因,也许是传统观念,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也许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不敢面对未来的生活。。缇:可能我这样对小奇父母分析会有些小不恭敬。我还会想,类似于这样的吵架状况,他们彼此还是需要的。这种模式就是他们生活的模式。他们不知道好的模式在哪里。有很多原配家庭的人,抱那种观点的人还有这样的恐惧。他们太恐慌未知的东西。他们想象和演绎的东西特别多。
杨:人性有时很复杂,他会面临很个性化的问题,但他会投射在家庭身上,这种投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像奥巴马就是离异家庭出来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有些人甚至会在矛盾的过程中“享受”那种模式。
杨:是的。有些受虐的和施虐的人是互为依存的。他们的价值体现就在这样的模式中。
主持人:就像小奇父母,会不会也是这个原因?
奇:我妈还是很传统。她认为离婚是败坏名节。
缇:你有想过结婚后绝对不离婚?
奇:顺其自然吧。
主持人:豆的父母离异在你择偶时有什么影响吗?
豆:正面影响,我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会很慎重。
缇:豆,你认为自己是有悟性的人吗?
豆:我觉得算有吧。
缇:是的。我有个感觉,当我们用某种概念去讨论一个问题时,是会容易出现偏差的。每一个人性里,都会有三部分:天定的一部分,自我开悟的一部分,父母和社会对你后天的一部分。作为孩子要有悟性,这很重要。他会让人生舒展。
豆:20岁的时候,我会有草木皆兵的感觉。
缇:但原配家庭的孩子在那个年龄也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和经历呀。我觉得父母的引导很重要。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五毛钱的时候,她会说:去吧,买个好心情吧。
杨: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大不大?这只是过程中的一个事件!真正对孩子的影响还是父母本身的人格和平时作为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也印证了你刚才说的极其反对的言论:不要找离异家庭的孩子。如果孩子纠缠在父母离异的事件里,就会走同样的模式。
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离异,不意味着未离异家庭的问题会少。
杜:有些家庭是为了不离而不离,其实之间的矛盾更大,对孩子的伤害也会更大。
缇:也有表面繁荣,实际忍辱的问题家庭,这也会让孩子觉得家很做作,不真实。父母营造的那种繁荣很没意思,很没劲。
主持人:看来媒体的焦点应该在问题家庭上。
杨: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重要的是客观看待,个体分析。
缇:不给任何一种家庭状态扣上帽子,强加概念,这才是社会认知的进步。
矛盾碰撞
A观点
爱、温暖、理性比婚姻完整对孩子更重要。宁可孩子生活在温馨的不完整家庭中,也不要孩子生活在冰冷的“完整”家庭中。
1.假单亲家庭比离婚更伤害孩子。2.孩子成为父母不离婚的理由,使孩子心理负罪感史大。3.不良婚姻给孩子坏的婚姻样板。4.父母之间的敌对情绪甚至相互攻击,扭曲孩子的性情。5.父母一方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坏影响。6.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单亲家庭较为接受和宽容,孩子受歧视现象减少。
●B观点
离婚对孩子多少都是有伤害的,为了孩子,保住一个完整的家庭是责任感的体现。
1.离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易导致其性格缺陷,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2.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必然会有情感缺失。3.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偏见和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卑感史强,比较敏感、早熟。4.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易在自身的婚恋问题上经受坎坷。5.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良,会导致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淡漠。
亲,您会是哪种想法?
即使所处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决定不同人生。同理,在面对婚姻与孩子的问题时,也许我们要找到的,不过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离异孩子问题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孩子是父母带到人间的天使”。如果婚姻红灯亮起,“离异、孩子”便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有两位离异人士,在离异前有什么考虑?
缇:我离异从有动议到执行是很短的,也就是说我在其中没有受损很多。唯一纠结点就是孩子。因前夫能给家庭提供物质的支持,所以刚开始纠结于离婚后,我的孩子能不能过上相对优越的生活?当然最初的离不离有一个点,慢慢的离不离又演变成另一个点:那就是我确实不想和他生活了。后面纠结的点就覆盖了前一个点,以至造就了又一个想法:“我离异后一定要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当时倒没想过诸如:父母对孩子的爰会不会充分?别人怎么看他等问题。我一直不会在别人的看法上投入很多精力。
主持人:你在思考孩子问题的时候,相反给了你动力,未来怎么样对待孩子的动力。
缇:主持人能这么说我很高兴。确实是因为当时压力和责任太大。因为你会有即将重生的喜悦和激动,那种感觉挺不一样的。一方面孩子会成为你的负担,但另一方面,你为了他不能倒。我记得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一切因为有了你》:一切因为有了他,我不可以让自己不如从前。
主持人:这是否是基于你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缇:嗯,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呵呵。
主持人:杜导呢?
杜:我倒没有什么挣扎。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考虑会有。男性如果做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有责任,二是能担当,你才会去做这样的选择。
在离异前会有什么考虑?
缇:当中唯一纠结的点就是孩子。
杜:男性如果做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有责任,二是能担当,你才会去做这样的选择。
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伤害会小一些。
豆:离异的伤害主要看父母是否把孩子安排好。
杨:如果父母同时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不分年龄的。主要是看角色有没有缺位。孩子多大时离异伤害会小?
缺少了一方的教育,会不会有缺失?
杜:我觉得影响不是太大。当一方缺失,另一方一定要支撑起来,要把那角色担当起来。
豆:我觉得缺失是有的。我从小很想撒娇,但从没有机会。
18岁是父母的离婚季?
主持人:社会上有种现象,孩子考上大学后也是父母的离婚季。杜导离婚时小孩多大?
杜:不到3岁。
主持人:会不会孩子小些或18岁后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会小一些?因为孩子在青春期会有叛逆,矛盾和焦虑过多带来的伤害更大?杜:应该会有这方面影响。孩子很小时,对很多事物不会有太多的判断性,伤害会小一些,10岁左右,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像我的孩子现在有14岁了,就更有主见了。
豆:我没觉得这有年龄之分。我父母离异也是在我3岁左右,但那时我也记事了。我的看法是:离异的伤害主要看父母是否把孩子安排好。我是跟着我爸,因他常年在外做生意,实际上是把我丢在奶奶家。我总感觉被漠视,很无助。为什么不在我大一些的时候,我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再离婚?
杨:豆豆的经历正符合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格的形成是3-5岁左右。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越小的创伤对人格形成影响更大。比如男孩要向爸爸认同,女孩要向妈妈认同。如果这方面失去了的话,会影响他在成年后人际交往中的角色扮演。所以说这一时期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会大一些。当然,如果父母同时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不分年龄的。主要是看角色有没有缺位。杜:我还从来没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今天好好梳理一下。离异后孩子妈妈在老家,基本上都是我和我妈妈在管。孩子一直没脱离生活圈的关系。所以从他心理来讲,还是比较完整的,从学习和成绩上来讲,也属于中上,为人处事方面也很规矩,诚实。因从小对他的教育一直没有放松,孩子心态和学习都很正常。
缇:你再组家庭时,孩子有多大呢?
杜:10岁吧。
缇: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杜:关系还不错。
缇:我的孩子在我和现任老公之间的角色是和平使者,他自称是维和部队的。我觉得我儿子在老公面前表现太好了。
杨:你有没有觉得失真?
缇:他的好是真的,因为他希望他所生活的家庭和谐美好,但这里面也许有他刻意努力的成分。
主持人:杜导,你的前任太太有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吗?
杜:他母亲因为隔得远,会管得少一些。
主持人:这种缺失有没有什么影响?
杜:我觉得影响不是太大。按道理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但当一方缺失,另一方一定要把那角色担当起来。如果两方都不管,孩子一定会有问题。
豆:我觉得缺失是有的。我从小很想撒娇,但从没有机会。所以后来我就变成了不说话,不出现。在家里故意表现得很笨很傻,但在外面我是很活跃的。
应如何定位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
主持人:离异后,应如何给孩子谈到前妻或前夫呢?
缇:我觉得孩子会想对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有个认知。就是,他是偶然来的还是必然来的?他是突发事件,还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作为父母不应该否认或避讳那一段过程,并且可以真实地告诉孩子:你是爱情的结晶。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杨:“我是爱的结晶,我不是个失败的产物,这是对自我的认同。”我认识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会对自己有个否定的态度,当然,这在原配问题家庭里也有。父母亲千万不要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要直接沟通对原配的真实感觉。你如果不说真的,孩子会构建一个情景,这种情景通常是反的。 主持人:小奇在父母闹离异时,也是扮演协调的角色吗?
奇:我会直接叫他们不要吵。如果要帮也是帮我爸。因他一直是处于弱势。
杜:除此之外呢?
奇:太久,记不住了。我父母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争吵,几乎都是为了钱。爸爸不能挣钱,并且身体也不好,妈妈就觉得他很没用。她自己跑到别的城市谋生,我和哥哥就一直由我爸照顾。
主持人:你现在对你妈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奇:以前我很讨厌我妈的。但现在理解她了。她曾给我说:当初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很想我和我哥,很孤单,想着想着会哭。其实她也有她的苦衷。
缇:那他们最终没有离婚是为什么呢?
奇:也是因为孩子。我和我哥。
主持人:你父母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呢?
奇:他们还是一直吵,只是吵得没有以前厉害了。他们到现在还分居,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会聚在一起。我父母是潮汕人,在他们的观念里:离婚是很丢脸的事。
缇:你有女朋友吗?
奇:散了。
缇:那你和女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呢?奇:强势的女人我不会找。我怕母老虎。
主持人:那你有想过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角色吗?
奇:是的。我觉得男人要担当起一个家。
杜:夫妻之间,不能因为一方能力弱而责备另一方,这种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如果心态平衡家庭就平衡了。
主持人: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不找离异家庭的孩子结婚。这种声音挺多的。杨老师怎么看父母离异对孩子婚姻模式的影响。
杨: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离异一定是有一些模式代际相传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这种影响应该是有的。你刚才问小奇的问题挺好的。比如小奇将来找的妻子也有可能真的会成为他母亲的角色。很奇怪,这种模式就是在那里的。
主持人:那我的父母很恩爱呀,但我家离婚率也挺高的。父母的模式完美,稍有不满意,就想着离婚。这也是个反作用。
杨:我的建议是:不要过于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不要去调解、参与父母的事。那是他们的事,你要有独立的人格,而你去协调,是充当了父母的父母。所以我在咨询中,会尽量把孩子从家庭剥离,从自我的发展去走。这样就会少受父母模式的影响。
缇:这就像二元对立原理。你过于要那个正的东西,那个负的一面就隐藏在背后。
杨:是的。
缇:有句英语谚语:生活是打包来的。我一直有个倡导:我不希望这种声音愈演愈烈成为定论。好像每个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问题。我也很认同杨老师刚才说的:孩子不要试图过于在父母的生活中担当角色。父母自有他们的功课和人生。花开有时,结果有时,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他要担当维和部队的职责,他不会轻松的。所以我把儿子送出国留学,让他到广阔天地里自由生活。
不离婚的真相:为了孩子?
主持人:你两位都是果断离婚的人,但我们也常听一些人说:为了孩子而不离婚。
杨:最开始不离有可能真是为了孩子。但孩子长大了还这样说,并不完全是因为子女。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个性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不离可能是别的原因,也许是传统观念,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也许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不敢面对未来的生活。。缇:可能我这样对小奇父母分析会有些小不恭敬。我还会想,类似于这样的吵架状况,他们彼此还是需要的。这种模式就是他们生活的模式。他们不知道好的模式在哪里。有很多原配家庭的人,抱那种观点的人还有这样的恐惧。他们太恐慌未知的东西。他们想象和演绎的东西特别多。
杨:人性有时很复杂,他会面临很个性化的问题,但他会投射在家庭身上,这种投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像奥巴马就是离异家庭出来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有些人甚至会在矛盾的过程中“享受”那种模式。
杨:是的。有些受虐的和施虐的人是互为依存的。他们的价值体现就在这样的模式中。
主持人:就像小奇父母,会不会也是这个原因?
奇:我妈还是很传统。她认为离婚是败坏名节。
缇:你有想过结婚后绝对不离婚?
奇:顺其自然吧。
主持人:豆的父母离异在你择偶时有什么影响吗?
豆:正面影响,我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会很慎重。
缇:豆,你认为自己是有悟性的人吗?
豆:我觉得算有吧。
缇:是的。我有个感觉,当我们用某种概念去讨论一个问题时,是会容易出现偏差的。每一个人性里,都会有三部分:天定的一部分,自我开悟的一部分,父母和社会对你后天的一部分。作为孩子要有悟性,这很重要。他会让人生舒展。
豆:20岁的时候,我会有草木皆兵的感觉。
缇:但原配家庭的孩子在那个年龄也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和经历呀。我觉得父母的引导很重要。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五毛钱的时候,她会说:去吧,买个好心情吧。
杨: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大不大?这只是过程中的一个事件!真正对孩子的影响还是父母本身的人格和平时作为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也印证了你刚才说的极其反对的言论:不要找离异家庭的孩子。如果孩子纠缠在父母离异的事件里,就会走同样的模式。
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离异,不意味着未离异家庭的问题会少。
杜:有些家庭是为了不离而不离,其实之间的矛盾更大,对孩子的伤害也会更大。
缇:也有表面繁荣,实际忍辱的问题家庭,这也会让孩子觉得家很做作,不真实。父母营造的那种繁荣很没意思,很没劲。
主持人:看来媒体的焦点应该在问题家庭上。
杨: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重要的是客观看待,个体分析。
缇:不给任何一种家庭状态扣上帽子,强加概念,这才是社会认知的进步。
矛盾碰撞
A观点
爱、温暖、理性比婚姻完整对孩子更重要。宁可孩子生活在温馨的不完整家庭中,也不要孩子生活在冰冷的“完整”家庭中。
1.假单亲家庭比离婚更伤害孩子。2.孩子成为父母不离婚的理由,使孩子心理负罪感史大。3.不良婚姻给孩子坏的婚姻样板。4.父母之间的敌对情绪甚至相互攻击,扭曲孩子的性情。5.父母一方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坏影响。6.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单亲家庭较为接受和宽容,孩子受歧视现象减少。
●B观点
离婚对孩子多少都是有伤害的,为了孩子,保住一个完整的家庭是责任感的体现。
1.离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易导致其性格缺陷,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2.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必然会有情感缺失。3.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偏见和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卑感史强,比较敏感、早熟。4.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易在自身的婚恋问题上经受坎坷。5.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良,会导致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