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仿拟辞格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修辞格,在汉英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以红楼梦与英文广告语中仿拟格为例,总结出仿拟格英汉互译策略。
【关键词】仿拟 《红楼梦》 广告 策略
一、仿拟格
1.定义。目前,学者对仿拟有以下几个定义:
(1)1932年,陈望道第一个为仿拟作定义: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2)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2.分类。仿拟,可以分成四类,即:
(1)仿词:即以词(word)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2)仿语:即以短语 (phrase)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3)仿句:即以句子(sentence)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4) 仿篇:即以段落、篇章 (text)为单位构成的仿拟。
二、仿拟格的英汉互译策略
1.直译。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美国高速公路上安全行车标语)试译:迟到总比丧命好。广告来自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这个标语中的第一个late 是“迟到”的意思,而出现的第二个“late”却不是“迟到”的意思,而是late的另一个含义“已故的,丧命的意思”,所以“the late” 就是“丧命的意思”,于是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其译成“迟到总比丧命好”,易于理解。
2.替代。当原语中的仿拟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仿拟时,在翻译时可用仿拟来翻译仿拟原语。例如:黛玉道:“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Dai-yu said,“ If Miss Bao or Miss Cow were to call and they behaved like that to her,that would be really serious.”
在霍的译本中,将“宝姑娘”和“贝姑娘”分别译成“Miss Bao” 和 “Miss Cow”,这里利用的是谐音的手段来译,转化仿拟,效果很好。其一、B 与C 是英文里的紧连着的两个字母,为顺序仿拟。其二,Bao 与 Cow 也是有相关联的。因为它们都发元音/ao/,这就构成了它们能成为仿拟的基础。其三,黛玉口中的“贝姑娘”是不存在的,而霍译本中的Miss Cow译成中文也是不存在的,这样就很好的使译文和原文吻合了起来。因此,霍的这种替代译法很好地将人物的讽刺话语表现出来。
3.意译。意译(paraphrasing),也就是将原语中的表达方式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然后进行翻译。例如: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第六十一回)“I don’t care who gave it you,” snapped Mrs.Lin.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两个仿拟词。“方官”是由 “芳官”谐音仿拟而来的,而 “圆官”又是在“方官”的基础上仿照出来的,表现了林之孝家的口气强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用意译的方法,将“不管你方官圆官” 的意思“不管是谁给你的”翻译出来。于是杨译本就将其译成“I don’t care who gave it you”,使读者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林之孝的强硬口气。
4.加注法。源语中如存在一些在目的语读者中的认知模式里所不熟悉的一些表达法,可用加注法。加注法主要指加脚注、尾注。例如:……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You only know what sweet taros are,but don’t know that the daughter of Salt Commissioner Lin is sweeter than any taro.
This is an untranslatable pun.The yu in Tai-yu’s name has the same sound as yu meaning “taro.’
对于这个句子的翻译,杨采用添加脚注的方法,读者一看就明白“香玉”与“香芋”所传递的幽默效果。
本文通过《红楼梦》与广告例子分析仿擬格翻译,提出即直译、意译、替代和加注法。由于时间仓促,收集的语料有限,笔者针对仿拟总结出的翻译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徐国珍.仿拟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Harmondsworth: Penguin Classics,1973.
[6]Yang Hisen-yi &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0.
【关键词】仿拟 《红楼梦》 广告 策略
一、仿拟格
1.定义。目前,学者对仿拟有以下几个定义:
(1)1932年,陈望道第一个为仿拟作定义: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2)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2.分类。仿拟,可以分成四类,即:
(1)仿词:即以词(word)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2)仿语:即以短语 (phrase)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3)仿句:即以句子(sentence)为单位构成的仿拟现象。
(4) 仿篇:即以段落、篇章 (text)为单位构成的仿拟。
二、仿拟格的英汉互译策略
1.直译。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美国高速公路上安全行车标语)试译:迟到总比丧命好。广告来自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这个标语中的第一个late 是“迟到”的意思,而出现的第二个“late”却不是“迟到”的意思,而是late的另一个含义“已故的,丧命的意思”,所以“the late” 就是“丧命的意思”,于是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其译成“迟到总比丧命好”,易于理解。
2.替代。当原语中的仿拟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仿拟时,在翻译时可用仿拟来翻译仿拟原语。例如:黛玉道:“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Dai-yu said,“ If Miss Bao or Miss Cow were to call and they behaved like that to her,that would be really serious.”
在霍的译本中,将“宝姑娘”和“贝姑娘”分别译成“Miss Bao” 和 “Miss Cow”,这里利用的是谐音的手段来译,转化仿拟,效果很好。其一、B 与C 是英文里的紧连着的两个字母,为顺序仿拟。其二,Bao 与 Cow 也是有相关联的。因为它们都发元音/ao/,这就构成了它们能成为仿拟的基础。其三,黛玉口中的“贝姑娘”是不存在的,而霍译本中的Miss Cow译成中文也是不存在的,这样就很好的使译文和原文吻合了起来。因此,霍的这种替代译法很好地将人物的讽刺话语表现出来。
3.意译。意译(paraphrasing),也就是将原语中的表达方式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然后进行翻译。例如: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第六十一回)“I don’t care who gave it you,” snapped Mrs.Lin.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两个仿拟词。“方官”是由 “芳官”谐音仿拟而来的,而 “圆官”又是在“方官”的基础上仿照出来的,表现了林之孝家的口气强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用意译的方法,将“不管你方官圆官” 的意思“不管是谁给你的”翻译出来。于是杨译本就将其译成“I don’t care who gave it you”,使读者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林之孝的强硬口气。
4.加注法。源语中如存在一些在目的语读者中的认知模式里所不熟悉的一些表达法,可用加注法。加注法主要指加脚注、尾注。例如:……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You only know what sweet taros are,but don’t know that the daughter of Salt Commissioner Lin is sweeter than any taro.
This is an untranslatable pun.The yu in Tai-yu’s name has the same sound as yu meaning “taro.’
对于这个句子的翻译,杨采用添加脚注的方法,读者一看就明白“香玉”与“香芋”所传递的幽默效果。
本文通过《红楼梦》与广告例子分析仿擬格翻译,提出即直译、意译、替代和加注法。由于时间仓促,收集的语料有限,笔者针对仿拟总结出的翻译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徐国珍.仿拟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Harmondsworth: Penguin Classics,1973.
[6]Yang Hisen-yi &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