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0日,深圳大雨,一架从北京飞往深圳的飞机迫降厦门,大量旅客被滞留在机场,其中就有人人聚财创始合伙人、CEO许建文。
凌晨1點,还没有被安排住处的许建文已经十分疲惫。
周围的人已经闹翻了天,但他只是静下来读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垂直搜索的文章。金融出身的他,希望在互联网思维上能够更敏锐一些。
“创业其实没有那么神。”许建文常常说自己就像一头站在台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他认为,新技术革命给很多行业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比如互联网金融,而他很幸运地站在了这个台风口上。
选对风口不只是运气
一个老板开的小店要备货了,但是资金还没回笼,急需2万元货款。这时候,恰好另外一个人有2万元闲置存款,银行利息太低,投资又无门。
许建文所创办的人人聚财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撮合起来,学名叫P2P,归入互联网金融一类。
而在实际操作中,供求的对接没有这么精准。当我们有5000元闲散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借给10个人;当我们有1万元资金缺口的时候,可以去网上找很多个陌生人来实现“众筹”。
许建文怎么会选择站在P2P的风口上的?创办人人聚财之前,200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的许建文曾在中信证券干着“体面多金”的机构销售工作,每天与掌握上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打交道,拿着数十万的年薪。
但是干了没多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建文从朋友那儿听说了国外的P2P模式,他当即判断,这在国内会很有潜力。于是,他没有经过太多思想斗争,便放下了中信证券的金饭碗,进入了饱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创办了P2P网贷平台——人人聚财。
“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有意思,并没有想太多,想着即便是失败了,也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2007年从飞机设计转投金融的许建文,似乎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从来都是目标明确,没有太多顾虑。
创业之初,人人聚财只有4名员工。2011年年底,“人人聚财”网上平台正式上线。
许建文至今记得第一个上线借钱的是一位广东的打工仔,想借几千元钱买个手机。对方按照人人聚财的要求,把自己的身份证、工资单、个人信用报告、银行流水单的复印件都发了过来。最后一步是视频验证,“看到对方挥动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人人聚财就算正式开张了”。
1984年生的许建文今年刚满30岁。当他的同龄人大部分都分布在无数个写字楼里为别人打工的时候,他选择了从零开始,开创出了自己的天地。
他从不主动向人说难处,也不喜欢抱怨,对于自己的所得他也一向都用“运气好”一笑而过。但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和用户聚拢在人人聚财的身边。
从一开始只能从亲戚朋友同事等身边人“下手”,到如今超过6亿元的交易额,许建文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金融的垄断所催生的资金需求市场和互联网技术合股化为台风,吹起了我这头虽没有翅膀但却乘风而飞的猪,尽管风大浪高但我从不惧怕,因为我打心底里感激这个创业的黄金年代。”许建文说道。
创新模式防止风险积聚
目前在P2P的圈子里主要有三种生态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这种模式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网上找借款项目和投资人;第二种是纯线下模式,通过发展线下网点在线下解决资金供需;第三种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找项目放到线上供投资者选择。
人人聚财却选择了自己的模式。“我们通过和一些小贷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一些借款需求,将审核借款以及相关风险转移给更专业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身上,再由人人聚财平台为借款人撮合交易。”
关于这种模式,许建文想得很清楚:“通过这种社会化分工,防止平台上的风险积聚,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平台规模扩张,会受到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拖累。”他对这一设计很满意。
在人人聚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每一笔借款需求都会被当作一个投资标的,他们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把这些项目挂在网上。然后,那些拥有闲散资金的用户,就会像网购一样,拍下那些标有资金用途和收益信息的项目。
借款项目的期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4个月。从投资回报看,出借人的收益率基本都在10%以上,最高能达到14.2%左右,远高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种宝5%多一些的利率。
比如,一笔“购买原材料”的借款招标,借款期限12个月,年利率则高达14.2%。而另一笔3个月期限的借款招标,年利率为12%。之所以在利率方面存在差距,主要跟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是否有担保有关。
通过撮合这些项目,人人聚财的收益来源主要是对出借人收取利息的10%作为投资信息管理费;而借款人需要向人人聚财缴付两部分费用,一是借款本金2%的成交费用,二是按照借款期限,每月支付借款本金的0.3%作为借款管理费。
自己留60%股份来招兵买马
许建文判断:“2014年,整个行业规模增长至少在两到三倍以上,我们和用户的交易量可能增长10倍左右。相信在未来三到四年,整个互联网产业对我们每个人的金融生活,不管是借钱需求,还是理财需求会有一个巨大的重构。”
规模越大,利润就越多。尽管人人聚财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至今,他仍坚持每月只从公司支取万余元的“生活费”,也没有年终分红。许建文现在的目标已经不是创业成功或是赚很多钱,而是希望经营好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为用户们提供价值。
“我是陕西人,喜欢吃面,花不了几个钱。”许建文常说,自己的竞争意识很强,以折腾为乐。也许正因为这种性格,他算得上是天生的创业者。
如今,许建文分给人人聚财的核心团队的其他成员40%的股份后,自己保留着剩下的60%的股份,他要拿着这些资产去换粮草和能征善战的兵。“最后能留30%就不错了。” “今年应该花钱比较多,获取用户是需要烧钱的,如果我们不发展扩大,年赚几百万应该问題不大,但是你要获取海量的用户,没有用户你怎么做生意?”许建文反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政府整顿前强身健体
很多人人聚财的用户后来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他的合伙人之一——黄芳也是人人聚财最早客户之一。
还有一个用户,一笔投了450多万。有一次,这个用户突然打电话给许建文:“我现在在俄罗斯,近期咱们会有项目吗?帮我盯着点儿,回头给你们寄特产。”
“作为创业者,你度过的每一瞬间都是你永世难忘的。”许建文说,这些瞬间有成功,也有挫折。
2014年初,许建文着实焦虑过一段时间,项目不够,用户体验也老是出问题。3月20日,他亲自在网站上给用户们发了一封公开信,坦承了工作之中的不足,以及正在寻求解决办法。最后,他以这句话结尾:“道路需要大忍耐大磨炼才能找到,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种不确定也同样埋伏在许建文和人人聚财前行的道路上。然而,对于未来,许建文信心满满。
P2P企业面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政策问题。“你怕不怕突然而来的监管封了路子?”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建文说:“机构由小做大,是一个渐变式的过程,对此,政府是容许的;政府最怕的是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比如余额宝。”
“如果巨头们也涉足P2P会对咱们造成影响吗?”记者再次追问。
“一只红苹果,被创业者和巨头疯抢;结果不用想了,创业者肯定输。但是现在P2P盘子还太小,他们看不上。而且这次,巨头公司和创业者们争夺的不是新大陆,而是潜力无穷的外太空。”说到这,许建文笑得有点“贼”。
P2P饱受争议,“我们更需要把产品做好,通过平台运营让企业活着,来证明你的产品和服务是正确的。”许建文说。
关于人人聚财未来的走向,许建文已经想得很清楚:“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只是想借P2P圈一笔钱或者投机一把赚些快钱,那么在政府规范行业之前就应尽早退出市场。如果有志于借助P2P这种新技术新模式从事小额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资金需求,那么在政府没有整顿之前,使自己身强体壮。人人聚财属于后者。”
对话许建文:
我的偶像是马云
《中国经济周刊》:对于一个P2P公司而言,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许建文:是灵魂和本质,即商业模式和产品。在既有的模式下,未来公司会越来越好,你会看到P2P行业里一个真正透明、安全的城堡。而在那个城堡里,装着我对社会的责任,装着我对团队的责任,装着我对众多客户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你有商业偶像吗?
许建文:马云。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从淘宝到天猫,他每一步都战略清晰,步步为营,敢拼敢闯敢干,在我看来也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这些也都是我所追求的。
《中国经济周刊》: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形态有何意义?
许建文:互联网金融是巨大的创新,在重构我们的金融市场格局,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推动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等。比如过去银行坐拥庞大的资产和客户,对其他金融产品是垄断优势,坐地起价,而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的新渠道,可以极大替代原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渠道价值,降低他们的垄断地位。
凌晨1點,还没有被安排住处的许建文已经十分疲惫。
周围的人已经闹翻了天,但他只是静下来读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垂直搜索的文章。金融出身的他,希望在互联网思维上能够更敏锐一些。
“创业其实没有那么神。”许建文常常说自己就像一头站在台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他认为,新技术革命给很多行业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比如互联网金融,而他很幸运地站在了这个台风口上。
选对风口不只是运气
一个老板开的小店要备货了,但是资金还没回笼,急需2万元货款。这时候,恰好另外一个人有2万元闲置存款,银行利息太低,投资又无门。
许建文所创办的人人聚财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撮合起来,学名叫P2P,归入互联网金融一类。
而在实际操作中,供求的对接没有这么精准。当我们有5000元闲散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借给10个人;当我们有1万元资金缺口的时候,可以去网上找很多个陌生人来实现“众筹”。
许建文怎么会选择站在P2P的风口上的?创办人人聚财之前,200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的许建文曾在中信证券干着“体面多金”的机构销售工作,每天与掌握上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打交道,拿着数十万的年薪。
但是干了没多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建文从朋友那儿听说了国外的P2P模式,他当即判断,这在国内会很有潜力。于是,他没有经过太多思想斗争,便放下了中信证券的金饭碗,进入了饱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创办了P2P网贷平台——人人聚财。
“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有意思,并没有想太多,想着即便是失败了,也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2007年从飞机设计转投金融的许建文,似乎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从来都是目标明确,没有太多顾虑。
创业之初,人人聚财只有4名员工。2011年年底,“人人聚财”网上平台正式上线。
许建文至今记得第一个上线借钱的是一位广东的打工仔,想借几千元钱买个手机。对方按照人人聚财的要求,把自己的身份证、工资单、个人信用报告、银行流水单的复印件都发了过来。最后一步是视频验证,“看到对方挥动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人人聚财就算正式开张了”。
1984年生的许建文今年刚满30岁。当他的同龄人大部分都分布在无数个写字楼里为别人打工的时候,他选择了从零开始,开创出了自己的天地。
他从不主动向人说难处,也不喜欢抱怨,对于自己的所得他也一向都用“运气好”一笑而过。但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和用户聚拢在人人聚财的身边。
从一开始只能从亲戚朋友同事等身边人“下手”,到如今超过6亿元的交易额,许建文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金融的垄断所催生的资金需求市场和互联网技术合股化为台风,吹起了我这头虽没有翅膀但却乘风而飞的猪,尽管风大浪高但我从不惧怕,因为我打心底里感激这个创业的黄金年代。”许建文说道。
创新模式防止风险积聚
目前在P2P的圈子里主要有三种生态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这种模式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网上找借款项目和投资人;第二种是纯线下模式,通过发展线下网点在线下解决资金供需;第三种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找项目放到线上供投资者选择。
人人聚财却选择了自己的模式。“我们通过和一些小贷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一些借款需求,将审核借款以及相关风险转移给更专业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身上,再由人人聚财平台为借款人撮合交易。”
关于这种模式,许建文想得很清楚:“通过这种社会化分工,防止平台上的风险积聚,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平台规模扩张,会受到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拖累。”他对这一设计很满意。
在人人聚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每一笔借款需求都会被当作一个投资标的,他们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把这些项目挂在网上。然后,那些拥有闲散资金的用户,就会像网购一样,拍下那些标有资金用途和收益信息的项目。
借款项目的期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4个月。从投资回报看,出借人的收益率基本都在10%以上,最高能达到14.2%左右,远高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种宝5%多一些的利率。
比如,一笔“购买原材料”的借款招标,借款期限12个月,年利率则高达14.2%。而另一笔3个月期限的借款招标,年利率为12%。之所以在利率方面存在差距,主要跟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是否有担保有关。
通过撮合这些项目,人人聚财的收益来源主要是对出借人收取利息的10%作为投资信息管理费;而借款人需要向人人聚财缴付两部分费用,一是借款本金2%的成交费用,二是按照借款期限,每月支付借款本金的0.3%作为借款管理费。
自己留60%股份来招兵买马
许建文判断:“2014年,整个行业规模增长至少在两到三倍以上,我们和用户的交易量可能增长10倍左右。相信在未来三到四年,整个互联网产业对我们每个人的金融生活,不管是借钱需求,还是理财需求会有一个巨大的重构。”
规模越大,利润就越多。尽管人人聚财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至今,他仍坚持每月只从公司支取万余元的“生活费”,也没有年终分红。许建文现在的目标已经不是创业成功或是赚很多钱,而是希望经营好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为用户们提供价值。
“我是陕西人,喜欢吃面,花不了几个钱。”许建文常说,自己的竞争意识很强,以折腾为乐。也许正因为这种性格,他算得上是天生的创业者。
如今,许建文分给人人聚财的核心团队的其他成员40%的股份后,自己保留着剩下的60%的股份,他要拿着这些资产去换粮草和能征善战的兵。“最后能留30%就不错了。” “今年应该花钱比较多,获取用户是需要烧钱的,如果我们不发展扩大,年赚几百万应该问題不大,但是你要获取海量的用户,没有用户你怎么做生意?”许建文反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政府整顿前强身健体
很多人人聚财的用户后来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他的合伙人之一——黄芳也是人人聚财最早客户之一。
还有一个用户,一笔投了450多万。有一次,这个用户突然打电话给许建文:“我现在在俄罗斯,近期咱们会有项目吗?帮我盯着点儿,回头给你们寄特产。”
“作为创业者,你度过的每一瞬间都是你永世难忘的。”许建文说,这些瞬间有成功,也有挫折。
2014年初,许建文着实焦虑过一段时间,项目不够,用户体验也老是出问题。3月20日,他亲自在网站上给用户们发了一封公开信,坦承了工作之中的不足,以及正在寻求解决办法。最后,他以这句话结尾:“道路需要大忍耐大磨炼才能找到,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种不确定也同样埋伏在许建文和人人聚财前行的道路上。然而,对于未来,许建文信心满满。
P2P企业面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政策问题。“你怕不怕突然而来的监管封了路子?”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建文说:“机构由小做大,是一个渐变式的过程,对此,政府是容许的;政府最怕的是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比如余额宝。”
“如果巨头们也涉足P2P会对咱们造成影响吗?”记者再次追问。
“一只红苹果,被创业者和巨头疯抢;结果不用想了,创业者肯定输。但是现在P2P盘子还太小,他们看不上。而且这次,巨头公司和创业者们争夺的不是新大陆,而是潜力无穷的外太空。”说到这,许建文笑得有点“贼”。
P2P饱受争议,“我们更需要把产品做好,通过平台运营让企业活着,来证明你的产品和服务是正确的。”许建文说。
关于人人聚财未来的走向,许建文已经想得很清楚:“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只是想借P2P圈一笔钱或者投机一把赚些快钱,那么在政府规范行业之前就应尽早退出市场。如果有志于借助P2P这种新技术新模式从事小额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资金需求,那么在政府没有整顿之前,使自己身强体壮。人人聚财属于后者。”
对话许建文:
我的偶像是马云
《中国经济周刊》:对于一个P2P公司而言,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许建文:是灵魂和本质,即商业模式和产品。在既有的模式下,未来公司会越来越好,你会看到P2P行业里一个真正透明、安全的城堡。而在那个城堡里,装着我对社会的责任,装着我对团队的责任,装着我对众多客户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你有商业偶像吗?
许建文:马云。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从淘宝到天猫,他每一步都战略清晰,步步为营,敢拼敢闯敢干,在我看来也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这些也都是我所追求的。
《中国经济周刊》: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形态有何意义?
许建文:互联网金融是巨大的创新,在重构我们的金融市场格局,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推动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等。比如过去银行坐拥庞大的资产和客户,对其他金融产品是垄断优势,坐地起价,而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的新渠道,可以极大替代原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渠道价值,降低他们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