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德育路径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游戏形式依靠智能手机这个新载体而备受大学追捧。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群体可以随时纵享网络游戏带来的幸福感。而网络游戏自身具备主体参与互动性与其具备的特殊的新奇性、对现实的虚幻模拟等特性更使其备受大学瞩目。因此,新时期探讨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探析适宜的德育路径,能够为网络时代优化大学生德育提供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网络游戏;大学生;德育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开始通过智能手机这个新的载体融入到大学生日常中, 根据2016年8月的 CNNIC发布的《青少年上网行为报道》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远高于2015年全国整体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0.3%,其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66.5%。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理清网络游戏的相关概念及特性有利于更直观的分析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探析有效的德育路径。
  一、网络游戏相关概念界定
  网络游戏即“网游”。 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传输媒介,处理终端是游戏服务器以及用户的计算机,把游戏客户端作为一种互交窗口的为实现娱乐和休闲的多人在线游戏,在本文中涉及的网络游戏指的是互联网游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游戏技术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网络游戏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网络游戏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角色扮演类,竞技类,休闲益智类和战略经营类等四大类。
  二、网络游戏的特点分析
  (一)独特的新奇性
  在网络游戏中网络平台为玩家设置了现实模拟的场景故事,在带给玩家认同感的同时,又藏着一种新奇性,这也是网络游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游戏开发者从通过电脑技术将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小说,设计成一个个虚拟场景,生动的呈现给玩家。通过游戏中绚丽的打斗动作,精彩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动作表情提起玩家的新奇感,激发玩家探索的激情,满足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探索欲望。并且这种新奇性在游戏开发者的手中是永无止境的,游戏开发者在注意坚持有网络游戏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某一时期玩家的特点,对游戏中的故事背景,游戏道具,人物,魔法等元素进行更新,使玩家可以长期在游戏中享受到一种新奇感。
  (二)接近真实的虚拟存在性
  网络游戏提供的强大的虚拟空间,弥补了实现无法瞬间转场的遗憾,但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自由穿梭与各种场景之中间接在场的。 同时通过互联网相连,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开展各种“真实”的活动。这种接近真实的虚拟性,指在虚拟世界中,人们的活动和交往行为是确实存在的,并成为对现实行为的一种补充。在网络空间中,人的活动范围由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开发者通过高仿的场景设置使玩家在进行游戏时能投入到游戏中去。所以说网络游戏在具有虚拟特征的同时,给人却有能带来一种奇特的真实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虚拟实现,这也是网络游戏容易使人沉迷的原因之一。
  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游戏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具有其双面性,承载着各种不同的思想,渗透着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如何以辩证唯物的观点全面看待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是文章需要探讨的一个重点。面对当前的社会舆论导向,既应该看到它自身存在的不良影响,也不能否认它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有益影响。
  (一)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有益于调节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当面临着生活、学习、就业的压力时,网络游戏是大学生能够自主的调节压力的手段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大学生从各种压力中解放出来,缓和紧张的情绪,以便能可以更快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这和一部分同学选择听音乐,跑步是十分相似的,有利于大学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能拓宽交友空间,建立良好的交际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开始进入了全新的模式,突破传统的交往方式的地域限制向互联网延伸。正如拉里斯马尔说的,互联网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而网络游戏中平等的交流氛围,也可以使得大学生收获到友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际面使大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主观的幸福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当前许多流行的大型网络游戏都十分讲究团队的集体协同合作意识。团队在长期的协同作战中形成的默契是在不断磨合建立起的,而在这种团队的磨合也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沉溺虚拟的交往环境,阻碍现实交往的有效进行。 部分大学生长期的处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机”交往模式为主要交流方式,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下,现实生活中“人对人”的交往会减少,造成实际生活中的交流障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能力出现偏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化。
  其次,学业荒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大学生大学习涯中最重要的任务,而网络游戏已不知不觉开始侵占了部分大学生学习时间。根据2016年8月, 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对网络游戏需求超出网民总体水平,达到9.6个百分点,同时大学生网络娱乐群体中66.1%是网络游戏用户。接触网络游戏后,一旦没有调控后学习与上网的冲突就容易陷入到網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浪费了宝贵大好学习时光,忽略知识的沉淀,荒废了学业。同时因玩网络游戏长期呆在电脑面前破坏视力,且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大脑长期处于高度设亢奋状态而损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长时间为了在网络游戏中获取成就感而为了升级、取胜而不辞劳苦,造成意志消沉,对于其他事物缺乏兴趣,日常生活很懒散,日常行为行为孤僻、退缩,呈现出病态意志。这些不良的网络习惯,正在慢慢的阻碍学生的道德发展和良好品质形成。
  最后,导致大学生偏离主流价值,误入犯罪的道路。大学生涯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和理性的认识所以容易受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外在环境影响。而网络游戏中所充斥着暴力,色情,邪魔等因素,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网络游戏环境中,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而且现在的网络游戏中带有西方的一些价值观,这与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当长期浸入游戏中的道德观念时,造成网络世界带来的不良道德观念与现实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则发生冲突。长此已久会造成大学生偏离主流价值观。   四、优化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的德育路径探析
  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新奇性在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它的误导性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德育养成。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首先先需要高校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通过德育引导促使大学生科学使用网络游戏。
  (一)创新高校德育内容和方法,优化教育载体。
  近年来网络游戏不断繁盛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如今个性张扬的95后大学生,便捷的网络时代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多元化、复杂化的网络游戏对价值观还在形成中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的巨大的。因此,有必要创新高校德育、用新的思路,优化教育载体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正确使用网络游戏。如注重优化学校德育教育方式,选取多样化灵活的的教育载体。学校教育可通过进行角色扮演或价值澄清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价值的鉴别能力,对真善美形成理性的认识,以此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以达到从本质上抵制网络游戏带来的诱惑。
  (二)发挥教师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高校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交往最为频繁的教育者。所以辅导员在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游戏,融入学校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对网络游戏的利弊有明确的认识,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改进学生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手段,结合学生当前参与网络游戏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沉迷其中的学生走出虚拟世界。
  (三)加强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辅导
  如何深入挖掘沉迷游戏的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加强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重任。使大学生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帮助学生对新网络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其参与丰富的校园生活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走出虚拟自我的网络世界,同时也为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供有益平台。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对大学生具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的,同时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高校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在使用好网络游戏在帮助大学生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要警惕它会给大学生德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能自己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并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中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 王自成.解读网络[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 寇英秀.云梦学刊.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2003(04)
  [3] 梁丽娟,黄妹,朱唤清.基于网络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2)
  [4]徐静.大学生网络游戏人际交往与现实交往研究[D].兰州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笔者就在日常游戲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通过游戏笔者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规格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琵琶演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琵琶演奏教学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突出教学的专业特色及行业特色,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本文对就业导向下的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就业导向;琵琶演奏;教学改革  琵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
期刊
【摘要】:汉语的学习热潮,在世界范围内都维持着一个较高水平。由此应运而生了多种多样的汉语学习教材。本文以韩国桃源小学为例,简要介绍了目前在韩国小学汉语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教材《好棒汉语》和《好吃汉语》,通过分析两种教材各自的优缺点,以到达科学有效地运用汉语教材的目的。  【关键词】:韩国;小学;好棒汉语;好吃汉语  汉语的系统学习,是要有规范且科学的教材作为支撑。针对小学生的汉语学习,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风格是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的独特结合与个性体现,也是教师别样魅力与特质的展示,对于培养富有創造性思维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治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不断凝练教学经验,努力塑造具有互动化、生活化、创新化特征的多样化教学风格。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风格;互动化;生活化;创新化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技巧与作风的总和,是教
期刊
【摘要】: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学习更是。音乐属于比较抽象的艺术学科,因此音乐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从学习音乐者的心理活动出发,可以降低音乐教学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学习心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意识反映,本文对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研究,进而为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学习心理,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教学是一项比较抽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觉悟的日益提高,促使人们对高职教育尤为看重,而高职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学改革情况也受到了教育界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以期高职教育水平可以有所提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角;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在当今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开设,且期许通过英语教学相社会输送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
期刊
【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由社会转型矛盾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情的一种立场、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开阔文化视野、促进政治参与、激发了爱国情怀,又曲解正确认知、冲击科学信念、加剧了极端行为。为了防止民粹主义在高校泛滥,我们应该警惕“民粹主义”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民粹主义;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顺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出更多企业所需人才。基于此,本文就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创新创新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教行业越来越细节化,不仅是教育方式在改变,教育的理念也在转变。“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让美工区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连接,旨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寻找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感的由来、同伴的交往等,并借助艺术的形式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从而获得认知的发展,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  【关键词】:美工区;链接;材料;幼儿生活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
期刊
【摘要】: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越来越凸显,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了,为了让孩子不仅学习绘画的一些技巧,充分地调动幼儿作画激情,还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內涵,教师们必须对绘画活动的课程内容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孩子能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绘画个性化;课程内容;设计  案列描述:  在大班段《蚂蚁王国》这个主题中,孩子们通过捕捉、饲养、观察等方法详细地了解了蚂蚁的身体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