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ao_xk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目标定位同质化、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了“四元耦合”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优化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建立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了“两个提升”行动方案。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四元耦合;工商管理;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拔尖人才,可以说是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脱节、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本土教育与国际化教育脱节等三个方面“脱节”的问题。如何转变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摆在当前学科人才培养面前重要的课题。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从自身学科特色出发,探索培养高质量工商管理人才的方法,构建了“四元耦合(GRIT)”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一、基于“四元耦合(GRIT)”导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思路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工商管理的专业特性要求不断地吸收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1],
  这就对人文素养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仍多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且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课程设置趋同,轻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既缺乏人文知识,对专业知识又无法深入理解。其次,工商管理专业要求与市场紧密联系,培养能够在工业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层部门担任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但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例如培养手段单一、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知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教材不符合我国国情等,这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再次,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也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我们在专业培养理念上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重视国际化教育的作用,打破培养环节的封闭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工商管理拔尖人才。
  基于上述培养理念的调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四元耦合(GRIT)”导向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即“全球视野(Globalization)”“责任担当(Responsibility)”“探索创新(Innovation)”和“精英素养(Talent)”四种素养的有机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我们从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和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重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平台—自主发展”的“四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把“专业教材建设”优化成“学生学材建设”,构建了前沿研讨型教学、创新训练型教学、实践高端型案例教学、创业实战型教学和学业指导型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两个提升”行动方案。
  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紧密围绕“四元耦合(GRIT)”导向,需要对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优化。首先,在课程体系上,实行了“四阶段递进式”,即从通识教育到学科基础,再由专业平台至自主发展,融入思想道德、人文修养、专业素养、探索创新和职业发展等培养要求。具体来说,通识教育课程除传统的公共必修课程外,还加入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特色“博雅教育课程”,其中包含“人文与社会”“科技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中国与世界”“创新与创业”等六个方向超过100门课程,涉及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的通识性课程。学科基础课中也特别加入“工商管理专业导论与探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主干课则包含了多门实践课程,如“实践创新”“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使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同步提高。自主发展课程则融入了“经济法”“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互联网商业模式”等近20门与专业相关、与现实并进的应用型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
  其次,在课程大纲上,实现“三个统一”,即经典理论与前沿思想相统一、人文修养与专业教育相统一、课堂课后与创新创业相统一。工商管理的本科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而其培养过程不能与管理实践脱节,实现“三个统一”能够有效地实现“四元耦合(GRIT)”的培养目标。一是经典理论应与前沿思想相统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对基于传统商业实践的工商管理学科带来了巨大变革,这就要求教学课程中在经典理论基础上融入最新的前沿思想,使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理论。二是人文修养应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当前社会过于功利化地关注“证书”数量,这一评价标准使大学的人文修养教育受到了负面影响[3]。基于此,结合南京师范大学博雅教育系列课程,将人文修养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中,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三是课堂学习应与课后创新创业相统一。工商管理专业对管理问题中科学问题的挖掘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大的创新创业空间。因此,在课程大纲设计中,有近10门课程包含实践学分,教学模式上亦向实践型倾斜,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课程教材建设上,实现“一个转变”,即由为教师“教”服务的“教材”转变为学生“学”服务的“学材”,开发了推荐阅读、学习思考、案例研讨、科研练笔、管理实战等系列学材。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会长加藤幸次认为,“教材”转变为“学材”不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公”。同时,通过推荐阅读、学习思考、案例研讨、科研练笔、管理实战等系列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思考,缩短其与可应用知识的距离。   三、采取“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我国的课程教学仍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4]。为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了“前沿研讨型教学”“创新训练型教学”“创业实战型教学”“实践高端型案例教学”和“事业发展型教学”等教学措施,形成“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并配套抓好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软硬件平台的系统搭建、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仿真模拟等环节。
  具体来看,前沿研讨型教学和创新训练型教学包括组织学生阅读管理经典原著和学术论文、交流读书心得、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申报创新项目、撰写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等。通过这些自主性和学术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目标。创业实战型教学和实践高端型案例教学是组织教师自主开发管理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并辅以“乐生创业基金”、苏宁职场体验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案例型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创业型拔尖人才的目标。事业发展型教学则是指成立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师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式交流指导,培养精英素养的拔尖专业人才。
  四、实施“两个提升”行动方案
  培养学生需要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互动,需要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步提升。“两个提升”行动方案就是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动力这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提升。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引入“引、聘、竞、激、除”机制,即引进知名专家、聘任优秀教师、举行青年教师教研竞赛、激励教师成长、消除不当教研行为,使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特色性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二是实施教师“五个一”考核制度,即至少参加国外访学、企事业单位挂职、国家级科研项目、教学大赛、教学创新等各一次。通过这些考核制度,使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学术思想,并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學生学习动力提升方面,从大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特征来看,其思维能力和理解水平具有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学习动力的提升中,应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开设国外游学、“3+2”联合培养、国际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全球视野;二是设立志愿服务基地等,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激发学生责任担当;三是通过创新训练项目、“雏鹰训练营”等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成立“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实践表明,“全球视野(Globalization)”导向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出国深造,“责任担当(Responsibility)”导向鼓励了实践项目和创业竞赛,“探索创新(Innovation)”导向增强了学术兴趣和创业能力,“精英素养(Talent)”导向激发了自我发展和职业成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杨学成,隋越. 探索工商管理研究创新之路[J]. 经济管理,2017(7):199-208.
  [2] 齐鑫,张晓梅. 地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探索,2015(7):91-93.
  [3] 何锋兵.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 教育发展研究,2011(5):82-84.
  [4] 王晓萍,刘玉玲,梁宜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7(6):73-76.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摘 要:“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团队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实验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将育人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将传授基础知识同介绍新技术相结合,讲解工艺内容同加强新理论相结合,课堂教学强化师生互动,讲解新技术知识强化学生深度参与,实验教学注重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实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具有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和世纪之交这三个重要节点编写者的心路历程为开端,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马文蔚《物理学》教材如何一步步改进、丰富与发展,并升级为配套完整的新形态教材。文章认为这本教材久具适用性、生生不息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奥秘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還是许多专家、学者、编辑的心血凝聚与团队传承。  关键词:《物理学》教材;大学物理教学;教材编写  一届届学子学习使用的教
期刊
摘 要:介绍了制定“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历史背景,详细分析了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正确理解和使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充分体现办学单位自身优势、突出地质学本科专业办学特色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办学特色;知识结构;办学条件;保障体系;长效机制  建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基
期刊
摘 要:为了贯彻核心价值观培育、综合能力养成、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实践育人为宗旨,以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自主训练和竞赛驱动为手段,通过科教融合、成果转化以及与企业联合开发等方式,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开发构建了面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产业革命推动工科的形成与发展。今天,信息技术是新产业的核心,推动软件人才教育创新成为新工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育理念、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讨论了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思考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新思维;教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产业、新工科与软件人才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紹了贵州理工学院电路原理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引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慕课资源,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针对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解决了系列教学问题,在师生两个层面取得良好改革成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全国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围绕优质慕课资源进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的共赢之道。  关键词:慕课资源;混合式教学改革;共建共享、协同
期刊
摘 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多样化的高校招生政策类型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制定了面向农村专项、西部专项的特殊类型招生计划。通过对H高校学业帮扶工作的实证分析,发现学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目标,推动教育公平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业困难学生;学业帮扶  一、问题的提出  2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本文从设置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搭建协同开放的实践平台、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地方商科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的相关策略,为地方商科院校更好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是推动以创业带动
期刊
摘 要: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人文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面临着如何建立有效的、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切实把通识教育融入本科培养全过程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以“新四会”能力培养为抓手来建立通识教育体系,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突破“核心通识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形式限制,深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可供同类高校借鉴的通识教育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体系;理工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大创项目管理,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的项目为项目大类,从内容、级别、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有高度的顶层设计、有宽度的立项范围、有深度的实践活动、有力度的过程管理、有温度的文化氛围和有热度的管理服务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