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制定“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历史背景,详细分析了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正确理解和使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充分体现办学单位自身优势、突出地质学本科专业办学特色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办学特色;知识结构;办学条件;保障体系;长效机制
建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规范本科专业办学基本要求,严格专业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教育部不久前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于规范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质性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将产生重大的引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地质矿产行业再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地质学专业点不断增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地质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
在地球科学的研究历史中,最初把对地球的研究称为地质科学或地质学;20世纪末,科学的发展表明要从整体上对地球进行各种时间和空间演化尺度的研究,整体研究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圈层间运动变化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由此,地质学逐渐发展成为以地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不久之后,地球科学研究就进入了以地心到地球外層空间,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圈层和生物圈、人类圈在内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系统科学阶段,逐步形成了“上天、入地、下海、登高、探极”为特征的空间格局。地质科学进入了一个以建立地球系统知识体系为标志的新的转折时期。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地质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内涵、知识体系、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办学条件等亟待明确。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
1.充分反映地质学学科特点
地质学是推理和历史的科学,地质学的很多理论模型必须建立在大尺度、长时间、大空间的框架下,地质学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地质学的这些特点,对专业人才的实际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与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地质学科上述特点,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条件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1-3]。
2.强调地质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不同的本科专业,由于其学科长期发展的积累,必定形成其特定的知识结构体系[4-12]。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新形势下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将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地质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作为地质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构成。
同时,将地质学专业理论教学知识体系划分为五个子体系:(1)地球系统科学体系。包括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概论、海洋科学概论、大气科学导论等。(2)地质学体系。包括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等。(3)地球物理学体系(地球物理学基础)。(4)地球化学体系(地球化学)。(5)其他。包括矿相学、GIS和遥感技术、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将地质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个方面:(1)野外教学实习。包括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地质填图实习、三年级综合毕业实习。(2)课程实验、实习。包括课程教学实验课、课程课间教学实习、课程小论文。(3)科研训练。包括学生论文报告会、科学讲座、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毕业论文。(4)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社会活动及校园活动、假期集中社会实践。
上述知识结构体系符合当前地质学国际发展趋势,乃是21世纪地质学本科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
3.严格要求专业基本办学条件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本专业应该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提出了最低要求。包括:(1)师资队伍;(2)实验教学队伍;(3)专职教辅/教学管理人员队伍;(4)教师背景和教师发展环境;(5)教学条件(各类功能教室、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公共图书馆、基础课程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校园网等,具体要求参见《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这些基本办学条件乃是办学必备的基本要素,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4.高度重视质量监督与保障
规范专业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乃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形势下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把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专业办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要求办学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施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制,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并将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1)管
理决策体系;(2)教学质量标准体系;(3)教
学质量监控体系;(4)信息反馈体系;(5)教
学质量改进体系;(6)教学质量激励体系。
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促进良性循环,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确保教学质量。
5.推动建立专业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关注专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并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必须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和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新时代。因此,本专业所在院/校应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地学教育办学基本方针。在严格执行本专业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本专业建设发展和持续改进计划与方案,及时跟踪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根据地质学的内涵和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最终能够形成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6.倡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虽没有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但却明确强调了各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和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想,给各办学高校留下了极大的突出特色、深化改革的空间。
在课程教学内容凝练方面,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改变 “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向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方向转变,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会自我实践的价值[9]。
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基于质量标准,突出办学特色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专业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国标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基本的本科专业教学行为[10-1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国标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在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性与灵活性。同时,明确强调了“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为我国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留下了充分的办学空间。不同高校可以在符合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定位制定自己的进一步细化、量化的质量标准。鼓励各高等学校决策者根据自身的类型定位,选择差异化发展策略,办出特色,有效规避“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
根据教育部要求,下一阶段,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尽快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赖绍聪. 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中國大学教学,2014(10):56-61.
[2] 赖绍聪.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4(8):40-44.
[3] 赖绍聪.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J]. 西北高教论评,2015(1):15-20.
[4] 赖绍聪.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6(3):22-26.
[5] 赖绍聪.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6] 赖绍聪,华洪. 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30-31.
[7] 赖绍聪.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
[8] 赖绍聪. 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 赖绍聪. 寓教于学 寓教于研[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2):37-42.
[10]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与解读[J]. 中国大学教学,2015(2):31-33.
[11] 蒋宗礼. 关于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52-55.
[12]樊丽明,刘小兵,姚玲珍. 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7):21-25.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办学特色;知识结构;办学条件;保障体系;长效机制
建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规范本科专业办学基本要求,严格专业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教育部不久前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于规范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质性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将产生重大的引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地质矿产行业再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地质学专业点不断增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地质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
在地球科学的研究历史中,最初把对地球的研究称为地质科学或地质学;20世纪末,科学的发展表明要从整体上对地球进行各种时间和空间演化尺度的研究,整体研究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圈层间运动变化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由此,地质学逐渐发展成为以地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不久之后,地球科学研究就进入了以地心到地球外層空间,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圈层和生物圈、人类圈在内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系统科学阶段,逐步形成了“上天、入地、下海、登高、探极”为特征的空间格局。地质科学进入了一个以建立地球系统知识体系为标志的新的转折时期。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地质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内涵、知识体系、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办学条件等亟待明确。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
1.充分反映地质学学科特点
地质学是推理和历史的科学,地质学的很多理论模型必须建立在大尺度、长时间、大空间的框架下,地质学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地质学的这些特点,对专业人才的实际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与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地质学科上述特点,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条件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1-3]。
2.强调地质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不同的本科专业,由于其学科长期发展的积累,必定形成其特定的知识结构体系[4-12]。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新形势下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将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地质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作为地质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构成。
同时,将地质学专业理论教学知识体系划分为五个子体系:(1)地球系统科学体系。包括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概论、海洋科学概论、大气科学导论等。(2)地质学体系。包括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等。(3)地球物理学体系(地球物理学基础)。(4)地球化学体系(地球化学)。(5)其他。包括矿相学、GIS和遥感技术、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将地质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个方面:(1)野外教学实习。包括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地质填图实习、三年级综合毕业实习。(2)课程实验、实习。包括课程教学实验课、课程课间教学实习、课程小论文。(3)科研训练。包括学生论文报告会、科学讲座、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毕业论文。(4)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社会活动及校园活动、假期集中社会实践。
上述知识结构体系符合当前地质学国际发展趋势,乃是21世纪地质学本科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
3.严格要求专业基本办学条件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本专业应该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提出了最低要求。包括:(1)师资队伍;(2)实验教学队伍;(3)专职教辅/教学管理人员队伍;(4)教师背景和教师发展环境;(5)教学条件(各类功能教室、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公共图书馆、基础课程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校园网等,具体要求参见《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这些基本办学条件乃是办学必备的基本要素,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4.高度重视质量监督与保障
规范专业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乃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形势下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把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专业办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要求办学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施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制,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并将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1)管
理决策体系;(2)教学质量标准体系;(3)教
学质量监控体系;(4)信息反馈体系;(5)教
学质量改进体系;(6)教学质量激励体系。
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促进良性循环,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确保教学质量。
5.推动建立专业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关注专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并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必须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和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新时代。因此,本专业所在院/校应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地学教育办学基本方针。在严格执行本专业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本专业建设发展和持续改进计划与方案,及时跟踪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根据地质学的内涵和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最终能够形成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6.倡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虽没有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但却明确强调了各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和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想,给各办学高校留下了极大的突出特色、深化改革的空间。
在课程教学内容凝练方面,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改变 “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向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方向转变,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会自我实践的价值[9]。
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基于质量标准,突出办学特色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专业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国标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基本的本科专业教学行为[10-1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国标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在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性与灵活性。同时,明确强调了“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为我国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留下了充分的办学空间。不同高校可以在符合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定位制定自己的进一步细化、量化的质量标准。鼓励各高等学校决策者根据自身的类型定位,选择差异化发展策略,办出特色,有效规避“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
根据教育部要求,下一阶段,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尽快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赖绍聪. 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中國大学教学,2014(10):56-61.
[2] 赖绍聪.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4(8):40-44.
[3] 赖绍聪.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J]. 西北高教论评,2015(1):15-20.
[4] 赖绍聪.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16(3):22-26.
[5] 赖绍聪.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6] 赖绍聪,华洪. 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30-31.
[7] 赖绍聪.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
[8] 赖绍聪. 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 赖绍聪. 寓教于学 寓教于研[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2):37-42.
[10]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与解读[J]. 中国大学教学,2015(2):31-33.
[11] 蒋宗礼. 关于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52-55.
[12]樊丽明,刘小兵,姚玲珍. 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7):21-25.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