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反乌托邦,相信《1984》《美丽新世界》这几个名词已经跃入脑海了,但大多数人心中仍有疑问:什么是反乌托邦?作为青年人,我们读它有什么用?
从定义上讲,“反乌托邦”发源于“乌托邦”。“乌托邦”是哲人们构想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虽然每个“乌托邦”都不尽相同,但基本能用自由平等、物质精神财富极度丰富这两个特点概括。而“反乌托邦”则由于翻译问题,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我最初理解的“反对乌托邦”就是错误的。相反,港台的翻译“恶托邦”则更为贴切,也就是一个极恶的社会——充满压迫、人权受损,或人类的物质精神世界极度匮乏。反乌托邦首先在文学领域以小说的形式发展,比如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然而近年来,“反乌托邦”早已脱离文学的范畴,向影视、游戏作品方向衍生,例如好莱坞电影《饥饿游戏》、独立游戏《旁观者》《奥威尔》等。所以“反乌托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我们当代青年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都对它有所接触和了解。
而我们青年人做什么事、读什么书,对于全人类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年敏锐则人类敏锐,青年明智则人类明智。我们青年人作为成长中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成为国家和社会最有力的守护者。青年人阅读“反乌托邦”文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拥有居安思危的能力,了解“反乌托邦”式的社会恶在何处,以及人类社会是如何恶化的,从而识别和应对这种使得社会恶化的潜在风险。就如同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小说《使女的故事》中所暗示的那样,极权者往往会利用人类倾向于忍受苦难的天性,将人类社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缓慢地转变为反乌托邦,所以当一部分民众中的觉醒者最终意识到反乌托邦的本质的时候,也回天无力了。事实上,当今世界是多元的,意味着许多反乌托邦和乌托邦元素矛盾共存,而之所以我们没有进入反乌托邦或是乌托邦,是因为这两种元素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令人担忧的是,科技的发展和少部分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剧使得当今世界的反乌托邦元素呈现增多的倾向。例如《1984》中构想的可以监视民众一言一行的“电屏幕”早已在技术上实现;美国“棱镜”计划的实施使得民众为隐私安全和公权力的扩大而忧心忡忡;科学家贺建奎团队的世界第一例“基因改造婴儿”也从伦理上拉近了我们和《美丽新世界》中政府统一的有区别性的婴儿培育的距离。我们的世界正在何去何从?这可能是每个青年人都需要了解的责任。
此外,阅读反乌托邦作品可以使得青年人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产生独立的、思辨的、哲学性的思考。比如现今人工智能极速发展,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惊喜,比如微软的小冰作诗、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等等,所以许多青年人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支持态度。而一些社会上的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的质疑,比如强人工智能是否拥有人权,则因为离当今社会太过遥远(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还未能实现),而容易被青年人所忽视。美国当代作家艾拉·莱文发表于1970年的反乌托邦小说《这完美的一天》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所有人类行为都由一个“统一电脑”控制的“完美”世界:“统一电脑”比任何一个人类决策者更事无巨细、更体贴入微,能够给每一个公民安排工作、婚姻对象和生育权等,但人们却并不幸福。有人偷偷吸食毒品、追求性爱刺激;有人想方设法逃离到荒岛;还有人奋起反抗,最终发现在“统一电脑”之上还有其人,也就是这个人工智能的研发者,才是人类的独裁者。当青年人读罢这部小说,就很容易将这个反乌托邦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发现或许每个人工智能,无论是否有独立意识,都可以为人类所用,成为少部分人统治大部分人的武器。比如当我们畅游互联网的时候,是否有人在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从中渔利?如果能被人类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成为公权力扩张的手段,不能被人类控制的人工智能又有可能产生毁灭人类的独立思想,那人工智能发展的警戒线在何处?是否二者之间才是安全区?无论这些问题是否能得到答案,它们都值得一问,也值得青年人尝试一答。
最后,阅读反乌托邦作品能引导青年人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反乌托邦作品不能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能告诉我们它不只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尽欢”,那看看《美丽新世界》吧,全人类都在吸食对人体无害且能产生纯粹愉悦感的“唆麻”,每个读者都会感叹一句“精神已死”;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拥有信念,那看看《1984》吧,民众对“老大哥”的信仰和个人崇拜就是最坚定的信念,然而狂热背后也是血淋淋的自欺欺人;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追求自由,那看看《动物庄园》吧,动物们看似摆脱了人类的奴役,成为了自由的动物,但却陷入了更深一层的压迫。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是不应该被任何社会所局限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不同的人生意义的权利和自由。迫使一个人一生只追求一个人生意义,或者迫使全人类都趋向一个价值,都是有害的。所以阅读反乌托邦作品可以使得青年人眼界放宽,不在如此年轻的阶段就为自己的人生下断言,而是以虚心学习、博闻强识为主,在探索中以包容的态度思考未来。
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之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只有我们青年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凝视”反乌托邦这个“深渊”,我们才能知道“深渊”有多深、如何行走才能不至于掉入其中,從而“深渊”就会看到我们这些意志坚定、思想清楚的看透了“深渊”的青年卫士,正是保护我们世界离“深渊”远一步,再远一步的人们。
从定义上讲,“反乌托邦”发源于“乌托邦”。“乌托邦”是哲人们构想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虽然每个“乌托邦”都不尽相同,但基本能用自由平等、物质精神财富极度丰富这两个特点概括。而“反乌托邦”则由于翻译问题,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我最初理解的“反对乌托邦”就是错误的。相反,港台的翻译“恶托邦”则更为贴切,也就是一个极恶的社会——充满压迫、人权受损,或人类的物质精神世界极度匮乏。反乌托邦首先在文学领域以小说的形式发展,比如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然而近年来,“反乌托邦”早已脱离文学的范畴,向影视、游戏作品方向衍生,例如好莱坞电影《饥饿游戏》、独立游戏《旁观者》《奥威尔》等。所以“反乌托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我们当代青年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都对它有所接触和了解。
而我们青年人做什么事、读什么书,对于全人类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年敏锐则人类敏锐,青年明智则人类明智。我们青年人作为成长中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成为国家和社会最有力的守护者。青年人阅读“反乌托邦”文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拥有居安思危的能力,了解“反乌托邦”式的社会恶在何处,以及人类社会是如何恶化的,从而识别和应对这种使得社会恶化的潜在风险。就如同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小说《使女的故事》中所暗示的那样,极权者往往会利用人类倾向于忍受苦难的天性,将人类社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缓慢地转变为反乌托邦,所以当一部分民众中的觉醒者最终意识到反乌托邦的本质的时候,也回天无力了。事实上,当今世界是多元的,意味着许多反乌托邦和乌托邦元素矛盾共存,而之所以我们没有进入反乌托邦或是乌托邦,是因为这两种元素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令人担忧的是,科技的发展和少部分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剧使得当今世界的反乌托邦元素呈现增多的倾向。例如《1984》中构想的可以监视民众一言一行的“电屏幕”早已在技术上实现;美国“棱镜”计划的实施使得民众为隐私安全和公权力的扩大而忧心忡忡;科学家贺建奎团队的世界第一例“基因改造婴儿”也从伦理上拉近了我们和《美丽新世界》中政府统一的有区别性的婴儿培育的距离。我们的世界正在何去何从?这可能是每个青年人都需要了解的责任。
此外,阅读反乌托邦作品可以使得青年人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产生独立的、思辨的、哲学性的思考。比如现今人工智能极速发展,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惊喜,比如微软的小冰作诗、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等等,所以许多青年人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支持态度。而一些社会上的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的质疑,比如强人工智能是否拥有人权,则因为离当今社会太过遥远(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还未能实现),而容易被青年人所忽视。美国当代作家艾拉·莱文发表于1970年的反乌托邦小说《这完美的一天》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所有人类行为都由一个“统一电脑”控制的“完美”世界:“统一电脑”比任何一个人类决策者更事无巨细、更体贴入微,能够给每一个公民安排工作、婚姻对象和生育权等,但人们却并不幸福。有人偷偷吸食毒品、追求性爱刺激;有人想方设法逃离到荒岛;还有人奋起反抗,最终发现在“统一电脑”之上还有其人,也就是这个人工智能的研发者,才是人类的独裁者。当青年人读罢这部小说,就很容易将这个反乌托邦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发现或许每个人工智能,无论是否有独立意识,都可以为人类所用,成为少部分人统治大部分人的武器。比如当我们畅游互联网的时候,是否有人在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从中渔利?如果能被人类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成为公权力扩张的手段,不能被人类控制的人工智能又有可能产生毁灭人类的独立思想,那人工智能发展的警戒线在何处?是否二者之间才是安全区?无论这些问题是否能得到答案,它们都值得一问,也值得青年人尝试一答。
最后,阅读反乌托邦作品能引导青年人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反乌托邦作品不能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能告诉我们它不只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尽欢”,那看看《美丽新世界》吧,全人类都在吸食对人体无害且能产生纯粹愉悦感的“唆麻”,每个读者都会感叹一句“精神已死”;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拥有信念,那看看《1984》吧,民众对“老大哥”的信仰和个人崇拜就是最坚定的信念,然而狂热背后也是血淋淋的自欺欺人;如果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追求自由,那看看《动物庄园》吧,动物们看似摆脱了人类的奴役,成为了自由的动物,但却陷入了更深一层的压迫。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是不应该被任何社会所局限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不同的人生意义的权利和自由。迫使一个人一生只追求一个人生意义,或者迫使全人类都趋向一个价值,都是有害的。所以阅读反乌托邦作品可以使得青年人眼界放宽,不在如此年轻的阶段就为自己的人生下断言,而是以虚心学习、博闻强识为主,在探索中以包容的态度思考未来。
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之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只有我们青年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凝视”反乌托邦这个“深渊”,我们才能知道“深渊”有多深、如何行走才能不至于掉入其中,從而“深渊”就会看到我们这些意志坚定、思想清楚的看透了“深渊”的青年卫士,正是保护我们世界离“深渊”远一步,再远一步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