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着原始生活方式的辛巴人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纳米比亚西北部库内内省的奥普沃地区有一片蛮荒之地,居住着一群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土著——辛巴族人。奥普沃,在辛巴人土语中是“世界末端”的意思,辛巴族女人和孩子终年用红泥涂抹在皮肤上和头发上,故人们称其为“红泥人”。
纳米比亚的辛巴人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人口不足两万,是非洲班图语人中的一支,17世纪时从安哥拉高原迁徙到纳米比亚北部,此后便世世代代在那里定居。辛巴人是非洲最后的保持原始生态的民族之一,也是地球上不可多见的至今依然维持着原始古老生活习俗的黑人部落之一。为了维护他们的传统和原生态生活方式,他们的祖先选择了退守丛林,栖身于纳米比亚边远的、未被开发的原始环境之中。他们在极度偏远的蛮荒之地生活,以此固守着自身文明的阵地,因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殖民者和白人农场主不会到那里去传播他们的文明。奥普沃地区荒凉孤寂,是一个由青灰色的山丘和猴面包树装点起来的孤独世界,为保护辛巴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家园。如今,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环境之中,维持着500年前的古老生活方式和习俗,其独特的原始人文景观令人惊慕。
  由于库内内省处于半干旱的沙漠灌木丛地带,水源不足,辛巴人便以牧放牛羊为生,过着游牧狩猎生活,有雨水时也种点农作物,一度成为南部非洲荒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
  辛巴人没有图腾,他们崇拜祖先,崇拜火,祖先和火是维系这个民族的精神核心。他们一个家族结成一个部落,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个大户人家。家族制是唯一的社会制度保障,家族长老掌管一切。辛巴人男女分工明确,白天男人和大男孩将蓄养的牛羊放到户外吃草,此后外出狩猎或寻找水源,傍晚回家。女人留在村里,负责照料农作物和孩子的生活起居。牛羊是辛巴人最大的财富,故倍加珍惜。他们在院子里用木棍围起牛棚和羊圈,晚上将牛羊都赶入棚圈中,呵护有加。
  辛巴人的村落周围是固定在地上的一圈木桩,道路是用牛粪混合着泥土铺就而成的。房子是用木桩、树枝、山草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的圆锥形茅棚,简陋得难以想象,低矮得使人不能站立。屋内面积一般有四五平方米。为防止房屋坍塌,房顶一般会用一根比较粗大的木头支撑起来。黑黑的小房子内壁和地面均涂成了棕红色,地上铺一张棕红色的牛皮,牛皮上一些如瓦罐之类的极其简陋的生活用品,也是棕红色。棕红,似乎成了辛巴人的本真原色,渗透进了他们的灵魂。妇女们做饭是用一只瓦罐支在几块石头上,架起柴禾煮南瓜或牛羊肉,她们的笑容在棕红色的脸上随着一缕缕青烟慢慢漾开。
  辛巴人的婚姻实行一夫多妻制。由于当地水质、食物和某种神秘遗传基因的影响,不少辛巴男孩活不过15岁。这就使得多数辛巴部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辛巴男人十分金贵,娶妻十分容易,通常三头牛就可以换一个女人做妻子,但必须是一头公牛和两头母牛。这里的男子一般都要娶三四个妻子来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但即使这样,辛巴人的人口仍然在不断减少。辛巴男人的每个妻子和她生育的孩子住在一栋茅棚里,一看某某人家有几间茅棚,就知道这家男人有几个老婆。父亲兄长去世后,其财产包括老婆都由弟弟继承,父母则由兄弟共同抚养。
  人们一进辛巴人的村子,第一个印象便是他们是个光膀子的部族,因为不管男女老少,一个个都打着赤脚,上身都不穿衣服。第二个印象便是辛巴人的村子是一个棕红色的世界,因为所有女人身上都涂着红泥,使她们成了象征着远古时代用红泥巴塑造成的原始肖像的红泥人。
  在严重缺水的干旱戈壁里生活的辛巴人没有洗浴的习惯,女人则一辈子不洗澡,她们喜欢用红泥涂在身上代替洗澡。辛巴女人身上涂的红泥是用赭石粉末加牛油和水调制成的一种红色糊状混合物,涂在身上能保持一周不褪色。她们这么做,一是为了美容美观,二是可防止蚊虫等昆虫叮咬,三是能抵御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四是能在高原地区的夜间防寒。辛巴女人不断地往身上涂抹这种红泥,使得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人们称此为“辛巴红”。不单是皮肤,辛巴女人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包裹起来。她们在头上涂抹着厚厚的红泥,一根根辫子从头上垂下,也涂上红泥。辫子涂上红泥后便一下子粗了许多,乍一看就像是老树的树根。辛巴族的红泥人成了纳米比亚呈现给各国游客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辛巴族妇女爱漂亮,爱打扮。她们中有人在头顶前部蓄一个发髻,戴上用软牛皮做的头饰;脖子上套着许多铜项圈,挂着用贝壳和鸵鸟蛋壳碎片做成的装饰品;腰间系一条宽阔、有花纹的皮腰带,腰带下是一条皮制百褶短裙;脚踝上套着层层铜环,与脖子上的铜项圈遥相呼应……
在奥普沃市郊卖手工艺品的辛巴人

  辛巴孩子的头发也有特色,几乎每个小孩的头顶上都梳着一绺粗粗的辫子。男孩的辫子向后梳,女孩的辫子则向前梳,这是区分男孩和女孩最简单的方法。
  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加之气候条件恶劣,辛巴人的原始部落生活在纳米比亚遥远的一隅,一直深藏于大漠腹地,少人问津。与此同时,辛巴人十分珍爱自己的原始文化传统,相信自己的灵魂归属于这片荒凉的土地,努力用树枝、红泥、石块、牛粪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用独特的棕红改造着“世界的末端”。以前,纳米比亚政府曾经计划改善辛巴人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建设住房,鼓励他们搬到附近的市镇上,过现代人的生活。然而倔强的辛巴人宁愿延续着历史上传下来的部落生活传统,也不肯搬迁。纳米比亚政府无奈,只能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现在的情况逐渐起了变化。现代社会的文明始终没有忽略辛巴人,他们古老的原始环境在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也在不可避免地逐步发生改变。在纳米比亚政府帮助下,一些辛巴人在不离开自己家园的前提下,男人们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一些人也逐渐习惯于身上穿衣,脚上穿鞋。还有些靠近城镇部落的妇女甚至出现在奥普沃的城郊从事商业活动。她们穿着传统的短裙,裸露着上身,在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粗糙的工艺品;有的人与游客合影或者被拍照,以获取小费;一些妇女还模仿着动物动作来表演辛巴人的原始歌舞,让人感觉仿佛回到遥远的古人类时代。
  辛巴人作为非洲现代社会中仅存的原生态部族之一和他们无价的文化和传统的继承者,其地位将继续受到重视。但他们逐步走向文明社会的历史趋势也难以阻挡,只是仍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
其他文献
很多印度人为世界纪录而疯狂,致力于取得最好的成绩。尼尔基尔·舒克拉还从未见过这么多人:2012年1月的这个早晨日出前不久,无数人围在他的临时讲台边,观看一项将被记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哈市瓦丹·古普塔是世界上最远扔灯泡纪录的保持者。在此过程中,舒克拉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他必须作出判断,确定这次尝试是否有效。这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履行认证官的角色。这次的挑战内容是:世界上最多
考特尼·荣格母乳喂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到两岁。“对我们而言,”这位来自多伦多大学的政治学家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抚宝宝、哄宝宝入睡的办法了。”然而,即使在断奶后很长时间,别无选择的感觉依然让荣格备受折磨。在分娩准备课程上,奶瓶喂养甚至连提都不能提,因为这违背了医院的规定。“在母乳喂养问题上,好妈妈和坏妈妈被区分开来。”写了反对母乳喂养的《母乳喂养激进主义》一书的荣格抱怨道,“在母乳喂养的好处上,所有人
她的日常训练堪称艰苦。里约奥运会之前,她就被预测获得5到6枚金牌。让我们走近不断刷新身体潜能的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4月的一个晚上,在华盛顿埃弗雷特举办的泛太平洋锦标赛上,19岁的美国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缓缓走向平衡木。她身着紧身运动服,上面镶嵌着40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她静静地盯着平衡木,神情庄重。她即将在这根平衡木上完成九连翻。NBC的评论员说:“这将是她的终结之战。西蒙·拜尔斯严格来
昆虫学家贾斯汀·施密特被几十种虫子叮咬过。为了研究,他将自己历练为了“痛苦之王”。在跟贾斯汀·施密特见面的几分钟里面,他一直在感叹,我们的文化里,缺少一种基于昆虫的成人礼文化。他给我讲述了居住在巴西北部的撒代莫伊人的成人仪式——年轻人必须把手伸进装满子弹蚁的手套当中,承受蚂蚁的蜇咬,这种蚂蚁的蜇咬极其疼痛,甚至可能导致临时性瘫痪,年轻人只有通过了这个仪式,才能真正被成人世界接纳。施密特拿着一只装
印度的未来在于他们的农村,这一点印度“国父”莫罕达斯·甘地早就说过。一位年轻的村长让这则预言变成了现实。这位手捧鲜花的老人又来村里的社区活动中心了,他几乎每周都来。他并不是来要什么东西,只是想过来跟村长打声招呼,祝愿他一切都好而已。他惬意地在长椅上坐下,小声地抱怨他发疼的膝盖。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普萨里村的村长希曼舒·佩特尔出来了,向老人表示了谢意,然后挥手与老人告别:“您好好歇会吧。”普萨里
“精灵宝可梦Go”(Pokémon Go)引发全球热潮。这款任天堂开发的游戏内容主要是捕捉数码精灵,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3.5亿人下载了这款游戏。“精灵宝可梦Go”既引发了热潮,也招致了不少争议。另外,它还是一台吸金机器,让苹果和谷歌都赚翻了天。今年夏天,地球人大肆“狩猎”,热闹非凡。这个现象席卷全球,3.5亿人参与其中,并以每周10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且毫无降温的迹象。不过,动物保护组织大可
时尚广告策划中掺入大胆挑逗或极端前卫出格的元素,以吸引受众注意,提高销量。一切要从1981年波姬·小丝所做CK牛仔裤广告短片说起,15岁的波姬·小丝在这则广告片中用挑逗的口吻说“在我和我的牛仔裤之间什么都没有”,这一创意大胆的广告,在今天看来算是相当纯洁的。2007年希思黎公司的一则时装广告中,两名时髦女郎用管子“嗅”一件吊带,看上去像是在吸食毒品,意含对时尚衣服上瘾。这类广告虽然受到很多非议,但
小时候,我收集的几张保加利亚邮票为我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长大后在一次实地旅游后,我发现,真实的保加利亚比画中更美。出租车飞快地行驶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市的鹅卵石路上,我靠在车座上的后背率先感受到了保加利亚。“这个国家就好比是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样!”司机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我大声说着话,“人从五湖四海来,来了就在这里转来转去!”他的两只手都离开了方向盘,比划着保加利亚对于各种文化的海纳百川。我想
1300万意大利人选择用至少一处纹身来装点皮肤。“纹身”关系到男女老少,遍及社会各阶层。下面,我们将带您领略意大利的这一文化现象。贝卢斯科尼的粉丝将他公司——梅地亚塞特(Mediaset)的标志纹到手背上,以声援这位入院治疗的意大利前总理,祝愿其早日康复。“黑色安息日”乐队队长的女儿——凯莉·奥斯本(Kelly Osbourne)为奥兰多夜店枪击案深深震撼,于是在前额处纹了“solidarity”
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双方就有间接的商品交换和了解。公元7世纪,中非实现海上直接交往。唐宋元时期,中国的杜环(唐)和汪大渊(元13世纪)曾到过北非和东非,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在中国游历和考察了3年。1405-1433年,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其中4次到达东非沿海。然而,大规模的直接交往还是始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如果说西方同非洲的关系史是罪恶的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