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u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区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4、继续开展多种形式新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性地开展新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同时,鼓励语文教师自主和集体学习。农村中学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进城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课堂环境,也是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重要途径。
  5、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于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
  总之,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相信,有了语文教师持续探究实施新课程的动力,农村中学语文这方园地,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目前,听到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学习的热情度不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仔细想来,这些现象在目前的教学中确实普遍存在,究竟问题出在哪里?细想之下,才发现原来当一种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之时,也是颓唐教学的开始。  首先,我们在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中缺失了学生这一关键环节。  备课时对每节课的容量和强度是否能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考虑欠缺全面性。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
期刊
语文课改理念提出:语文课堂学习追求生动性、丰富性,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一理念很多教师就理解为:语文课堂应该有趣。于是,课堂教学有趣味性就被许多教师理解为:课堂热闹就高效。于是,课堂热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很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观点渗透到语文教师的心里,就犹如在许多语文教师心坎里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于是许多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调动学生也随之兴奋的教学环节:课本剧、唱歌、跳舞、欣赏音乐
期刊
一、后进生的成因  1. 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更多的农村家长,由于自身素质有限,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甚至在课上睡觉。  2.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家长就训斥打骂
期刊
自卑心理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 ,是因为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核心内容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无法赶上别人。 其实, 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不足,与周围人比较都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有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看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而有的人则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一、以问题为主线,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是:学生不仅要把握语文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把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能运用知识及技能进行创新和再发展,否则就会使教学失去其真正的内涵。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景,进而引发参与动机,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入到一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情景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去寻找与教学内
期刊
第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础需要在这个阶段夯实,信心需要在这个阶段树立,第一轮复习直接面向的是第一次模拟考试,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学生基本定型,所以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从下面三个方面做的:第一,整块复习与常规复习相结合。第二,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第三,让学生明白复习任务,树立学生信心,争取更上一层楼。  第
期刊
对一个班级来说,学困生的存在并不奇怪,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在智商、学习环境、勤奋学习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了差异。学困生往往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下课爱打闹,作业马虎,学生成绩提不上去,是班里的“老大难”。如何提高学困生生的成绩,使他们迎头赶上,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就自己曾尝试过的转化学困生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在2004年版的教材中,两篇文章是以一文两则的形式出现的,后分成两课。《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文精炼且生动。《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不用典雕琢,行文清新隽永地抒发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可以
期刊
一、挖掘教材内涵,调动情感功能  纵观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父母之情;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
期刊
一位教育家曾如此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