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长期保持的风格,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关键词】学校文化 传承与发展
到过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的访问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除了位置和建筑的不同外,你说不出来,但你明显的感觉到两个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潜在的差异其实就是两校的文化差异。是一所规范、标准的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澄淀、传承的结果。再比如中国的北大和清华,也是如此,季羡林曾说:“北大像杜甫,清华像李白”,也是从文化的角度对两个学校的一种看法。再以两个学校的校训来看,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有了立意独到,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才使得以使一所学校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不至于迷失自我,才得以使一所学校长期保持良性发展态势而长盛不衰。
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每个学校很少有自己的文化发展特色,进得了校园,建筑是大同小异,校风是大同小异,校训是大同小异,文化活动是大同小异……这正如中国的城市建设,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就是没有每个城市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沿海内地一个样,北方南方一个样。所以,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反映自己文化风格的独到的东西,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独有东西,也是最能证明学校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东西。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外来文化的学习和本校文化的有效结合的问题
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的、进步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是保持自己原有的、可行的、合理的东西同样重要。我们的有些人到外边走一走、看一看,回来就想着怎么迷信别人、否定自己,“直把杭州作汴州”。还有就是,一个学校,一旦领导变动,新任领导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否定过去,推行“新政”,使得学校失去了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东西,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内涵。“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项合理的、先进的东西还需要与新的实际相结合,有取舍、有变通的加以运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和结果。
2.注意本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如果对于一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不及时进行改进和舍弃,就会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学校目前合理的、有效地东西进行传承、发扬,就会失去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学校领导,教师要对学校原有的文化要素熟练了解,良好贯彻,做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学习和涉猎外来的先进文化元素,并与本校传统文化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格。
3.注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处理问题
抓应试、抓中、高考并不是不搞素质教育,同样抓素质教育也不是不管、不顾学生学业成绩,这必须从观念和认识上加以澄清。未来需要的建设人才,既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有有扎实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特长鲜明的建设者,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积极创设各类学生文化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为各类学生开通升学、就业的宽广通道,尤其是高中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更应考虑到这一点,使每个学生都通过学校文化活动的熏陶和影响,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道路。
4.应处理好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设施的建设的关系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单方面重视硬件建设,从教学楼到各种给类教育教学设施,强调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升问题,致使耗资巨大的各种各类设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不了应有的实效。所以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的培训,改变教师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素养,丰富教师的文化技能,通过提升教师进而提升学生、发展学生。但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从两方面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
5.注意领导、教师、学生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问题
一所好的学校文化品味的形成,与一位有文化品味的领导息息相关。常有这种现象:领导爱下棋,学校建棋牌室;领导爱唱歌,学校建歌厅;领导爱运动,学校建健身房,好像学校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围着领导做、围着领导转。同样,教师的文化兴趣对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兴趣广泛、品格高雅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一般情况也是如此。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对加强学校全方位的教育功能,丰富对学生的教育内涵,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及意志、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长期保持的风格,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尤其是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做相应的调整和有效地变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综合性的、社会需要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
【关键词】学校文化 传承与发展
到过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的访问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除了位置和建筑的不同外,你说不出来,但你明显的感觉到两个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潜在的差异其实就是两校的文化差异。是一所规范、标准的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澄淀、传承的结果。再比如中国的北大和清华,也是如此,季羡林曾说:“北大像杜甫,清华像李白”,也是从文化的角度对两个学校的一种看法。再以两个学校的校训来看,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有了立意独到,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才使得以使一所学校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不至于迷失自我,才得以使一所学校长期保持良性发展态势而长盛不衰。
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每个学校很少有自己的文化发展特色,进得了校园,建筑是大同小异,校风是大同小异,校训是大同小异,文化活动是大同小异……这正如中国的城市建设,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就是没有每个城市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沿海内地一个样,北方南方一个样。所以,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反映自己文化风格的独到的东西,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独有东西,也是最能证明学校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东西。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外来文化的学习和本校文化的有效结合的问题
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的、进步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是保持自己原有的、可行的、合理的东西同样重要。我们的有些人到外边走一走、看一看,回来就想着怎么迷信别人、否定自己,“直把杭州作汴州”。还有就是,一个学校,一旦领导变动,新任领导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否定过去,推行“新政”,使得学校失去了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东西,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内涵。“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项合理的、先进的东西还需要与新的实际相结合,有取舍、有变通的加以运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和结果。
2.注意本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如果对于一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不及时进行改进和舍弃,就会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学校目前合理的、有效地东西进行传承、发扬,就会失去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学校领导,教师要对学校原有的文化要素熟练了解,良好贯彻,做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学习和涉猎外来的先进文化元素,并与本校传统文化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格。
3.注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处理问题
抓应试、抓中、高考并不是不搞素质教育,同样抓素质教育也不是不管、不顾学生学业成绩,这必须从观念和认识上加以澄清。未来需要的建设人才,既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有有扎实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特长鲜明的建设者,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积极创设各类学生文化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为各类学生开通升学、就业的宽广通道,尤其是高中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更应考虑到这一点,使每个学生都通过学校文化活动的熏陶和影响,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道路。
4.应处理好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设施的建设的关系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单方面重视硬件建设,从教学楼到各种给类教育教学设施,强调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升问题,致使耗资巨大的各种各类设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不了应有的实效。所以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的培训,改变教师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素养,丰富教师的文化技能,通过提升教师进而提升学生、发展学生。但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从两方面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
5.注意领导、教师、学生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问题
一所好的学校文化品味的形成,与一位有文化品味的领导息息相关。常有这种现象:领导爱下棋,学校建棋牌室;领导爱唱歌,学校建歌厅;领导爱运动,学校建健身房,好像学校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围着领导做、围着领导转。同样,教师的文化兴趣对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兴趣广泛、品格高雅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一般情况也是如此。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对加强学校全方位的教育功能,丰富对学生的教育内涵,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及意志、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长期保持的风格,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尤其是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做相应的调整和有效地变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综合性的、社会需要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