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略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探究和历史学习方法探究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和对象,历史理论就成了无心之人、无脑之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瞎扯。因此,史料的运用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倡导史料教学的一些因素、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等进行探讨、深究。
  【关键词】史料 历史 教学 运用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分析教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史料的运用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急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探究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广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始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笔者在教学中加强重点问题的探讨,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恰当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1.提倡史料教学的几点因素
  1.1 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运用的必要性。史料,是反映历史本身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实在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史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心之人、无脑之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瞎扯,学生以此得来的理论只能是僵死的教条,而不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结论。对史料的研究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研究的实用价值。我对学生为什么要运用史料,总结了三点理由:①不知道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是怎样得出的,学生只能把它当作一系列难以捉摸的结论,对这些结论的学习仅仅是记忆、强行背诵而已。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只能被用来应付考试,不能被实际运用,因而也是没有意义的。②有效的学习、探究总是积极的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学生学习处理史料问题是带有挑战性、专注性、投入性和满足感的活动,这有助激发学生理解正在被学习、探究的内容。总之,积极的学习活动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运用初始资料和处理证据问题能给学生一种真实感、再现感,而这是第二手资料所难以做到的。处理特定历史时期的证据,能使学生了解那一历史时期的许多方面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探究正在研究的问题。第二手资料不容易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想象和行为联系起来,而第一手资料和初始资料,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做到的。
  1.2 准确认识史料运用的意义。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认识;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构建关于过去人事的表述。要了解历史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历史资料的作用。只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特性;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特性,才能真正认识了历史的真面目,从而体现学习历史对人们的真正价值。
  所谓认识、了解史料的运用,即是去认识史料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去认识、了解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新构建。然而,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新构建过去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其中包含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对史料的鉴别,二则是对史料事例的说明和诠释。在新历史科理念的脉络中,学校历史课堂中使用史料的核心意义是:由于学生不能仅仅是被教导固定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而这便涉及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学生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直接经验,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然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的活动本身可以具有许多不同于此的含义,并非只要在教学中运用了史料即是符合新历史科的理念。
  2 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多如牛毛,有各种典故书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主要来源。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提取史料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2.1 史料教学的基本原则。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深入性,探究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多角度结构。②适当补充,加深理解、运用。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探究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设问时,要适当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深思性,趣味性,或是促进知识迁移,或是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太深,太复杂,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不感兴趣。
  2.2 史料教学的主要方法。
  2.2.1 合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激发学生兴趣。新编历史教材比以往更重视史料的编辑,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教学目的和难点教学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互为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以及启发性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情,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如讲授《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先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它已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英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如丘少云、黄继光等人,被作家魏巍称为“最可爱的人”,并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延用至今。经过这样的讲授后,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我先让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小字介绍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让他们了解黄继光“七处负伤,他从伤痛中醒来,看到敌人的机枪还在吐着火舌。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暗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一团烈焰在他身边燃烧起来,在邱少云的身后就是条水沟,他只要在泥水里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没吭一声,直至壮烈牺牲。”并结合课文两幅插图,直观感受英雄们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通过讨论,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多面体 欧拉定理 证明 运用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里品质,提高学
期刊
【摘要】教材不但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信息,而且在传递课程信息时辅以了教学线索。我们不能仅限于提供课程信息,这里主要指学习的内容,而不给任何的教学线索和学习线索。教师必须通过复习、提示、点拨、甚至是明确地指出学习的线索和方法。  【关键词】直接 指明 线索 方法     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判定》,我是这样来上课的。  上课前一天就把学案印好的,我就是没有发下去。原因是我想在上课时,试一试让学生先“忆一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我长期教学工作中,摸索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突出45分钟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探究 学习方式    近年来,我校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根据市、县教育局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经验。采取“讲、练、自学、讨论”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县局
期刊
【摘要】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为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 情境    新课程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留心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让写作真正成为放飞学生的心灵。实施作文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即:①灵活多样巧训练,诱动参与,激兴趣;②联系生活妙架桥,学以致用尝乐趣;
期刊
【摘要】纵观山区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语句不通,意思表达不清楚,内容空洞枯燥,找不到话说或口水话太多等。而存在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积累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习惯 语言积累    在山区,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事物。如果在这一阶段中作文知识的基础扎牢了,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也是一个有益
期刊
【摘要】李白的《将进酒》是高二选修教材里的一首古代诗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不平之气。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通过本诗的学习,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鉴赏诗歌时有法可循,进而能做到举一反三。  【关键词】鉴赏诗歌 教法和学法    1.教材分析  李白的《将进酒》是高二选修教材里的一首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李白的《蜀道难》、《梦游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心理素质教育。创设人文环境,优化学生心境;凭借教材“导向”,点亮引航心灯;挖掘潜在因素,拨动学生心弦。学生在浓浓的阅读期待中,就能架通阅读桥梁,也能撑开一把心灵绿伞,更在语文课中获得心理“成长”。  【关键词】语文阅读 人文环境 教材导向 潜在因素 心灵绿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
期刊
【摘要】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观点,强化“体、察、读、写、改”实践环节,训练学生作文技能,让习作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施教之功,重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把“学”与“用”、“想”与“创”在习作、生活中结合起来,使脑中“死”的素材,变成学生笔中“活”的智慧。  【关键词】习作教学 训练 技能和技巧    《课程标
期刊
【摘要】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精炼性、表达形式等多角度分析论述了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点数学符号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符号 抽象性 原因 措施    前言:先阅读以下材料:  ①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x1,x2,x3,…,xi,… ,ξ 取每一个值xi(i=1,2,3,…) 的概率P(ξ=xi)=pi ,则称表  ξx1x2…xi…  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