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挖掘城市里的宝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时候走出家门,去拍摄更多题材了!即使你不住在风景秀美的乡村,我们居住的城市里也有大量值得去拍摄的对象。这些创意和题材正好能够发挥手机机动灵活的特性,并让你享受并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瞬间。

窗、线、老房子


  点滴生活当中,你可以拍摄的建筑之美可以有很多,比如说从一扇窗开始。如同眼睛一样,建筑的窗户其实往往是最能体现其特质的元素。
  图02 是上海博物馆的一扇普通的窗户。复古的设计,窗外种植的竹林透过磨砂玻璃投射过来的朦胧影子,使这幅画面成为当时旅行的难忘一瞬。这样简约而富有美感的画面,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都市之中,拍摄它,考验的不是你的器材有多专业,而是你是否时常带有一颗愿意发现美的心。
  图03 是在苏州的园林博物馆拍摄的窗户。这座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它的布局如同古典园林一般,一步一景,每一扇窗都成为了建筑师的画板,望出去都有别样的景致。在这样的窗户面前,你要做的不过就是掏出手机对准窗外而已。
  还是那句话,眼睛是心灵之窗。而窗户,则是建筑的眼睛。
  在鳞次栉比的城市中穿行,你还可以寻找到漂亮的线条。线条不一定都蕴藏在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中,有时一个小区的天井,就可能包含简洁有力的线条(图04)。在拍摄这样的以线条为主导的画面时,你可以直接把手机设置为黑白模式来拍摄,因为既然要突出线条,那么除了线条之外的色彩就是多余的。
  此外,还有一种更容易找到值得拍摄画面的方法,就是去寻找老建筑、老房子。比如图05拍摄的是上海的老电影院。对这类照片,你可以选择在修片时使用各种复古的效果,如Snapseed中的斑驳、黑白胶片等风格。不过纹理叠加也不要滥用,对砖墙结构的建筑可以适当叠加一些纹理,对那些本身是比较光滑的玻璃表面的建筑就不适合叠加纹理,那只会让照片显得很脏。

电梯也能很艺术


  建筑不仅限于从外面拍,有时建筑内部也有值得拍摄的东西和独特的视角。就像上海大丸百货内那12台三菱电梯。我想多数进入这座金碧辉煌的百货商场的游人,都会被这每侧6部,共12部螺旋式自动扶梯所震撼。然后掏出手机,像我一样拍下图06这样的照片。
  但仔细看后,这张照片太普通了:虽然用了向上的仰拍视角,也用了手机广角附加镜,但是由于螺旋电梯看起来线条感并不强,所以反而还不如普通直线型电梯好看——之所以在這里直梯(图07)反而更好看,是因为同样的向上视角,直线更具“汇聚感”,也更具视觉冲击力。
  那么,让我们转换思路:仰拍不行就俯拍?于是我坐螺旋扶梯一路旋转着来到了五楼(因为六楼没开……)。然后用俯拍的方式把胳膊伸出去拍到图08这样的画面。然而,我觉得这还是不够出彩。于是我再次转换了思路:利用玻璃制造倒影。有玻璃,自然就有倒影,就能拍镜像。当然,你还得小心的拿稳手机,让摄像头尽可能贴近玻璃,才能拍出完美的镜像。
  采用这种镜像的拍摄方法最终拍出了图01的效果。原本只有半弧的电梯,通过镜像变成了完整闭合的弧形,宛如两片贝壳闭合了起来。如此一来,这部独一无二的电梯,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展现。比起直接拍摄的照片多了很多趣味性和想象空间。

光影造就华夫饼


  在城市中拍摄,下面这个拍摄创意就是考验你眼力的时候。
  先来看最终的作品照片图09。这张形式美感很强的作品之所以好看,主要是因为光线投射到地面,把街头平淡的景色变成了“华夫饼”一样的格子,而格子中相互背对的那两个人,一个站立,一个前进,一个举起手机,一个低头看着手机。这个画面仿佛舞台精心布置的一样。那么,是怎样拍出来的呢?
  首先,你要能在平凡的街景中,发现具有拍摄潜力的局部场景。就像我一开始看到的是图10这样的场景。这个很乱的环境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正午的阳光透过商场的玻璃顶棚,在地面上投下了的这个“华夫饼”网格。但显然,周围的人、商店、甚至地砖的细节都是干扰这块华夫饼的东西。
  所以首先要简化画面。简化方式有很多,比如虚化背景,但这个场景显然不行。所以我做了三件事:第一,走到这块光线“华夫饼”的正上方向下拍摄;第二,使用了手机上的 2×光学变焦,减少了画面四周的东西(无此功能的手机,可以尝试数码变焦或剪裁画面);第三,进行负向曝光补偿,得到了图11的画面。降低曝光之后,画面中强化了明暗对比,简化掉了“华夫饼” 周围干扰的地砖细节。

  简化之后,关键一步来了:就是耐心。因为仅仅有一个人出现在画面中,是缺少对比的。于是在接下来大概 5分钟的时间里,我盯着所有经过此地的人,准备并拍摄了所有有可能构成最佳构图的画面。我看过一些朋友的拍摄作品,有太多人拍完一张就走了,他们不知道,拍下他们认为最好的瞬间后,却错过了下一秒更好的画面。多拍一张,也是职业摄影人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奥林巴斯推出新相机、镜头  2020年11月17日,已经出售影像部门的奥林巴斯发布了一台新相机和一只新镜头。  新相机型号为OM-DE-M10Marks,是OM-DE-M10Mark的小改款,仅增加了一个静音拍摄模式和一个新的拍立得胶片艺术滤镜,其他基本未变。带有MZUIKODIGITAL14-42mmF3.5-5.6镜头的套机价格为5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50元。  新推出的镜头是MZUIK
期刊
石广智早年曾独创多层遮掩分次曝光的花卉拍摄手法,作品《花非花》广为摄影界流传。而这一次,当我看到他新近在内蒙古游历中所带回的题为《草原寻梦》蒙古马系列,第一反应就是:分次曝光已经真正成为他艺术创造力不断延伸的精神历险的过程。  對于石广智来说,和一般的摄影手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是在几乎极短的瞬间,在想象力的驱动下,发现和融合不同的视觉元素,并以极强的爆发力,浓缩为全新的视觉生命,构成了对现实世界
期刊
勇攀高峰张鹏(北京)摄  点评:不是人类征服了高山,而是高山接纳了人类。  翱翔周曙波(浙江)攝  点评:如果不是后期拼接的照片,那么作者的抓拍能力非常值得称赞。  东方水城嘉年华章斌(浙江)摄  点评:航拍视角带来城市远景的加入,日落时分的光线增添了画面美感。  冰川脚下 陈大康(四川)摄  点评:自然的美,需要静静欣赏,对自然还要有敬畏之心。  晨练 李国方(浙江)摄  点评:幸福生活其实也很
期刊
喜欢你  未被污染的  无心的  所以最动心的  第一个微笑  能负担起所有  虚构的远方  和如诗美好。  未来  不要取悦我  但也请别骄傲。  20岁的藏族小伙丁真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一个小山村。他清澈的眼神、灿烂的笑容、身后的雪山与草原,戳中了万千网友渴望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内心,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股“丁真热潮”。现在,丁真已经受聘成为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并担任
期刊
在第20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自由摄影师金汀凭借一组《岁月遗存》获得了优秀摄影大奖。  金汀祖籍台州,1963年出生在新疆伊宁,后在浙江长大,大学在山东就读,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中石油四川的一个研究所工作,之后又下海回浙江做出口贸易,2009年公司搬至上海。1987年,二十出头的金汀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奥林巴斯OM10,便与摄影结了缘。其间虽有因为工作原因而暂时放下摄影,但一直没有放弃对摄影的热爱。也
期刊
1981年获奖作品《被烧伤的孩子——八岁的杰西卡和她的新皮肤》摄影师:比约恩·H.拉尔森·阿斯克(Biorn H.Larsson Ask)  八岁的杰西卡在公寓楼着火时被烧伤,皮肤移植手术持续了三天。瑞典摄影师比恩·H.拉尔森·阿斯克拍下了她手术和康复过程的照片。这场飞来横祸所带来的折磨、痛苦以及永远无法消除的伤痛,让每个看到照片的人都刻骨铭心。  比约恩·H.拉尔森·阿斯克1940年出生于瑞典韦
期刊
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艺术评论家,以“老树画画”知名。一  大约七八年前了,经由友人的引荐,在北京平安大道附近的一座小院儿里,第一次见到了胡宁先生。彼时他是作为黄山市主管摄影产业的官员,来京寻求与一些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希望通过摄影这一媒介,为黄山市的文化与旅游,做一些有建设意义的事情。与胡先生同来的是黄山市的文联主席倪国华先生和主理日常摄影工作的汪琳女士。众人见面,仿佛认识多
期刊
纵观历史,摄影一直在与传统艺术“对话”。有时它寻求被平等视为美术“家族”中的一员,有时它强调自身与世界的独特关系——真实地记录拍摄对象。但在种种关系中,还有另一条线索,那就是艺术传统和摄影本质的对话。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将对这样的摄影师进行访谈:有人将摄影作为更广泛的创作实践的一部分,包括雕塑、装置或绘画;有人利用艺术史中出现的设计元素,将当代与过去的风格、故事和象征主义并置在一起,将个人与共
期刊
01:灰鹤,雷小勇 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具有重要意涵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们体型硕大、鸣声高亢、舞姿优美,是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  而在湿地保护方面,鹤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5种鹤,中国境内有分布记录的鹤类共9种,物种多样性世界排名第一。  多年来,中国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断做出努力,“爱鸟周”便是其中之一。“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
期刊
黄山区文祥村,王存兆,2020年,选自《徽州冷记忆》。胡宁摄一  我是徽州人,生于斯,长于斯。少年时伴着“七尺男儿国是家”的宏愿,辗转南北十数载,期间有很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理由让我客守异乡,但我最终又回到了徽州。个中缘由从未细究,直到有一天偶然间翻开《胡适口述自传》,劈头的一句话便是——“我是徽州人……”  胡适先生学究通人,尚客思凄迷,常故园东望,乡情依依,想我辈凡人恋土思乡,亦情属自然。  缘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