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品读,在品读中增强感悟。本文围绕“深度品读,融情感悟”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创设情境,养成多元阅读思维;比较阅读,增强本文分析能力;挖掘细节,释放学生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培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养成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强化德育渗透效果的重要载体。为此,要从“深度品读,融情感悟 ”的理念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养成多元阅读思维
深度品读,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小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想法往往都实际上是来自于对某个新奇问题的强烈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不仅必须要有意识地保护好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鼓励想象,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适当的肯定与给予支持,而且要融汇贯通,鼓励学生树立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品读,尤其是要融入生活化情境,大自然、校园、家庭、公园等都可以是活教材。通过创设情境,使课本变活,进而培养与提高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能力新能力。具体而言,多元思维的培育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积极地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思考问题,为今后在广泛的阅读和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大胆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突出“右脑”思考的“画面感”,增强形象直观性,培育学生兴趣,融入情境。特别注意的是,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进行描绘,养成思维导图意识,借以感受和理解。不能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就能让教师加强引导,帮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次,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和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探索,结合小组交流讨论,以寻求所要的正确答案。此外,还要强化创造性的思维,在课堂上鼓励大胆发言,通过填补教材和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充分运用教材和课文的语言和资源,立足文本,巧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可以依据课文的故事内容,拓展延伸,实施分角色朗读,增强代入感。最后,要强化变通能力。书本是死的,而阅读者是活的,教师要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比较阅读,增强本文分析能力
要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但小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非常有限,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式的现象,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从而提升感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时,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首李白的古诗,现场诵读,并让小学生从其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随后进行小组谈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创作环境以及他当时的心情和进行创作的状态,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时代,在形成了学生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的同时,实现德育渗透的效果。再如,对于教材中描写历史的文章,可以考虑让每个学生再花点时间去阅读一篇不同时代和作家的讲解有关历史课外文章,通过阅读对比和分析,找到两个时代和作家在其创作上的风格和区别,有针对性性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剖析写作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写作理论知识和体系,为将来的学生阅读水平、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
三、挖掘细节,释放学生想象力
增强学生的品读意识,还需要从本文的细节出发,在阅读中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充分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需要深入地挖掘课文作品情节中的人物和细节,进而大大提升其品读审美的能力,并产生阅读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充分地需要将这篇课文中的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与其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联系,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事物现实生活具体化,原本陌生的现实人物才能熟悉化,这样全体学生的现实内心在课文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了触动,也因此才会更加地专注于品读文字本身,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品读的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深入品读文本有赖于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生成需要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是要考虑的问题,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积极评价,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学情因素,他们的形象思维更为发达,画面感更加的丰富,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要尊重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文本品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郄粉林.培养语感,阅读积累,读写互动——如何抓实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点工程建设[J].学周刊,2020(13):135-136.
[2]殷永梅.在比较中激扬文字 在阅读中领略风景[J].小学教学参考,2020(12):5-6.
[3]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183-185.
[4]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91-92.
[5]陈佩丹.依托“四读”策略,渗透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114-115.
[6]胡宝娟.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71-72.
作者简介:周岚(1978年3月生),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教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培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养成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强化德育渗透效果的重要载体。为此,要从“深度品读,融情感悟 ”的理念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养成多元阅读思维
深度品读,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小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想法往往都实际上是来自于对某个新奇问题的强烈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不仅必须要有意识地保护好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鼓励想象,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适当的肯定与给予支持,而且要融汇贯通,鼓励学生树立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品读,尤其是要融入生活化情境,大自然、校园、家庭、公园等都可以是活教材。通过创设情境,使课本变活,进而培养与提高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能力新能力。具体而言,多元思维的培育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积极地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思考问题,为今后在广泛的阅读和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大胆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突出“右脑”思考的“画面感”,增强形象直观性,培育学生兴趣,融入情境。特别注意的是,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进行描绘,养成思维导图意识,借以感受和理解。不能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就能让教师加强引导,帮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次,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和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探索,结合小组交流讨论,以寻求所要的正确答案。此外,还要强化创造性的思维,在课堂上鼓励大胆发言,通过填补教材和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充分运用教材和课文的语言和资源,立足文本,巧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可以依据课文的故事内容,拓展延伸,实施分角色朗读,增强代入感。最后,要强化变通能力。书本是死的,而阅读者是活的,教师要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比较阅读,增强本文分析能力
要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但小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非常有限,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式的现象,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从而提升感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时,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首李白的古诗,现场诵读,并让小学生从其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随后进行小组谈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创作环境以及他当时的心情和进行创作的状态,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时代,在形成了学生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的同时,实现德育渗透的效果。再如,对于教材中描写历史的文章,可以考虑让每个学生再花点时间去阅读一篇不同时代和作家的讲解有关历史课外文章,通过阅读对比和分析,找到两个时代和作家在其创作上的风格和区别,有针对性性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剖析写作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写作理论知识和体系,为将来的学生阅读水平、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
三、挖掘细节,释放学生想象力
增强学生的品读意识,还需要从本文的细节出发,在阅读中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充分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需要深入地挖掘课文作品情节中的人物和细节,进而大大提升其品读审美的能力,并产生阅读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充分地需要将这篇课文中的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与其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联系,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事物现实生活具体化,原本陌生的现实人物才能熟悉化,这样全体学生的现实内心在课文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了触动,也因此才会更加地专注于品读文字本身,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品读的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深入品读文本有赖于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生成需要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是要考虑的问题,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积极评价,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学情因素,他们的形象思维更为发达,画面感更加的丰富,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要尊重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文本品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郄粉林.培养语感,阅读积累,读写互动——如何抓实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点工程建设[J].学周刊,2020(13):135-136.
[2]殷永梅.在比较中激扬文字 在阅读中领略风景[J].小学教学参考,2020(12):5-6.
[3]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183-185.
[4]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91-92.
[5]陈佩丹.依托“四读”策略,渗透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114-115.
[6]胡宝娟.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71-72.
作者简介:周岚(1978年3月生),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