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治学,还是办刊都讲究耐得寂寞,吃得苦头。达此地步,历来不易,今尤不易。商品大潮,汹涌澎湃,大款大腕,千姿百态,风流潇洒,好不气派。坐冷板凳爬格子,不仅冷冷清清,还真有点“凄凄惨惨”。在讲究“效率”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按照一贯思路发展下去,即便有些成绩,也要等到“花儿都谢了”。怎么办?放眼望去,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教育和科研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高校大规模扩招,科研机构成倍增加,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学术欣欣向荣。在职称评定、课题鉴定、毕业鉴定、学位点申报等等学术定量考核评价潮起之时,学术能力与论文数量相提并论。一些人凭借其所谓的学术成就或是进入了学术殿堂,或是登上领导岗位,或是荣获了种种学术桂冠。常言道:“龙有龙道,虾有虾路”。即便你不想出人头地,但总得谋个生活。多重动机催生了为数不少的急功近利的作者,学术论文“短平快”,“薄积厚发”大行其道,此为学术、学术期刊泡沫之源。
有需求就有市场。学术期刊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后,阵容相当庞大。大多期刊不再奇货可居,学术界紧缺的是优质稿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大多学术期刊也不再被原单位供养,被迫走进市场自力更生。没有好的稿源,办刊经费又相对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过相当长的博弈,尘埃落定,一些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佳”。穷则思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取其一,部分刊物置办刊理念于不顾,转而谋取团体实惠。于是,见之于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本大容量、厚重的期刊,原来的期刊发展为月刊、半月刊,进而为旬刊,自然而然,刊物和其承载的文章不再小而精。
学术期刊不正常地膨胀,危害之一是获取有效信息成本增加。信息获得是有成本的,包括了信息来源成本和信息加工成本。无效信息过剩使人们筛选信息困难,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危害之二是助长学术泡沫。学术把关一旦失控,便会“泥沙俱下”。从此,发文章不再是难事,学术不再高不可攀,大量与学术不沾边的人在多重动机下也玩起了文章。这容易形成误导,使大量的人怠于做学问而去寻求所谓的捷径,不利于学术创新。危害之三是影响学术资源配置。一些不学无术者凭借所谓的论文套取有限的学术资源,不但对潜心做学问的人不公平,还会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文研究前进的步伐。最后,学术道德迷失,科学精神泯灭,危及我们社会对学术神圣性的评价,原来一贯遵循的社会价值观念被扭曲,产生诚信危机。
学术期刊泡沫是学术泡沫之果。泡沫的迅速形成则源于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健全。首先是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和不健全的学术资源分配制度,将评价过程简化,以数量等同质量;注重事前审批,而事后鉴审不力;项目过分集中;权力部门失去监督制约。缺少独立研究、同行评议、事后奖励和社会认同的常态。其次是不合理的期刊管理机制。当今学术期刊刊号审批很难,各种管理规定也颇多、评比也很多,但唯一缺乏的就是期刊的淘汰机制。因此,不论刊物学术水平怎样,却大可相安无事。
制度规范着行为人的行为方向,期待学术期刊乃至学术创新,先得多从相关的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唯此,我们才可能看到薄而精、学分沉甸甸的期刊。
有需求就有市场。学术期刊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后,阵容相当庞大。大多期刊不再奇货可居,学术界紧缺的是优质稿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大多学术期刊也不再被原单位供养,被迫走进市场自力更生。没有好的稿源,办刊经费又相对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过相当长的博弈,尘埃落定,一些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佳”。穷则思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取其一,部分刊物置办刊理念于不顾,转而谋取团体实惠。于是,见之于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本大容量、厚重的期刊,原来的期刊发展为月刊、半月刊,进而为旬刊,自然而然,刊物和其承载的文章不再小而精。
学术期刊不正常地膨胀,危害之一是获取有效信息成本增加。信息获得是有成本的,包括了信息来源成本和信息加工成本。无效信息过剩使人们筛选信息困难,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危害之二是助长学术泡沫。学术把关一旦失控,便会“泥沙俱下”。从此,发文章不再是难事,学术不再高不可攀,大量与学术不沾边的人在多重动机下也玩起了文章。这容易形成误导,使大量的人怠于做学问而去寻求所谓的捷径,不利于学术创新。危害之三是影响学术资源配置。一些不学无术者凭借所谓的论文套取有限的学术资源,不但对潜心做学问的人不公平,还会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文研究前进的步伐。最后,学术道德迷失,科学精神泯灭,危及我们社会对学术神圣性的评价,原来一贯遵循的社会价值观念被扭曲,产生诚信危机。
学术期刊泡沫是学术泡沫之果。泡沫的迅速形成则源于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健全。首先是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和不健全的学术资源分配制度,将评价过程简化,以数量等同质量;注重事前审批,而事后鉴审不力;项目过分集中;权力部门失去监督制约。缺少独立研究、同行评议、事后奖励和社会认同的常态。其次是不合理的期刊管理机制。当今学术期刊刊号审批很难,各种管理规定也颇多、评比也很多,但唯一缺乏的就是期刊的淘汰机制。因此,不论刊物学术水平怎样,却大可相安无事。
制度规范着行为人的行为方向,期待学术期刊乃至学术创新,先得多从相关的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唯此,我们才可能看到薄而精、学分沉甸甸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