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与语感教学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忽略了朗读,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迫的。本应该是书声琅琅的教室,却变得沉闷、窒息,天真活剥的学生在概括中心、段落大意,自此中苦度光阴,照此模式,学生的语感何来?没有语感,学生怎样领悟此举的精妙,怎能理解文章的要旨?由此可见,严重忽视和削弱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误区。
  朗读时语文学科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本功,如果忽视或教者失去了这种个性特征和基本功,语文就日趋枯萎二失去生机。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朗读和语感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和最好的方法。換个角度说,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脑、心、眼、耳、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处于生理运动状态,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在运动中渐入佳境,在感悟中更有效地运动。语感,就是在这种交融状态中萌动、升华,进入一中美好的悟性感觉,这感觉就是语感效应。
  现在已经有月来说越多的人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意义,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明确,把语感教学看做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李顺先生的一段话也许很有代表性:语文的直觉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直觉能力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参照,是语文教学抓住本质与否的主要标志。从这种认识出发,人们对语感教学性质特征、规律、原理、原则、语感教学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
  手段的各个方面都开展非常有新意的论述,并从而对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纠缠不清的一些问题重新理清线索,对一些广为流行的理论口号也重新加以审视,例如关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问题,关于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问题等等。语感教学既包含了思想又包含了语言而又以语言使用为最终目的,而且将各项内容融汇贯通为一体。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语感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然而这种语感教学的实现,需要量的积累,即多朗读。有位教师在讲授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时,采用泛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这位老师的苦心志在于诱导学生获得一种感觉,逐渐的使那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站立起来,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一种立体感。我想此刻的语感就油然而生了。这种多角度,多层面的反复朗读是对预感的呼唤,从现象看是生理器官的发福运动,从本质看是语感蕴含在反复运动之中。我听过不少老师讲《梅岭三章》,有的用极其浪漫的语句讲解,有的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的详细分析每首诗,但是他们都不太成功,而这位以朗读为训练中心的老师成功了。应该说是,这位老师的朗读设计和指导是极富匠心的。语感获得成功,文章的意蕴也就在其中了,教师只需精当点拨,在朗读中去寻觅语感,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要旨。
  二、 语感升华为朗读
  以朗读为基础进行量的积累,便产生了质的飞跃,形成语感力;学生有了语感,就能升华朗读,是朗读进入一个较高的美学境界,同时,将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一种需要,把语感作为一把钥匙,去开启文章的大门,去捕捉文章的灵魂。像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多读多吟,真能陶冶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修养品味。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塞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原先不以为意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全都赋予了生气,仿佛那和谐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这盎然的诗意怎么可能不让人感受到美呢?我们千万不要在朗读上吝啬时间。因为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以外的范畴渗透。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茅塞顿开的时候也就到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比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精炼明白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美的意境。前两句高度形象地概括了进入诗人视野的万里河山,后两句即景生情,把学生领入更广阔的视野。但我们更深一层考虑就会领悟到它说出的另一番道理,诸如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怀,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人往高处走的人生暗示。
  所以,我们要用大量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读书,进行感受的量的积累,因为鉴赏力的获得往往表现为一种顿悟,是量的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安排时间的。当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理性的把握后,再回头去朗读,会对形式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对艺术作品的全面、深刻的肩上。这就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原因。譬如《庐山云雾》,任何讲解都是苍白乏力的,必须用心去诵读吟味,才能领略到那如诗如画如乐的美。
  学生语感力的增强为朗读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朗读教学的升华为语文教学提供契机,朗读培育语感,语感不是自然生成的,语感是一种高级语言修养,这种语言修养来自严格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放任自流的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的一般语言实践是不会自动形成语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语言意义通常隐含在表层意义之下,如果不能对语言的隐含含义及其生成机制有所认识,及时读再多的文章,写再多的文章也不能自动形成语感。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交融中自觉理解文章主旨,获得文章的精髓,领略文章的风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西宁被称为“青藏门户”,历来交通比较便捷。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公路、铁路两种主要交通方式现状,探究了存在于交通方式中的主要问题。针对部分问题寻找具体的交通网建设思路,对促进西宁地区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发挥各种交通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网络 布局 分析 西宁市  引言: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交通闭塞,交通网络布局过于简单,交通基
[摘 要]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教学上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尤其是发挥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本文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和灵敏的感知,是通过语言引发的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语感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交流的桥梁。语感的强弱不仅直接体现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体现为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语感培养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让学生能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妙,培养理解力;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培养表达
期刊
2012年11月1日, 湖北省特级教師巡回讲学培训活动,在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举行。我们听了湖北省两位特级教师和我校方军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及省特级教师朱小丽老师精彩学术报告。时间虽然仅此一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回想起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使人回味无穷,记忆犹新,每节课就像放录像一样在我脑海里出现,在我心中无时不回想起那精彩的展示。  一、新课导入新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位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期刊
为发掘利用优质糯稻种质资源,于2014~201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个糯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观测和分析了主要农艺形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结果
[摘 要]新课改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及要求,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语文自身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教学新理念重点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开放性  前 言  开放性教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各方面、多维度的物质和意识的开放。语文教学开放
油菜是白菜和甘蓝杂交形成的异源四倍体物种,祖先种白菜和甘蓝基因组均发生过三倍化的过程。因此,油菜的基因组结构非常复杂,限制了其基因组学研究及分子辅助育种的进展。已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