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一书从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入手,分析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具体界定及基本特征,从如何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梳理课程体系以及深化产学融合、开展语言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针对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和就业情况,对比中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高等院校的国际分类法,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阐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本原则、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教育内容、评价机制、实施方案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构成和实现路径,并从制度、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本书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原则及方案。本书建设性地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原则应坚持全面发展、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结合。这些原则体现出新时代对外语专业人才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符合当今时代对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书的第三章主要论述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作者主要通过各种数据、资料,分析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了不同的专业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这对于我国各个高校今后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第四章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一章中,作者分析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不足之处,即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连续性,缺乏有效性﹑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且缺乏系统性﹑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不完善以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建设性地提出,首先要提高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其次是要完善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三是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评价机制;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部分,作者给出了既具创新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即采用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课采用更直观的案例教学法;鼓励校企合作发展。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德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德育素质是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书的第五章就是围绕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德教育来展开论述的。作者指出,从小的方面来讲,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状况会影响着培养单位的整体风气以及会對大学生及其他人群有师范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讲,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水平,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程度。为实现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教育,作者指出首先应通过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榜样以及大众传媒等教育资源这些隐性的教育来拓宽教育途径。其次,应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开展第二课堂,鼓励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显性课程的针对性。最后应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很好地结合,提高德育的实践性。我国人才培养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充分保障,因此,本书的第六章也是最后一章详细论述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作者指出,应当主要从制度上以及高校教师质量上来建立保障机制,由国家出资建立起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专门培养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成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最后,在内容方面,本书撰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简练,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用词准确。在选题方面,本书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各种数据、图表齐备、规范,文献引用正确,科学性较强。通过阅读全书可以看出,三位作者在资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结论对我国各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梅芳. 浅谈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职业圈》,2007(8)。
[2]陈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校管理》,2009(14)。
[3]郭雨燕:《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前沿》,2009(17)。
[4]《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Z],2010年。
[5]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针对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和就业情况,对比中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高等院校的国际分类法,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阐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本原则、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教育内容、评价机制、实施方案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构成和实现路径,并从制度、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本书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原则及方案。本书建设性地提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原则应坚持全面发展、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结合。这些原则体现出新时代对外语专业人才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符合当今时代对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书的第三章主要论述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作者主要通过各种数据、资料,分析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了不同的专业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这对于我国各个高校今后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第四章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一章中,作者分析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不足之处,即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连续性,缺乏有效性﹑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且缺乏系统性﹑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不完善以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建设性地提出,首先要提高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其次是要完善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三是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评价机制;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部分,作者给出了既具创新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即采用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课采用更直观的案例教学法;鼓励校企合作发展。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德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德育素质是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书的第五章就是围绕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德教育来展开论述的。作者指出,从小的方面来讲,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状况会影响着培养单位的整体风气以及会對大学生及其他人群有师范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讲,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水平,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程度。为实现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德育素质教育,作者指出首先应通过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榜样以及大众传媒等教育资源这些隐性的教育来拓宽教育途径。其次,应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开展第二课堂,鼓励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显性课程的针对性。最后应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很好地结合,提高德育的实践性。我国人才培养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充分保障,因此,本书的第六章也是最后一章详细论述了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作者指出,应当主要从制度上以及高校教师质量上来建立保障机制,由国家出资建立起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专门培养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成为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最后,在内容方面,本书撰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简练,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用词准确。在选题方面,本书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各种数据、图表齐备、规范,文献引用正确,科学性较强。通过阅读全书可以看出,三位作者在资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结论对我国各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梅芳. 浅谈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职业圈》,2007(8)。
[2]陈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校管理》,2009(14)。
[3]郭雨燕:《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前沿》,2009(17)。
[4]《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Z],2010年。
[5]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