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求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条例,精通外语,更要掌握贸易谈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而我国当前经贸类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较大,高校所培养的经贸类专业人才也越来越跟不上市场需求。论文主要阐述了经贸类专业的市场需求现状,基于市场需求导向论述经贸类专业培养模式途径。
关键词:市场需求 经贸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73-01
1 经贸类专业市场供需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其贸易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可见,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地不断发展,贸易市场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其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我国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对社会输送经贸人才数量可观。据调查,2009年人民网公布的一项统计,指出我国当前有678所本科高校,其共开设了10大类340多个专业,其中开设最多的专业为英语专业,其次为计算机,第三是法学,而国际经济与贸易则排在第四位,该专业共有384所高校开设,占了高校总数的58%。除了本科高校外,高等职业院校也有近490所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中等职业院校则有近510所院校开设。可见我国高校对于经贸专业的重视程度,高校培养经贸专业人才数量上看,每年向社会输送的经贸人才也相当可观;二是经贸学科的发展也对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经贸专业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对经贸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战,使经贸学科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如经贸与电子商务、贸易与环境、经贸与标准化等问题都开始为各国相关人士所关注,并产生了一些新理论与新原则。而这些变化与发展,使经贸在务实上发生了新变革,也产生了新的贸易方式与岗位需求;三是不断增加的外贸企业也对经贸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国进入WTO后,使国内的贸易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外贸经营权也开始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转变。自我国新外贸法颁布后,降低了外贸准入门槛,增加了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而使经贸人才的需求增加。除了专门的外贸经营企业,一些外资企业、国内驻外机构、其他外向型机构等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加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将在未来5年内突破100万。
从表面上看,社会上对于经贸人才的需求在大幅度增加,且高校向社会输送的经贸人才也在相应增加,从这一点上看,我国经贸人才的供需应该达到一种平衡。但是,事实上,外贸企业对于经贸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系统的外贸理论知识,还有具备灵活的外贸业务应变能力,具体体现在良好的沟通组织能、扎实的业务能力、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能力等等。据2008年对我国83所高校经贸专业毕业生的一些调查显示,在进入企业能马上胜任工作的毕业生还不到10%。因此,从深层次上看,我国经贸人才供需是失衡的。而造成这种供需失衡状况的原因,一是高校经贸专业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当前经贸市场的需求;二是高校经贸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还相对较为薄弱。
2 市场需求导向的经贸类专业培养模式途径
2.1 加强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高校经贸类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它在经贸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根据我国当前经贸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来看,高校培养经贸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环节已经跟不上社会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教学环节成为培养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案例教学,进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达到资料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目的,使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是突出课程模拟。在一些如国家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家结算等实务性课程中,可以在课内进行上机模拟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理论向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应有消化,教师也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2 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地不断发展,外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高校首先应该在经贸类专业中开设全英或双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在全英或双语教学教师的筛选中,要进行严格审查,教师要通过专业背景、学生造诣、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外语交际能力等综合指标的全面考察,为全英或双语课程教学筛选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同时高校也要定期向国外派送青年骨干教师深造学习,并在国内外引进外语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同时也要为全英或双语教学其他方面创造条件。其次,高校对经贸类专业的教学教材方面要适当引进原文教材,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计划以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可在高年级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使用原文教材授课。
2.3 培养“复合型”经贸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贸易市场发展迅速,贸易市场对贸易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所需人才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有了解其他学科或行业的相关知识。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校经贸人才培养的重点。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行学科内交叉,加强与货币银行、财政、投资、统计等经贸内部学科间的联系。其次,是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开设哲学、历史、政治、社会、法律等相关学科课程,使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得到提高。最后,是与理工学科的交叉。经贸专业在市场中的应用通常是依托其他行业来发挥作用,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经贸类毕业生大部分在机械、纺织、化工、电子等行业中实现贸易业务。因此,经贸人才市场对于掌握这些行业知识的经贸类人才需求较大,高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专题模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类外贸行业基础知识的覆盖,使学生对各个外贸行业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 王钰,项义军.国际经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120-121.
[2] 方杰,李玲娣.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3-74.
[3] 杨德洪,夏宏钟.复合型经贸英语人才培养探析—— 以国际市场中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93-97.
关键词:市场需求 经贸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73-01
1 经贸类专业市场供需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其贸易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可见,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地不断发展,贸易市场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其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我国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对社会输送经贸人才数量可观。据调查,2009年人民网公布的一项统计,指出我国当前有678所本科高校,其共开设了10大类340多个专业,其中开设最多的专业为英语专业,其次为计算机,第三是法学,而国际经济与贸易则排在第四位,该专业共有384所高校开设,占了高校总数的58%。除了本科高校外,高等职业院校也有近490所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中等职业院校则有近510所院校开设。可见我国高校对于经贸专业的重视程度,高校培养经贸专业人才数量上看,每年向社会输送的经贸人才也相当可观;二是经贸学科的发展也对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经贸专业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对经贸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战,使经贸学科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如经贸与电子商务、贸易与环境、经贸与标准化等问题都开始为各国相关人士所关注,并产生了一些新理论与新原则。而这些变化与发展,使经贸在务实上发生了新变革,也产生了新的贸易方式与岗位需求;三是不断增加的外贸企业也对经贸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国进入WTO后,使国内的贸易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外贸经营权也开始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转变。自我国新外贸法颁布后,降低了外贸准入门槛,增加了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而使经贸人才的需求增加。除了专门的外贸经营企业,一些外资企业、国内驻外机构、其他外向型机构等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加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将在未来5年内突破100万。
从表面上看,社会上对于经贸人才的需求在大幅度增加,且高校向社会输送的经贸人才也在相应增加,从这一点上看,我国经贸人才的供需应该达到一种平衡。但是,事实上,外贸企业对于经贸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系统的外贸理论知识,还有具备灵活的外贸业务应变能力,具体体现在良好的沟通组织能、扎实的业务能力、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能力等等。据2008年对我国83所高校经贸专业毕业生的一些调查显示,在进入企业能马上胜任工作的毕业生还不到10%。因此,从深层次上看,我国经贸人才供需是失衡的。而造成这种供需失衡状况的原因,一是高校经贸专业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当前经贸市场的需求;二是高校经贸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还相对较为薄弱。
2 市场需求导向的经贸类专业培养模式途径
2.1 加强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高校经贸类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它在经贸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根据我国当前经贸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来看,高校培养经贸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环节已经跟不上社会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教学环节成为培养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案例教学,进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达到资料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目的,使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是突出课程模拟。在一些如国家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家结算等实务性课程中,可以在课内进行上机模拟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理论向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应有消化,教师也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2 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地不断发展,外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高校首先应该在经贸类专业中开设全英或双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在全英或双语教学教师的筛选中,要进行严格审查,教师要通过专业背景、学生造诣、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外语交际能力等综合指标的全面考察,为全英或双语课程教学筛选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同时高校也要定期向国外派送青年骨干教师深造学习,并在国内外引进外语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同时也要为全英或双语教学其他方面创造条件。其次,高校对经贸类专业的教学教材方面要适当引进原文教材,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计划以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可在高年级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使用原文教材授课。
2.3 培养“复合型”经贸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贸易市场发展迅速,贸易市场对贸易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所需人才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有了解其他学科或行业的相关知识。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校经贸人才培养的重点。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行学科内交叉,加强与货币银行、财政、投资、统计等经贸内部学科间的联系。其次,是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开设哲学、历史、政治、社会、法律等相关学科课程,使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得到提高。最后,是与理工学科的交叉。经贸专业在市场中的应用通常是依托其他行业来发挥作用,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经贸类毕业生大部分在机械、纺织、化工、电子等行业中实现贸易业务。因此,经贸人才市场对于掌握这些行业知识的经贸类人才需求较大,高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专题模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类外贸行业基础知识的覆盖,使学生对各个外贸行业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 王钰,项义军.国际经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120-121.
[2] 方杰,李玲娣.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3-74.
[3] 杨德洪,夏宏钟.复合型经贸英语人才培养探析—— 以国际市场中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