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心语》品读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尔雅心语》
  □李子广
  继八卷本《一个思想者的远行》后,巴特尔先生又陆续推出了《若有所思》《思露花语》等随笔集。今年入夏,新作《尔雅心语》付梓面世。捧读之余,聊以先生之书名引发,分别就其以往著述丰赡,诗文已臻化境,笔墨已然通灵,短章殊具哲悟四端,略志所感,并致礼赞云尔。
  尔许骄人信绝尘,
  联翩高致见真淳。
  裹粮行远词源茂,
  书叠青山慰等身。
  雅怀早岁付吟笺,
  栏写朱丝白也篇。
  锻炼半生酬化境,
  砚池秋水碧于天。
  心期有以岂悲摧,
  更待归休万壑雷。
  不昧虚灵疲一照,
  笔端遽弃锦灰堆?
  语业无端贱墨痕,
  不离文字是彊村。
  短章安顿灵台澈,
  郁郁黄花老圃魂。
  读《尔雅心语》(二首)
  □尚贵荣
  七 律
  开卷睆然眼目新,
  熏风送我上高岑。
  笔参造化真情出,
  神入冥搜大爱存。
  心语平和标志范,
  哲思奇崛正人伦。
  欲追夫子清芬节,
  勿笑愚侪步后尘。
  五 绝
  奇思连广宇,
  丽句写人生。
  清逸书为友,
  雅俗见性情。
  立秋日呈诗人巴特尔
  □张天男
  庚子夏,诗人巴特尔以《尔雅心语》《思露花语》二书见赠。呜呼,钓雪楼头,难忘巴山夜雨;中国梦里,常思醒世恒言。
  一
  不贪大手笔,
  宁做小文章。
  妙句寒山得,
  陈曲老窖藏。
  气足丹田瘦,
  心宽夏日凉。
  十年磨一卷,
  耿耿意深长。
  二
  自习长短句,
  席上語寥寥。
  红叶惊秋肃,
  青山隔海遥。
  寂寞听花语,
  婉转注离骚。
  或有新书寄,
  相思在故交。
  三
  高山流水调,
  千里觅知音。
  土默川前月,
  蜈蚣坝上云。
  尔雅何难解,
  菊花独自斟。
  几时天外雨,
  惊醒梦中人。
其他文献
1946年冬天的林海雪原,天气很特别,大雪落满了整个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威虎山下一片耀眼银白,除了大雪,还是大雪。在我们回望风雪烟尘时,一支穿着黄棉袄、头戴狗皮帽子且军容不整的队伍,一路翻山越岭,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风尘,向我们急驰而来。行走在队伍中的,背着背包,瘦长脸,略带些胡子的,就是在这里要被讲述的主人公——杨子荣。  旧报讲述的战斗传奇  杨子荣是战斗英雄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从
期刊
一  妈妈是“家”的最原始概念,是我每次受伤都想要回到的母体。我知道她是我的镇妖塔,是一座伫立在我心底的殿堂,折戟沉沙,经年累月。  她也是我的软肋,是拉着我飞的线轴。  还是我一用力对待就想往反向逃的弹簧,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和妈妈相处。  人很奇怪,总是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她是倔强霸道的母亲,也把这一点遗传给了我,我们在原生家庭的战场上针锋相对,唇舌大战,节节败退,彼此刺痛。  而后来,我
期刊
报载:2014年至2020年,已经有七批共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魂归故里……  英雄回家  离别祖国七十年  你们回来了  虽然以遗骸的形式返回故乡  但毕竟是回来了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你们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的  这一点,板门店的长条桌知道  代表战败者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军上将克拉克知道  你们回来了  棺椁里盛着乡愁  五星红旗覆盖着志愿军战士的骄傲  祖国用最高
期刊
披一身褪色的衣裳  从时光深处走来  安详、沉默  从容站在村口仰望  枝丫挑着日月星辰  心跳丈量岁月的悠长  魁梧、瘦弱  渴了,喝口雨水  饿了,吃口山风  坦然接受寒霜侵袭、雷电拷打  小小嫩芽,将岩石顶开一道裂缝  生来与山为邻  也学着像山一样站立思考  不知道  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树  但可以肯定  山的年轻就是一棵树的翠绿  一朵牡丹提着灯盏迎接我  月亮紧贴地面  一步一步地向西挪
期刊
一  雪,越下越得意。风,越刮越来劲。  雪覆盖了森林,风撕裂了夜空。成群的蝙蝠倾巢而出,如导弹般布满了天空。  夜来了。风也紧了起来,树黑下脸了,叶哗哗响了起来,像完成一场蓄谋已久的埋伏。  元宵越来越近,王强看了看表,想天黑以前,多赶几里山路,避开这个蝙蝠成群出没的鬼地方,再歇脚。小芳送的随身听,油亮的漆快磨光了,那首很治愈的《如果蝙蝠雪夜来敲门》,重复播了一遍又一遍,听得耳朵隐隐作痛。腿越来
期刊
前些年,常有机会与巴公共同参与青城书人的宴聚,席间好友赠书题字,得享一夕相晤畅谈之趣,十分快慰。近几年,巴公似乎愈习惯于“宅守”,大家也就随之失去了很多相互“亲聆謦欬”的机会。好在巴公的思考不停、激情不减,灵感与妙悟如山泉般流淌,主打的短语手札仍定期在《北方新报》的相关专栏里晒出来,算是用另一种“笔谈”方式持续发散着他“思想的芬芳”。  生于1941年的巴公,虽已进入枫丹晚年,但观察其活跃涌动的写
期刊
行走,是一种寻找。寻找与灵魂契合的物化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行走。我出过一本散文集,内容芜杂,自认为无主题。一位作家朋友读后说:你的书只写了一个字——静。回首细看,确如朋友所言。每篇文章的背面,都隐着一个静。  纷繁红尘,想让一颗心安静是很难的。而骨子里又极喜静,便自觉不自觉地,总在暗示自己,在文字里构筑,在路途中寻觅。  远远地看,武汉车多人杂,喧腾繁华,加之精神抖擞的方言,令一些外地
期刊
文学是我人生最初的梦,它美丽、漫长而平宾。  我的文学梦,是从诗歌开始,由随想而升华。  我写诗是“有心栽花”,它既是最初的兴趣,也是至今的爱好;我写随想是“无意插柳”,虽半路起家,却一发而不可收,竟成了我生命的难舍和不弃。  这是我在《一个思想者的远行——巴特尔随想文集》(八卷本)后记中开头写的几句话。正因为如此,才又先后有了两本随想文集的相继结集出版。  2015年,我的随想文集《若有所思》出
期刊
当下诗歌创作大致流行两种风格的写作:一种是不断变换风格,让一条河分出许多支流,呈现一片丰沛多元的创作视野和面貌。一种是始终坚守一种创作风格,不断加强自己的辨识度,将饱满的水量全部倾注到一条河里,加长、拓宽、加深着、增强着这条河的体量。巴特尔先生的写作方式属于后一种。 许多年来,巴特尔以其泉涌的才思,滔滔汩汩、不懈地涌出,完成着他的系列和大卷本创作。他的脚步越走越远,思路越寫越宽,艺术触角越来越深,
期刊
《中国船,从南湖启航》,是诗人朱增泉代表性作品的一个精选本,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长短诗作112首,风格整一,语言华美,哲思隽永,是诗人几十年诗歌成就的一个“回顾展”,其中的一些政治抒情诗,像《中国船》和《前夜》等,差不多都创作于30年以前,今天看仍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或者说现实意义,说明诗人保有相当稳定的艺术思想和一以贯之的政治素养。考察一个诗人艺术成就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重读,当作品问世已经有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