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00例兒科患儿,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非语言沟通,对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儿科中开展有效的非语言沟通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儿科;非语言性沟通;护理
在非语言沟通中,人们利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对自身的感情、思想、观点、兴趣、用意进行表达。相关研究认为,在儿科护理中开展非语言沟通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成效,为对非语言沟通效果进行明确,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患儿20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儿科患儿2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包括46例女、54例男;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4.3)岁;住院天数6~12天,平均(7.7±2.2)天。对照组50例女、50例男;年龄2~12岁,平均(6.7±4.1)岁;住院天数6~11天,平均(7.4±2.1)天。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语言沟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非语言沟通,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微笑,患者就会感到愉悦和踏实,进而有效的配合护理工作。面对儿科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当面带微笑,这样不仅会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还能够让患儿保持身心愉悦,进而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②身体姿态:恰当的身体姿态能够使患儿、患儿家属消除陌生感,并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时可应用互通信息性交谈,具体沟通过程中可对手势、点头等动作进行运用,进而架起沟通的桥梁。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镇定、冷静,并快速、有效的采取处理措施,使得患儿、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③抚触:合理利用抚触能够让患儿感到更加舒适,接受全身抚触和局部抚触的孩子能够更快的成长,同时还能实现和抚触者的情感沟通。受到温柔抚触时,患儿会感到更加安全,进而获得更好的睡眠,自身免疫力也能够获得提升。针对患儿开展腹部抚触,能够刺激其消化器官,进而促进吸收和排泄速度的提升。④目光和眼神交流:护理人员和患儿交流过程中要带有温暖的延伸,这样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更加安全,还会有效赢得患儿的信任。亲切、友善的目光中患儿心境能够发生改变,同时还能够避免患儿情绪出现过大起伏。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当在和患儿接触时保持肯定、鼓励的眼神,这样就会减小患儿的不安和紧张,进而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⑤保持良好病房环境: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患儿能够更快的治愈和康复。在不良的住院环境中,患儿会变得烦躁和淡漠。进而阻碍了身体的有效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确保病房内具有合适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在条件允许时为其提供喜爱的卡通书籍和玩具,这样在病房中患儿就不会感到恐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对比,应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少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等于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技术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态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儿童,所以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有意外事件发生,而这些不良事件将会造成医患关系、患儿病情恶化。实际中语言沟通最为有效率、直接,但由于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这种沟通方式有时难以收获预期效果,所以在儿科护理中还要对其他沟通方式进行应用。在护理操作中患儿经常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造成治疗活动无法有序进行。相关研究证实,将表情、延伸、手势、动作等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护理成效。非语言沟通中,人们利用面部表情、目光延伸、外观仪表等对观点、用意、感情、思想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增加了沟通渠道,还提升了沟通效率,患儿会更加认可和配合护理人员。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可见,在儿科中开展有效的非语言沟通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3):174 -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6):87-87.
[3]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95.
[4]郑蔚.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3):9-10.
[5]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253-254.
[6]陈晞.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12.
【关键词】儿科;非语言性沟通;护理
在非语言沟通中,人们利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对自身的感情、思想、观点、兴趣、用意进行表达。相关研究认为,在儿科护理中开展非语言沟通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成效,为对非语言沟通效果进行明确,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患儿20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儿科患儿2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包括46例女、54例男;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4.3)岁;住院天数6~12天,平均(7.7±2.2)天。对照组50例女、50例男;年龄2~12岁,平均(6.7±4.1)岁;住院天数6~11天,平均(7.4±2.1)天。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语言沟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非语言沟通,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微笑,患者就会感到愉悦和踏实,进而有效的配合护理工作。面对儿科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当面带微笑,这样不仅会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还能够让患儿保持身心愉悦,进而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②身体姿态:恰当的身体姿态能够使患儿、患儿家属消除陌生感,并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时可应用互通信息性交谈,具体沟通过程中可对手势、点头等动作进行运用,进而架起沟通的桥梁。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镇定、冷静,并快速、有效的采取处理措施,使得患儿、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③抚触:合理利用抚触能够让患儿感到更加舒适,接受全身抚触和局部抚触的孩子能够更快的成长,同时还能实现和抚触者的情感沟通。受到温柔抚触时,患儿会感到更加安全,进而获得更好的睡眠,自身免疫力也能够获得提升。针对患儿开展腹部抚触,能够刺激其消化器官,进而促进吸收和排泄速度的提升。④目光和眼神交流:护理人员和患儿交流过程中要带有温暖的延伸,这样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更加安全,还会有效赢得患儿的信任。亲切、友善的目光中患儿心境能够发生改变,同时还能够避免患儿情绪出现过大起伏。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当在和患儿接触时保持肯定、鼓励的眼神,这样就会减小患儿的不安和紧张,进而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⑤保持良好病房环境: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患儿能够更快的治愈和康复。在不良的住院环境中,患儿会变得烦躁和淡漠。进而阻碍了身体的有效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确保病房内具有合适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在条件允许时为其提供喜爱的卡通书籍和玩具,这样在病房中患儿就不会感到恐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对比,应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少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等于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技术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态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儿童,所以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有意外事件发生,而这些不良事件将会造成医患关系、患儿病情恶化。实际中语言沟通最为有效率、直接,但由于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这种沟通方式有时难以收获预期效果,所以在儿科护理中还要对其他沟通方式进行应用。在护理操作中患儿经常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造成治疗活动无法有序进行。相关研究证实,将表情、延伸、手势、动作等非语言性沟通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护理成效。非语言沟通中,人们利用面部表情、目光延伸、外观仪表等对观点、用意、感情、思想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增加了沟通渠道,还提升了沟通效率,患儿会更加认可和配合护理人员。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可见,在儿科中开展有效的非语言沟通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3):174 -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6):87-87.
[3]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95.
[4]郑蔚.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3):9-10.
[5]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9):253-254.
[6]陈晞.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