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中原英石基金、华润元大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相继成立。当时这三家基金的规模相仿,都在7亿元以下。
三年后,这三家基金的差距显然已经明显拉开,前海开源以超过200亿的规模居首,华润元大也以接近40亿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只有中原英石似弃婴,三年时间规模缩水至只有0.13亿元。
不仅如此,华润元大和前海开源均已成立基金子公司,而中原英石还是“光杆司令”。如果把三年的时间看作是基金公司的一个短跑比赛,中原英石显然已经被他们甩开太远。
成立三年人事变动频繁
成立近三年,一直以低调示人的中原英石基金近两年陷入人事变更漩涡。
据该公司网站公告显示,该公司近两年发生多则高管变动公告。资料显示,2014年10月30日中原英石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原董事长石保上因工作变动离任,离任日期为10月28日,离任董事长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而接替石保上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是中原英石基金大股东中原证券的总裁周小全。与此同时,中原英石基金的法定代表人也由石保上变更为周小全。时隔一日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又有了新变化。公告显示,中原英石原副总经理付强因工作变动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离任日期为10月30日,且离任后并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接替付强副总经理职务的是宋卫华,曾任中原证券投资总部副总经理职务。时隔一年余也就是2015年12月8日公司总经理林伟萌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由公司副总经理宋卫华暂行代理总经理职务。
多个投研职位在招
事实上,高管连续变更仅仅揭开公司人事尴尬的一角,而人才匮乏更是公司的硬伤,尤其是投研方面的人才。
记者在其官方网站“诚聘英才”一栏浏览发现,从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到前台、司机,公司共列出了15个在招职位,其中涉及投研的职位就有8个。
公司从成立以来,才有两位基金经理,分别为翁锡赞、赵梓峰,其中翁锡赟于2015年10月11日离职。从两人的任期回报率来看,他们业绩表现均不佳。据好买网数据显示,翁锡赟和赵梓峰在2014年9月11日到2015年10月11日期间管理中原英石货币(A/B合并计算)在其任期回报里跑输同类基金平均收益水平,在同类基金排名中靠后,排在后四分之一的位置。赵梓峰目前管理的中原英石灵活配置混合在其任期里业绩表现也惨淡。
惟一公募产品业绩排在同类最后
目前中原英石基金旗下仅有一只基金——中原英石灵活配置,该基金于2015年2月10日成立,发行规模是1355.72万份,由赵梓峰管理。截至2015年底,该基金业绩表现不尽人意,2015年单位净值下跌了21.50%,在同类排名中垫底,最新规模为1272.52万元,较发行时缩水了6.14%。
新基金史无前例的大量发行是2015年基金业的一大风景,无论是新成立的基金数量还是首发规模,都远超之前各年。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成立基金811只,合计首发规模1.63万亿元,双双创出新高。然而,如此发行火红的一年,中原英石并未显示出较强吸金能力,仅发行一只基金,而且募集规模并不高。
2015年只有5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较2014年出现负增长,其中中原英石基金是负增长最厉害的一家公司。数据显示,中原英石基金201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有0.76亿元,2015年底仅剩0.13亿元,下跌了82.90%。
资管规模缩水九成以上
虽然诞生在相同的时代和市场背景下,但这些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伙伴如今却跑出不同的风景。数据显示,都是2013年1月成立的中原英石,前海开源和华润元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如今快满三周岁的中原英石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和华润元大基金,除了中原英石基金资产规模大大缩水,余下两家基金公司规模都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中原英石基金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较首次披露规模缩水了九成以上,而华润元大基金增长到6倍多,前海开源基金更是夸张,增长到174倍。
在公募业务方面,中原英石基金似乎并没有对公募业务给予足够的重视。成立一年有余,公司才开始发行首只公募基金产品——中原英石货币(A/B合并计算,成立日期为2014年9月11日),不过该基金已经在2015年10月11日清算。目前旗下公募产品仅有成立未满1年的中原英石灵活配置1只,资产管理规模才0.13亿元,同期成立的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公募产品数量有40只,资产管理规模有224.20亿元;华润元大基金旗下公募产品有10只,资产管理规模有39.76亿元。
在专户业务方面,中原英石基金在此业务上发展比公募产品好,截至目前,中原英石已成立2只专户产品,但目前其专户信息只供投资客户查询,暂无法得知其最新专户情况。而华润元大基金已成立5只专户产品,此外,前海开源基金截至目前已成立71只专户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3家基金公司中除中原英石是光杆司令外,余下均已成立基金子公司。其中,前海开源基金的子公司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已发行产品的数量也不容小觑。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该子公司目前已有38项资管计划成立(同一号的资管计划不同期数分开统计)。
三年后,这三家基金的差距显然已经明显拉开,前海开源以超过200亿的规模居首,华润元大也以接近40亿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只有中原英石似弃婴,三年时间规模缩水至只有0.13亿元。
不仅如此,华润元大和前海开源均已成立基金子公司,而中原英石还是“光杆司令”。如果把三年的时间看作是基金公司的一个短跑比赛,中原英石显然已经被他们甩开太远。
成立三年人事变动频繁
成立近三年,一直以低调示人的中原英石基金近两年陷入人事变更漩涡。
据该公司网站公告显示,该公司近两年发生多则高管变动公告。资料显示,2014年10月30日中原英石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原董事长石保上因工作变动离任,离任日期为10月28日,离任董事长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而接替石保上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是中原英石基金大股东中原证券的总裁周小全。与此同时,中原英石基金的法定代表人也由石保上变更为周小全。时隔一日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又有了新变化。公告显示,中原英石原副总经理付强因工作变动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离任日期为10月30日,且离任后并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接替付强副总经理职务的是宋卫华,曾任中原证券投资总部副总经理职务。时隔一年余也就是2015年12月8日公司总经理林伟萌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由公司副总经理宋卫华暂行代理总经理职务。
多个投研职位在招
事实上,高管连续变更仅仅揭开公司人事尴尬的一角,而人才匮乏更是公司的硬伤,尤其是投研方面的人才。
记者在其官方网站“诚聘英才”一栏浏览发现,从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到前台、司机,公司共列出了15个在招职位,其中涉及投研的职位就有8个。
公司从成立以来,才有两位基金经理,分别为翁锡赞、赵梓峰,其中翁锡赟于2015年10月11日离职。从两人的任期回报率来看,他们业绩表现均不佳。据好买网数据显示,翁锡赟和赵梓峰在2014年9月11日到2015年10月11日期间管理中原英石货币(A/B合并计算)在其任期回报里跑输同类基金平均收益水平,在同类基金排名中靠后,排在后四分之一的位置。赵梓峰目前管理的中原英石灵活配置混合在其任期里业绩表现也惨淡。
惟一公募产品业绩排在同类最后
目前中原英石基金旗下仅有一只基金——中原英石灵活配置,该基金于2015年2月10日成立,发行规模是1355.72万份,由赵梓峰管理。截至2015年底,该基金业绩表现不尽人意,2015年单位净值下跌了21.50%,在同类排名中垫底,最新规模为1272.52万元,较发行时缩水了6.14%。
新基金史无前例的大量发行是2015年基金业的一大风景,无论是新成立的基金数量还是首发规模,都远超之前各年。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成立基金811只,合计首发规模1.63万亿元,双双创出新高。然而,如此发行火红的一年,中原英石并未显示出较强吸金能力,仅发行一只基金,而且募集规模并不高。
2015年只有5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较2014年出现负增长,其中中原英石基金是负增长最厉害的一家公司。数据显示,中原英石基金201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有0.76亿元,2015年底仅剩0.13亿元,下跌了82.90%。
资管规模缩水九成以上
虽然诞生在相同的时代和市场背景下,但这些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伙伴如今却跑出不同的风景。数据显示,都是2013年1月成立的中原英石,前海开源和华润元大,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如今快满三周岁的中原英石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和华润元大基金,除了中原英石基金资产规模大大缩水,余下两家基金公司规模都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中原英石基金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较首次披露规模缩水了九成以上,而华润元大基金增长到6倍多,前海开源基金更是夸张,增长到174倍。
在公募业务方面,中原英石基金似乎并没有对公募业务给予足够的重视。成立一年有余,公司才开始发行首只公募基金产品——中原英石货币(A/B合并计算,成立日期为2014年9月11日),不过该基金已经在2015年10月11日清算。目前旗下公募产品仅有成立未满1年的中原英石灵活配置1只,资产管理规模才0.13亿元,同期成立的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公募产品数量有40只,资产管理规模有224.20亿元;华润元大基金旗下公募产品有10只,资产管理规模有39.76亿元。
在专户业务方面,中原英石基金在此业务上发展比公募产品好,截至目前,中原英石已成立2只专户产品,但目前其专户信息只供投资客户查询,暂无法得知其最新专户情况。而华润元大基金已成立5只专户产品,此外,前海开源基金截至目前已成立71只专户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3家基金公司中除中原英石是光杆司令外,余下均已成立基金子公司。其中,前海开源基金的子公司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已发行产品的数量也不容小觑。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该子公司目前已有38项资管计划成立(同一号的资管计划不同期数分开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