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但是,部分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却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针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充分运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同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素质; 班主任; 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7-002
五年制(3 2)高职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没有考取高中,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在高职学生的家长当中,有一部分家长能比较理智的看待职业技术教育,清楚子女的学习能力,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选择高职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适合的;也有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家长对他们曾经满怀期望,但由于临阵发挥失常或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选择高职是他们的无奈之举;还有少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并不认同,甚至存在偏见,只希望孩子在高职班混张大专文凭。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心理波动的“惊涛骇浪”期,家长的思想不可避免影响到子女对学业的看法及学习的态度,这就增加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给我们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带来了挑战。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生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能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笔者曾随机抽取了本校200名高职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81.2%的学生尊敬师长,90.3%的学生遵守校规校纪,87.7%的学生助人为乐,91.3%的学生孝敬父母,78.7%的学生爱护公物,75.4%的学生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94.5%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应该保持纯洁的友谊,不能陷入“早恋”的泥潭。
但是不可否认,高职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思想呈多元化的状态,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价值观等正在形成,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与当今的学习型社会格格不入;更有甚者,消极厌学,公然违纪,屡教不改。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发现,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令人担忧的心理现象,亟待我们加以重视:
1.自卑
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往往学习成绩比较好,有希望考取普通高中,但是由于中考发挥失常而进入高职,他们心犹不甘,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又不能够正确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认为高职比普通高校低人一等,因而缺乏自信心,给自己学习和学校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迷茫
进入高职之后,学习强度大大减轻,学生在初中阶段绷紧的弦一下子松懈,心理落差较大,学习相对轻松,似乎用不着再拼搏努力。由于没有压力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显得迷茫而无所适从。
3.自负
由于高职的起始阶段在中专,相对于一般的中专班而言,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平时的行为习惯,高职的学生都有较大的优势,而且高职比初中降低了学业要求,取得好成绩比较容易。因此有些学生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轻狂。
4.忧虑抑郁
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初中阶段靠勤奋苦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职之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成绩滑坡,致使他们消极失落,患得患失。
5.得过且过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够认真,作业经常抄袭,多因成绩不佳而失去自信,得过且过。
6.自暴自弃
如果说“得过且过”的学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的学生则是连“钟”都不怎么“撞”。他们自制力差,经常制造事端,在别人的嫌弃或另眼相待的眼神中逐渐失去自尊心与上进心,“破罐子破摔”,成为令人头痛的“后进生”、“问题生”。
尽管这些不良心态并不是高职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但是能量不容小觑,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要做好高职班的班主任工作,必须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中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而奇妙、有规律可循的心理现象,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非凡的意义,倘若我们能够了解并充分运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效应,不仅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潜能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玛利翁效应”、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他们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所选学生是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研究者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从而出现了“奇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90%。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入了人类美好情愫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语言,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向学生传递着一种情感信息。因此,我们应当以一视同仁的态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潜能开发。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而得法,顽石也能成金。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心态与行为。教师用一颗赞赏的心去找寻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的地方,坚信学生的可塑性,给他们积极的期望和暗示,一定能使他们增强自尊和自信,确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2.运用“南风效应”,让宽容成为一种力量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越刮越猛,行人却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吹拂,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制、训斥更为有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的教师懂得教育,更会享受教育。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因此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同一件事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现代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以权威、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在言语中以毋庸质疑的口吻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不允许有第二种声音响起。凡此种种,就如北风一般凌厉,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千年地底的寒气,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因此,教师要重构现代教育学生观,善于处理与学生的课堂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即在遇到新知识或困难的时候,要给学生南风般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接纳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当然,宽容决不是护短,更不是放纵和姑息,有一种有度的大爱。宽容是我们在掌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深爱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并小心翼翼的去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是教育的艺术。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对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激发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是那么的惊人。
3.运用篮球架效应,给学生以适度的要求,积极的期许
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几乎没有谁能把球投进篮圈;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引得无数的爱好者乐此不疲。
篮球架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我们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目标要合理,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能使之丧失自信;二是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追求的兴趣。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注意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使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尊和自信。
其次,我们要注意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各异的个体,德育也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待班级中的佼佼者与学习被动、思想消极(尤其是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切不可执行统一的“高标准、严要求”,班主任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前进的动力。
第三,我们应该给学生确立呈梯级状的行为目标和规范,切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同时要帮助学生细分目标。无论是什么目标,如果目标越小、越集中,就越容易接近目标;相反,如果目标越大、越宽泛,就越容易偏离。班主任应对“重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使之拾级而上,循序渐进,一次次小的收获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4.运用鲶鱼效应,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激发其创造潜能
挪威人喜欢吃鲜活的沙丁鱼,但沙丁鱼被捕捞后很容易死去,因此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就有意识的在鱼舱中放了几条鲶鱼,让沙丁鱼紧张起来,活蹦乱跳不停的游动,这样就避免了沙丁鱼窒息死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群体是没有竞争力的,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应该培养几条“鲶鱼”,适度的紧张才能更好的发挥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恰当的运用“鲶鱼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可有效地激活班级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此外,我们要善于利用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甚至是“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行为习惯亦不是很好,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或者不能“为我所用”,则往往会起反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给予这类学生积极的关注,将有一定才能的学生安排到适当的班干部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可以给整个队伍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很显然,我们的班级中不缺这样的“鲶鱼”,问题是我们是将他们“晾起来”,还是给他们一个适度的舞台施展才能,为我所用,为班级服务。
三、结束语
心中有花,灵魂自香;心中有灯,执着前行。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实践证明,把“心理效应”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将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心应手的开展德育工作。罗曼·罗兰说过:“惟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愿我们所有的花季男孩女孩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走出青春的雨季,走进生命的绿洲。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01
[2]张宇敬.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6
[3]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4]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南[M].今日中国出版社,2004,07
[5]杨学强.让教育更轻松——父母必知的66个心理效应[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07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素质; 班主任; 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7-002
五年制(3 2)高职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没有考取高中,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在高职学生的家长当中,有一部分家长能比较理智的看待职业技术教育,清楚子女的学习能力,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选择高职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适合的;也有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家长对他们曾经满怀期望,但由于临阵发挥失常或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选择高职是他们的无奈之举;还有少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并不认同,甚至存在偏见,只希望孩子在高职班混张大专文凭。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心理波动的“惊涛骇浪”期,家长的思想不可避免影响到子女对学业的看法及学习的态度,这就增加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给我们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带来了挑战。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生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能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笔者曾随机抽取了本校200名高职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81.2%的学生尊敬师长,90.3%的学生遵守校规校纪,87.7%的学生助人为乐,91.3%的学生孝敬父母,78.7%的学生爱护公物,75.4%的学生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94.5%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应该保持纯洁的友谊,不能陷入“早恋”的泥潭。
但是不可否认,高职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思想呈多元化的状态,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价值观等正在形成,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与当今的学习型社会格格不入;更有甚者,消极厌学,公然违纪,屡教不改。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发现,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令人担忧的心理现象,亟待我们加以重视:
1.自卑
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往往学习成绩比较好,有希望考取普通高中,但是由于中考发挥失常而进入高职,他们心犹不甘,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又不能够正确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认为高职比普通高校低人一等,因而缺乏自信心,给自己学习和学校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迷茫
进入高职之后,学习强度大大减轻,学生在初中阶段绷紧的弦一下子松懈,心理落差较大,学习相对轻松,似乎用不着再拼搏努力。由于没有压力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显得迷茫而无所适从。
3.自负
由于高职的起始阶段在中专,相对于一般的中专班而言,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平时的行为习惯,高职的学生都有较大的优势,而且高职比初中降低了学业要求,取得好成绩比较容易。因此有些学生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轻狂。
4.忧虑抑郁
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初中阶段靠勤奋苦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职之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成绩滑坡,致使他们消极失落,患得患失。
5.得过且过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够认真,作业经常抄袭,多因成绩不佳而失去自信,得过且过。
6.自暴自弃
如果说“得过且过”的学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的学生则是连“钟”都不怎么“撞”。他们自制力差,经常制造事端,在别人的嫌弃或另眼相待的眼神中逐渐失去自尊心与上进心,“破罐子破摔”,成为令人头痛的“后进生”、“问题生”。
尽管这些不良心态并不是高职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但是能量不容小觑,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要做好高职班的班主任工作,必须以心理素质培养为中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而奇妙、有规律可循的心理现象,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非凡的意义,倘若我们能够了解并充分运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效应,不仅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潜能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玛利翁效应”、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他们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所选学生是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研究者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从而出现了“奇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90%。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入了人类美好情愫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语言,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向学生传递着一种情感信息。因此,我们应当以一视同仁的态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潜能开发。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而得法,顽石也能成金。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心态与行为。教师用一颗赞赏的心去找寻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的地方,坚信学生的可塑性,给他们积极的期望和暗示,一定能使他们增强自尊和自信,确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2.运用“南风效应”,让宽容成为一种力量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越刮越猛,行人却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吹拂,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制、训斥更为有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的教师懂得教育,更会享受教育。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因此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同一件事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现代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以权威、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在言语中以毋庸质疑的口吻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不允许有第二种声音响起。凡此种种,就如北风一般凌厉,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千年地底的寒气,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因此,教师要重构现代教育学生观,善于处理与学生的课堂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即在遇到新知识或困难的时候,要给学生南风般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接纳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当然,宽容决不是护短,更不是放纵和姑息,有一种有度的大爱。宽容是我们在掌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深爱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并小心翼翼的去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是教育的艺术。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对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激发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是那么的惊人。
3.运用篮球架效应,给学生以适度的要求,积极的期许
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几乎没有谁能把球投进篮圈;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引得无数的爱好者乐此不疲。
篮球架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我们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目标要合理,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能使之丧失自信;二是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追求的兴趣。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注意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使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尊和自信。
其次,我们要注意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各异的个体,德育也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待班级中的佼佼者与学习被动、思想消极(尤其是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切不可执行统一的“高标准、严要求”,班主任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前进的动力。
第三,我们应该给学生确立呈梯级状的行为目标和规范,切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同时要帮助学生细分目标。无论是什么目标,如果目标越小、越集中,就越容易接近目标;相反,如果目标越大、越宽泛,就越容易偏离。班主任应对“重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使之拾级而上,循序渐进,一次次小的收获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4.运用鲶鱼效应,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激发其创造潜能
挪威人喜欢吃鲜活的沙丁鱼,但沙丁鱼被捕捞后很容易死去,因此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就有意识的在鱼舱中放了几条鲶鱼,让沙丁鱼紧张起来,活蹦乱跳不停的游动,这样就避免了沙丁鱼窒息死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群体是没有竞争力的,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应该培养几条“鲶鱼”,适度的紧张才能更好的发挥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恰当的运用“鲶鱼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可有效地激活班级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此外,我们要善于利用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甚至是“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行为习惯亦不是很好,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或者不能“为我所用”,则往往会起反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给予这类学生积极的关注,将有一定才能的学生安排到适当的班干部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可以给整个队伍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很显然,我们的班级中不缺这样的“鲶鱼”,问题是我们是将他们“晾起来”,还是给他们一个适度的舞台施展才能,为我所用,为班级服务。
三、结束语
心中有花,灵魂自香;心中有灯,执着前行。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实践证明,把“心理效应”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将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心应手的开展德育工作。罗曼·罗兰说过:“惟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愿我们所有的花季男孩女孩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走出青春的雨季,走进生命的绿洲。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01
[2]张宇敬.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6
[3]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4]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南[M].今日中国出版社,2004,07
[5]杨学强.让教育更轻松——父母必知的66个心理效应[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