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生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绘画语言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和定型的。艺术家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开发挖掘各自特有的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作品充满感染力、表现力、生命力的根基,也是激发和还原艺术家创造思维的源泉。对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追求,已成为艺术家绘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绘画语言;个性绘画语言;创作个性
  
  一般认为,最能代表人类创造性领域有两个,那就是艺术和科学。科学围着客观事实转,强调“非主观化”,而绘画创作则往往从“我”这里投射出去,再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家头脑中的主观映像。艺术家的“创造行为是同时属于创作者自身深深的骚动和创造者对于环境——不论是世俗的、地理的,还是文化的——种种反应。”
  所谓绘画语言(painting language),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用相应的物质材料和诉诸视觉的各种造型元素,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综合性视觉语汇。由此可见,绘画语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是区分不同绘画语言的本质层面。构成不同绘画语言最本质的区别。其二,是特定的物质材料,这是由艺术表现手法决定的。换言之,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限定了物质材料的选择,物质材料随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不同。这一层面对绘画语言传达的能动作用十分有限。其三,是诉诸视觉的各种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最终构成完整画面并诉诸视觉传达,因而这一层面属于绘画语言的核心层面。艺术家对造型元素的驾驭能力与绘画语言的视觉传达效果成正相关。单就这一点,这一层面更多地是指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具有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个性化绘画语言(painting language of individuality),则更多地超出了物质层面,“好象在纯造型规律之外另有一种隐秘的规律框架”。指一个艺术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创作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乃至对特定体裁、题材的偏好,及其对各种物质手段和艺术技巧具有独特风格的运用。
  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生成,就艺术家自身来讲,无疑具有一种宏观的主体性,但其中又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素。主观性要素一般是指影响个性化绘画语言生成,偏重于艺术家自我心理机能方面的心理层面,诸如情感、意志、有限理性、本能、人格、梦幻等等;客观性要素则多与艺术家生存状态相关,涉及原始母题、宗教意识、科学技术、时代精神等内容,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
  因此,个性化绘画语言形成,受到宏观(客观方面)和微观(艺术家主观方面)两个方面的影响。微观上讲,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要素,表现在艺术家主观方面,包括艺术家独特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审美理念、心理特点、创作才能等,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显著特征。在艺术家外在方面,表现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对象对艺术家创作欲望的不同程度的激发,以及艺术家对物质表现手法的独特选择。宏观上讲,表现在对艺术家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意识形态诸领域,则包括一个国家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心理等;表现在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则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长地域、社会形态等对艺术家的客观影响,这些都在艺术家显意识与潜意识中留下烙印。
  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与艺术家的个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个性化绘画语言既包含了艺术家先天所有的气质悟性、情绪记忆、形象思维、意志冲动等特性,又包括了艺术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生活经验、思想倾向、趣味理想、艺术能力等精神特点。然而,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不能简单化约为艺术家的个性。
  首先,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不能等同于艺术家个性中的主观随意性。艺术家个性中主观方面的特点是很复杂的,但并非艺术家主观方面的任何一个特点都可以成为其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组成部分。例如,艺术家个人的某种怪癖和病态,可能阻碍他反映生活和抒发情感,就不能视为他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艺术家个人主观方面的特点,只有同时恰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独特反映时,才能形成其真正的个性化绘画语言。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形式。”所谓“真理占有我”,就是讲“我”以“我的精神个体性形式”负载真理。如果“我”的“精神个体性形式”不能负载真理,那么即使这种形式非常独特也是毫无意义的。在马克思看来,个性不能离开真理。就艺术家而言,艺术家的自我的“精神个体性形式”也应以显现“真、善、美”的真理为条件,其个性化绘画语言应该是精神个体性和“真理性”的融合,那种完全偏离真理的主观随意性并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对真正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而言,个体性不能取代、妨碍真理性,真理性也不能取代个体性。如果个体性取代了真理性,那么就不能通过个性化绘画语言去揭示历史的必然,探求人生的真谛,导致艺术创作走向病态、畸形。如果以真理性取代个体性,那么就必然要抹杀艺术的独创性,导致艺术走向平庸和教条主义。真正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应该实现个体性和真理性的契合。如果上述道理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目前,画坛上出现的一些怪异到令人无法目睹的作品,就不能认为是真正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表现。
  其次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不等同于艺术家的生活个性。毫无疑问,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的形成与艺术家的生活个性是密切联系着的。然而,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不等同于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艺术家的生活个性是艺术家个性化绘画语言形成的基础,无论如何,艺术家个人的实际的性格等心理特征,总是这样那样地或多或少地制约着他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创作的联系,文学上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说明了作者的心理与创作的联系。画界也有“画如其人”的提法,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它点明了艺术家生活个性与其个性化绘画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但这种说法似乎把生活个性与个性化绘画语言完全等同起来,这就不能解释许多极为复杂的现象。实际上,艺术家的生活个性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而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创作实践的审美创造中起作用。因此,艺术家的生活个性还不能完全反映在其个性化绘画语言中,生活个性要通过创作实践的审美的升华,才能形成艺术家个性化绘画语言的一部分。“画如其人”的说法,把生活个性跟艺术家通过个性化绘画语言升华和重塑现实直接地简单地联系起来,因而不能诠释艺术家的全部创作现象。当然,也有不少艺术家的生活个性与其个性化绘画语言是一致的,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如同其生活个性一样,既创造着美,也实践着美,即所谓“德艺双馨”。
  其三。人们的审美活动与普通日常生活活动之间的 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生活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是生活活动的升华和超越。一般地说,生活活动是以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中心而展开的,而审美活动则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才能展开。而艺术家的生活个性,特别是个性中“外向心理组织”,主要受制于现实生活的直接功利———包括民族的、阶级的、集团的、阶层的、个人的各种功利性,而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则主要受制于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作为审美创造主体的艺术家,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各种实用功利欲求,以审美的态度去拥抱生活,才能将生活个性转化为个性化绘画语言。可见,艺术家在普通日常生活活动中形成的个性与个性化绘画语言不是等同的,这两者不能混淆。
  纵观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生成过程,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无疑镌刻着以下几个深深烙印。一是综合性。从艺术家自身来讲,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艺术生命与生存状态、人生阅历的综合性产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个性化绘画语言是物质材料、艺术技巧和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不仅限于绘画领域,它也具有整个美术领域的普适性和综合性。二是创造性。艺术的创造性决定了个性化绘画语言的创造性。个性化绘画语言无处不彰显着艺术家的创造天赋和强大的主观能动精神。三是社会性。总的说,个性化绘画语言包含了一个艺术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较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四是阶级性。个性化绘画语言作为艺术领域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无疑要受到构成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诸领域(包括艺术)的深刻影响。五是时代性。艺术家生活在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不论他的理智情感还是他的无意识本能,都渗透着时代精神的气息,因而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必定张扬着鲜明的时代性。
  总之,个性化绘画语言的最终确立,“只能凭借他(艺术家)单独进行的、类似探索者的工作。这种工作平行于,而不是类似于科学家的工作。只有日复一日的实验和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才偶尔——在最出人意料的深刻——发生奇迹:那些本身没有生命的材料,居然以一种无与伦比的表现力说起话来。一旦发生了这样的奇迹,艺术家便懂得怎样配置形式和内容。”由此可见,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就是艺术家驾驭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自我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绘画语言逐渐成熟,渐趋完善。换言之,个性化绘画语言的传达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完成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亦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和定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绘画语言的形成与完善也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其他文献
摘 要: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力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色彩本身具有无限的表现空间。油画是西洋绘画中主要的画种,在西方已有很长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色彩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人民,经久不衰。在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次历史性的飞跃,都首先是在色彩上取得突破。  关键词:油画;色彩;发展;表现性    油画艺术产生于西欧,现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因为它色彩细腻,鲜明,逼真,生动,在西方已有很长的历史,深受世人喜爱。
期刊
摘要:城市用地布局是城市各组成要素在土地空间上的宏观反映,也是人与资源、环境相处关系的外在表现,城市用地布局的变化直观的反映着城市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结合玉溪市城市布局状况和玉溪市总体规划中的内容,就如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好对城市布局的研究,如何科学的规划好城市布局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玉溪市    一、用地布局规划的重要性    (一)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  对城市用地布
期刊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形象频繁地出现在中国油画中,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关注,徐唯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用手中的画笔饱含热情地表这了对这一处在社会底层人群命运的关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画家的社会责任,看到了一位画家切入社会的艺术实践和他所宣扬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责任;人文情怀    在2004年第十届美展中,一幅《工棚》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人们在这幅巨作前静静地仰望,
期刊
摘要: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要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作战能力。与之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国防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完善;国防经济;体系    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要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我军的威慑和作战能力。与之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视觉化的三种表现形式,即突出文字语符可感性、键盘“表情”符号和图像符号。并分析了网络语言视觉化的原因,即弥补网络屏面交流的不足、视觉化符号自身的优越性的必然体现、网民追求个性的体现。  关键词:网络语言;视觉化;语符可感性;键盘表情符号    米尔佐夫在其《视觉文化导论》一书中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
期刊
摘要: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绩效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促进公民参与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发展有其必要性。本文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的现状出发,针对现实中影响公民参与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扩大我国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建议。  关键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为解决政府面临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而提出在政府部门实施绩效评估。随后这
期刊
摘 要: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尽二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十分成熟,其中突出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新兴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如我们08年股市跌幅达70%,成熟市场在40%左右)投资者心理在近年来我国股市剧烈波动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意在介绍中国广大股民、特别是散户者的市场参与心态,使投资者能从客观角度审视现在
期刊
摘要: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边疆、加强管理,在民族教育上对云南地区实施了推行儒学,兴办官学等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有力地巩固了两朝的封建统治。当然,明清对云南地区的民族教育政策并不是雷同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继承性。  关键词:明清;云南地区;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是指中央王朝在民族地区所实施的以官学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其初兴始于西汉,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电影《梅兰芳》的剧作分析为例,介绍暨南大学导演专业编剧课程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之余,强调编剧的工作必须服从于影视制作的全局,适应市场化运作,了解投资、发行对剧作的限制。因此编剧必须寻找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编剧;教学模式;《梅兰芳》    2006年,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增设导演本科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本专业虽名“导演”,但强调的是培养编导合一的原创型
期刊
摘要:《诗经》国风收集了周代各诸侯国民歌,民歌真实反映当时社会习俗。《国风》婚恋诗表现各地不同婚姻礼俗,也反映出周朝礼仪教化作用在各诸侯国影响范围和程度并不一致,表现出地域的差异性。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采集自各地民歌,其诗歌来源为各地献诗及采诗官去往各地采集。“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