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增厚是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我国青光眼最常见的主要类型。诱发PACG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往认为PACG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浅前房、窄房角、短眼轴、厚晶状体等。近年来新发现的危险因素有虹膜的静态和动态变化以及脉络膜的变化。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脉络膜活体精确成像成为可能。多项研究结果显示PACG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厚于POAG患者和正常人,提示脉络膜厚度增加可能是PACG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15,51:86–88)

其他文献
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是慢性葡萄膜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视力损害,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ME的首选药物,长效缓释植入物是糖皮质激素的最新用药方式;治疗慢性顽固性UME,可加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近些年出现的生物制剂:抗VEGF、干扰素α、抗TNF以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为UM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中华眼科杂志,201
期刊
目的对比0.001 5%他氟前列素滴眼液与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POAG及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研究。从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我国5个临床研究中心,对POAG和高眼压症患者进行治疗,按评价者盲法1∶1的比例,随机分为0.001 5%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组和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经洗脱后对治疗前0周(基线)、治疗后2周和4周进行Gol
由于目前青光眼的治疗目的和各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临床治疗工作受到医学范畴内和外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应遵循相关专业临床指南和标准外,必须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并依据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规范治疗青光眼,为患者权衡利弊,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合理地完成医学和社会赋予青光眼专业医师的使命。(中华眼
期刊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卡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难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1例难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1只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卡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每4周1次,平均治疗4.5次。末次治疗后观察3个月,每次术中抽取前房水进行细胞学和VEGF检测,并拍摄眼底图像观察眼底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注
期刊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替代药物治疗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OLO® SLT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仪对正在接受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21 mmHg(1 mmHg=0.133 kPa)的进展期POAG患者45例(67只眼)进行SLT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标准能量治疗组:34只眼接受标准能量270°前房
目的观察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非对照病例系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包括POAG患者34例,发育性青光眼3例,色素性青光眼4例。全面眼科检查后行小梁消融术,其中9例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记录术前和术后的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以术后3个月后随机2次随访眼压均≤21 mmHg(1 mmHg=0.133 kPa),眼压下降≥20%(用或不用降眼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