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传统文化中两性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发展方向、培养方式、社会分工以及责任承担等方面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都有所不同。在幼儿成长之初,幼儿的家长、教师及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幼儿性别差异的过分关注都会导致形成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性格品质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定位畸形化、职业取向狭隘化三个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两性的性别角色差异对幼儿园教学提出一点建议: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发展观,其次应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同时应创设有利于儿童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消极影响;教学建议
一、 社会及成人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期待
人具有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幼儿自呱呱坠地就具有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但除了这一自然人的属性外,由于其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性别差异也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大自然赋予的生理上的男女差异;其二是人的社会角色,即性别角色。所谓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別的个体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他(她)被社会群体规定的行为模式,它是在人们长期生活的社会群体中积淀下来的、该社会群体所赋予个人的身份和角色,是由人的后天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则是指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所持的僵化不变的看法或观念。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沉淀,使社会对男女早有了明确的角色规定:女孩应该是文静漂亮、善良乖巧、温柔可人的;而男孩则应是活泼好动、正直勇敢、坚强独立的。正是社会所赋予两性的性别角色使得其在选择职业时也被贴上了社会角色的标签。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人们认为男孩应当从事的职业前五位为:军人或警察、科学家、机关干部、医生、管理人才;而女孩从事职业的前五位为:医生、教师、管理人才、翻译、机关干部。以“科学家”为例,它在男孩职业中高居第二,而在女孩中却仅排第七。不难看出,女孩一般倾向于比较稳定、踏实、安全的职业,男孩则多倾向于具有挑战性的、高风险的职业。
适度理性的性别角色差异观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和身心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悲哀的是,业已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虽然说这种由社会文化长期影响而形成的性别角色期望不乏合理成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男女的社会角色界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了。
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幼儿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社会以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个体,每个个体也以此为准则来自觉约束自己,最终形成了公认性别角色特征。必要的性别角色观念能让人们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承担的职责,也容易让人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则使人们对性别角色理解片面化、狭隘化,对幼儿的成长不利。
三、基于性别角色差异的幼儿园教学建议
性别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划分的社会范畴之一。根据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从其生活中获得性别概念,并能够在3岁时分清男性和女性,形成对性别的认同,5岁左右表现出与性别概念相一致的行为,由此在成长中不断塑造自身的性别角色、发展自身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可以看出,幼儿性别角色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3—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角色差异进行合理适当的教学活动。
(一)改正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发展观
人生来是平等的。个人的发展潜质及方向取决于兴趣爱好,所谓的只适合男性(女性)的工作只会限制人的发展,把人局限于“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的狭隘范围内。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克服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树立双性化教育的意识。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指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异性气质,使孩子兼具男女两性的优秀品质,形成综合性的人格类型。这种双性化的人格特征结合了两性的优势,有利于幼儿成人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只有先在思想上树立男女平等的教育发展观、双性化的教育意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引导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教师评价并非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一门艺术。在学前阶段,教师的正面评价往往能够促使幼儿产生积极行为,成为其进步的外在动机因素,而评价不当也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男女幼儿已经形成的性别差异,如男孩淘气、大大咧咧,而女孩自尊心强、胆小娇弱等,教师通常会对男孩采用否定评价或中间评价,而对女孩一般是肯定评价。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差异化发展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园中普遍缺乏男教师,幼儿成日被女教师温柔细心的照料着,相对缺少活力和冒险精神,这会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引进师资时应合理增加男教师数量,使男女教师达到性别结构的平衡,通过挖掘男女教师各自的性格优势,促进幼儿性别优势化发展,对幼儿的性别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正处于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阶段,成人及社会等外在因素很容易影响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判断。幼儿园作为幼儿人生第一个受教育场所,应该负担起引导幼儿正确发展性别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更应该肩负责任,在生活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胜军.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4).
[2] 李林仙.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5,(4).
关键词: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消极影响;教学建议
一、 社会及成人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期待
人具有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幼儿自呱呱坠地就具有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但除了这一自然人的属性外,由于其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性别差异也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大自然赋予的生理上的男女差异;其二是人的社会角色,即性别角色。所谓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別的个体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他(她)被社会群体规定的行为模式,它是在人们长期生活的社会群体中积淀下来的、该社会群体所赋予个人的身份和角色,是由人的后天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则是指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所持的僵化不变的看法或观念。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沉淀,使社会对男女早有了明确的角色规定:女孩应该是文静漂亮、善良乖巧、温柔可人的;而男孩则应是活泼好动、正直勇敢、坚强独立的。正是社会所赋予两性的性别角色使得其在选择职业时也被贴上了社会角色的标签。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人们认为男孩应当从事的职业前五位为:军人或警察、科学家、机关干部、医生、管理人才;而女孩从事职业的前五位为:医生、教师、管理人才、翻译、机关干部。以“科学家”为例,它在男孩职业中高居第二,而在女孩中却仅排第七。不难看出,女孩一般倾向于比较稳定、踏实、安全的职业,男孩则多倾向于具有挑战性的、高风险的职业。
适度理性的性别角色差异观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和身心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悲哀的是,业已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虽然说这种由社会文化长期影响而形成的性别角色期望不乏合理成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男女的社会角色界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了。
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幼儿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社会以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个体,每个个体也以此为准则来自觉约束自己,最终形成了公认性别角色特征。必要的性别角色观念能让人们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承担的职责,也容易让人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则使人们对性别角色理解片面化、狭隘化,对幼儿的成长不利。
三、基于性别角色差异的幼儿园教学建议
性别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划分的社会范畴之一。根据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从其生活中获得性别概念,并能够在3岁时分清男性和女性,形成对性别的认同,5岁左右表现出与性别概念相一致的行为,由此在成长中不断塑造自身的性别角色、发展自身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可以看出,幼儿性别角色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3—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角色差异进行合理适当的教学活动。
(一)改正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发展观
人生来是平等的。个人的发展潜质及方向取决于兴趣爱好,所谓的只适合男性(女性)的工作只会限制人的发展,把人局限于“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的狭隘范围内。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克服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树立双性化教育的意识。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指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异性气质,使孩子兼具男女两性的优秀品质,形成综合性的人格类型。这种双性化的人格特征结合了两性的优势,有利于幼儿成人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只有先在思想上树立男女平等的教育发展观、双性化的教育意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引导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教师评价并非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一门艺术。在学前阶段,教师的正面评价往往能够促使幼儿产生积极行为,成为其进步的外在动机因素,而评价不当也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男女幼儿已经形成的性别差异,如男孩淘气、大大咧咧,而女孩自尊心强、胆小娇弱等,教师通常会对男孩采用否定评价或中间评价,而对女孩一般是肯定评价。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差异化发展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园中普遍缺乏男教师,幼儿成日被女教师温柔细心的照料着,相对缺少活力和冒险精神,这会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引进师资时应合理增加男教师数量,使男女教师达到性别结构的平衡,通过挖掘男女教师各自的性格优势,促进幼儿性别优势化发展,对幼儿的性别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正处于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阶段,成人及社会等外在因素很容易影响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判断。幼儿园作为幼儿人生第一个受教育场所,应该负担起引导幼儿正确发展性别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更应该肩负责任,在生活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胜军.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4).
[2] 李林仙.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