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应以鼓励、 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以引导。”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教师的评价应该能够让学生的思绪飞扬,兴趣盎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语言评价语言的措施。
【关键字】语文课堂 评价语言 问题 措施
一、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然而口头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评价质量,主要表现为 :①评价语言单调。一节课老师的评价只有几个字:“ 好!…‘ 很好!” ② 评价主体单一。课堂上,只有老师评价学生,没有学生间的互评。③评价的标准单一、僵化。重一般共性,轻特殊个性。④评价的语言不当, 造成评价效果不好。
二、评价语言在教学中产生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出现这些评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 1 )认识不到位。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所以用简单的、固定的评价语言去应付。( 2) 观念没有更新。一些教师的评价观念陈旧,没有民主意识,新课改的今天“ 穿着新鞋走老路”,课堂上就出现了“ 一言堂”,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是“ 老子天下第一”,所以就出现了话语霸权。( 3)语言欠思量。有的老师并不是有意要伤害学生,只是在评价语言的表达上缺乏认真思考,随口说出,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致使学生受了伤害自己 还不知道。
三、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实施建议与措施
1、仔细倾听,给评价添一些“情” 昧
说话是一种能力 ,倾听是一种道德 。教师要学会“ 倾听“ 并不仅仅指听清学生的每 一次发言 ,它的内涵意味着教师心里装着学生 ,要真正把自己看做是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敢说话,敢说真话。我们要和学生 “ 平等对话 ”,认真地倾听,并热情地回应 ,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对调皮生的课堂评价,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后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的认同 ,更需要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这样的学生,我常常真诚地说 :“ 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能正确地读出这一段话,真不错 !如果你再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流利。”“ 你读得很认真 , 你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很了不起 !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 ,人人都需要他 人的鼓励 ,这种亲切、明朗 、热情 洋溢的充满“ 情“ 味的评价 ,不仅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激发了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使他们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二、评价语言多样化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 ,如沐春风 。
1.融入情景语进行评价
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反馈,这一方法可多用于朗读评价中 。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 荷叶圆圆》 一文时, 一个学生大大方方地走 上讲 台读 :“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小鱼儿说 : ‘ 荷叶是我 的凉伞 。’ 小鱼儿在荷叶下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 ( 学生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 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 嗬——主动上台 ,好潇洒呀 !不过你这‘哗一一 哗一一 ’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 !你能把大鲨鱼变划 \ 鱼儿吗? ’等生再读,手掌轻柔地翻动。老师说:“ 哎一 ! 这就是小鱼儿了!”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融入幽默进行评价
幽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博人一笑,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同时,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教师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进行评价,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 ,产生无穷魅力,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富有激励学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 一课 ,文中写到杂草被农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 :“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 。 老师笑了笑说 :“ 要么你的抗药性强 ,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于老师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 ,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 ,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 , 这次读出了效果 。这样 的评价是教 者根 据特定 的环境 随机引发的,委婉、 风趣、 幽默、 形象而又极富启发性 , 在这种语言的激励下 , 学生兴趣盎然 , 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3.融入修辞语进行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评价内容直观化 ,变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如指导学生读《闪动的红星》一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 那甜甜的声音仿佛是沁人心脾 的春风 。” 一位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 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这一评价看似随手拈来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却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欢快的情绪,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语言的美、语文的美。
三、让评价富有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理解和价值的差异性 ;“有创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和 再创造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后 ,往往以“ 读得好”、“ 真不错 ”一概而论。这样泛泛的评价,学生听起来茫然不知所以然,而一些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狭隘的“ 尊重”换来的是无尽的“ 伤害”,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这样,课堂不再是机械僵化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自然真实地宣泄。课堂评价,
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 ,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四、评价要恰如其分,掌握分寸。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握好一个“ 度”,在评价时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据,不简单地说声“ 好 ”就了事 ,也不简单地 以“对”或“错”来判断 ,而应恰如其分地给以褒奖,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 ,或者言过其实。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要用“ 一把尺子”,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 励。注意保护的自尊心。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评价语言, 进行有效地激励。
总之 ,本人认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针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 ,乃至错 误 的回答等,巧妙、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或激励赏识 ,或因势利导 ,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 山, 攀 登情感的高山 ,攀登思维的高山 ,攀登人格的高山,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之间形成良性 互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 ,焕发新鲜 的生命的气息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 ”这一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吴元甲.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7)
【关键字】语文课堂 评价语言 问题 措施
一、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然而口头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评价质量,主要表现为 :①评价语言单调。一节课老师的评价只有几个字:“ 好!…‘ 很好!” ② 评价主体单一。课堂上,只有老师评价学生,没有学生间的互评。③评价的标准单一、僵化。重一般共性,轻特殊个性。④评价的语言不当, 造成评价效果不好。
二、评价语言在教学中产生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出现这些评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 1 )认识不到位。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所以用简单的、固定的评价语言去应付。( 2) 观念没有更新。一些教师的评价观念陈旧,没有民主意识,新课改的今天“ 穿着新鞋走老路”,课堂上就出现了“ 一言堂”,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是“ 老子天下第一”,所以就出现了话语霸权。( 3)语言欠思量。有的老师并不是有意要伤害学生,只是在评价语言的表达上缺乏认真思考,随口说出,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致使学生受了伤害自己 还不知道。
三、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实施建议与措施
1、仔细倾听,给评价添一些“情” 昧
说话是一种能力 ,倾听是一种道德 。教师要学会“ 倾听“ 并不仅仅指听清学生的每 一次发言 ,它的内涵意味着教师心里装着学生 ,要真正把自己看做是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敢说话,敢说真话。我们要和学生 “ 平等对话 ”,认真地倾听,并热情地回应 ,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对调皮生的课堂评价,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做起。后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的认同 ,更需要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这样的学生,我常常真诚地说 :“ 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能正确地读出这一段话,真不错 !如果你再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流利。”“ 你读得很认真 , 你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很了不起 !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 ,人人都需要他 人的鼓励 ,这种亲切、明朗 、热情 洋溢的充满“ 情“ 味的评价 ,不仅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激发了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使他们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二、评价语言多样化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 ,如沐春风 。
1.融入情景语进行评价
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反馈,这一方法可多用于朗读评价中 。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 荷叶圆圆》 一文时, 一个学生大大方方地走 上讲 台读 :“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小鱼儿说 : ‘ 荷叶是我 的凉伞 。’ 小鱼儿在荷叶下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 ( 学生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 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 嗬——主动上台 ,好潇洒呀 !不过你这‘哗一一 哗一一 ’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 !你能把大鲨鱼变划 \ 鱼儿吗? ’等生再读,手掌轻柔地翻动。老师说:“ 哎一 ! 这就是小鱼儿了!”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融入幽默进行评价
幽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博人一笑,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同时,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教师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进行评价,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 ,产生无穷魅力,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富有激励学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 一课 ,文中写到杂草被农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 :“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 。 老师笑了笑说 :“ 要么你的抗药性强 ,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于老师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 ,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 ,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 , 这次读出了效果 。这样 的评价是教 者根 据特定 的环境 随机引发的,委婉、 风趣、 幽默、 形象而又极富启发性 , 在这种语言的激励下 , 学生兴趣盎然 , 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3.融入修辞语进行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评价内容直观化 ,变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如指导学生读《闪动的红星》一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 那甜甜的声音仿佛是沁人心脾 的春风 。” 一位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 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这一评价看似随手拈来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却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欢快的情绪,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语言的美、语文的美。
三、让评价富有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理解和价值的差异性 ;“有创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和 再创造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后 ,往往以“ 读得好”、“ 真不错 ”一概而论。这样泛泛的评价,学生听起来茫然不知所以然,而一些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狭隘的“ 尊重”换来的是无尽的“ 伤害”,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这样,课堂不再是机械僵化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自然真实地宣泄。课堂评价,
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 ,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四、评价要恰如其分,掌握分寸。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握好一个“ 度”,在评价时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据,不简单地说声“ 好 ”就了事 ,也不简单地 以“对”或“错”来判断 ,而应恰如其分地给以褒奖,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 ,或者言过其实。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要用“ 一把尺子”,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 励。注意保护的自尊心。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评价语言, 进行有效地激励。
总之 ,本人认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针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 ,乃至错 误 的回答等,巧妙、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或激励赏识 ,或因势利导 ,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 山, 攀 登情感的高山 ,攀登思维的高山 ,攀登人格的高山,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之间形成良性 互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 ,焕发新鲜 的生命的气息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 ”这一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吴元甲.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