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英:居家养老服务闭环模式促进老有所依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建英

  徐建英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就业服务有限公司里是出了名的爱学习,每次家政服务中心举办培训班,她都是第一个报名,并且总能把证考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徐建英本身对学习新技能充满兴趣,另一方面她也是为了近距离了解家政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阿姨们的学习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徐建英在公司家政服务部工作,同时是娄葑街道人力所妇联执委。2014年刚接触居家养老服务时,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跟着老师从最基础的家政工作学起。那时徐建英面对的不仅是全新的工作领域,还有从未接触过的服务对象,压力可想而知。
  记得一个炎热的夏天,徐建英接到一位老奶奶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无助又有些胆怯的声音令她至今记忆犹新:“小徐吗?我家煤气灶坏了,今天不好烧饭了,我可怎么办呀?”徐建英赶到现场一看,煤气灶已经老旧得不能修了,只能买新的。老奶奶执拗地要求买一个跟原来一模一样的,为此,徐建英顶着烈日辗转几家商场、超市,好不容易找到一款外型差不多、性价比也较高的煤气灶,送到奶奶家安装调试好。看着煤气打上火,老奶奶握着徐建英的手谢了又谢。一瞬间,徐建英心里被满足感、幸福感填满了,坚定了在居养服务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因为做事负责、细致,没多久徐建英就被调任管理层,主要负责对接街道内老人的需求,再安排阿姨上门服务。这是个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的调度角色,一方面她要掌握街道失独、失能老人的情况,包括家庭、性格、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还要熟悉每个阿姨的特点、专长,根据她们的能力进行分配。有的老人喜欢在家中宴请客人,徐建英便会安排烧得一手好菜的巧手阿姨上门;有的老人对家居清洁要求高,徐建英则会安排一个既细心又耐心的阿姨……
  日常工作对徐建英来说有苦也有甜,她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接打电话。“小徐啊!你这次安排的阿姨很好,我很满意,谢谢!”得到老人的肯定,徐建英心里倍感安慰。但也会遇到语氣不好,连打几次电话要求换阿姨的情况,工作久了,徐建英了解独居老人的脾气,大多有求必应。
  晚上,阿姨们忙完了,徐建英下班后又会接到她们的来电。有的老人会对阿姨出言不逊,受过专业训练的阿姨默默把委屈咽下,回头找“徐老师”诉诉苦。徐建英会上门去跟老人耐心沟通讲道理,也会耐心劝抚阿姨,尽量调解两方矛盾。徐建英自认并不擅长沟通,工作五六年下来,她却逐渐变成了人人都爱找她说理的“老舅妈”。苏州人惯把善于调解纠纷的人称作“老娘舅”,因此,徐建英的同事都喜欢亲切地唤她“老舅妈”。
  娄葑街道是园区开发建设挖起第一锹土的地方,当年动迁的3万居民中有不少人已经步入老年,23万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25%左右。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徐建英和团队大量走访,深入调研,密切掌握他们的需求。大部分动迁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徐建英便在招聘阿姨的标准中添加是否会说方言;不少老人因腿脚不便住在车库里,排水不畅导致衣物清洗困难,徐建英便向公司申请买回洗衣机和烘干机,将老人们的待洗衣物拿回来洗熨;发现不少老人不会用手机,公司就订购了一批可供老人一键呼叫的手环和项圈,方便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爱心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是娄葑街道着力打造的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闭环模式中的重要一环。这一模式由“1+5”爱心系列公益项目组成:“1”即爱心呼叫中心,可直接接收到老人们的需求并对接志愿者上门服务;“5”是指爱心厨房、爱心应急、爱心送医、爱心助洁和爱心关怀五项服务。通过这一闭环模式,街道符合条件的老人除大病就医以外,居家养老的所有需求均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足不出户幸福养老。
  爱心厨房是这一模式的开篇之作,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于今年5月第一时间上线。老人午餐时间比较早,厨房团队每天早早备餐,为了保温还专门定制了双层不锈钢保温桶。为了让老人们吃得放心,餐盒还装上了密封防拆环,确保送到老人手中的饭菜是未被打开过的。每天上午9点多,爱心企业的快递小哥准时将餐品按照5条爱心线路送到24个社区,由社区爱心志愿者接力,把午餐送到每位老人的饭桌上,由此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志愿助力的多元共建模式。
  对居家养老服务了解得越深入,徐建英和妇联的伙伴们越觉得这是一条必须长久踏实走下去的路,她们需要规划宏观层面上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也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问题。想到能让街道辖区内的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她们便从不觉得辛苦,干劲十足。
     Q&A
  Q: 在对阿姨的培训上,有哪些措施?
  A:家政服务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实训基地,所有阿姨都要在这里参加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后颁发实训证,然后才能持证上岗。目前,园区对家政阿姨的服务需求比较大,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我们会根据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培训。比如,针对园区内的涉外家庭,或对生活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家庭,我们会安排阿姨参加西点培训、中式烹饪培训等,从初级到中级阶梯式展开,最终实现精准服务。
  Q:如何让你服务的老人们更好地享受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好处?
  A:娄葑街道居民中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他们能否幸福生活、是不是也步入了小康,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娄葑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闭环模式“1+5”爱心系列公益项目,就是要让老人们都能幸福养老。我们正在持续发力的爱心厨房、爱心应急、爱心送医、爱心助洁、爱心关怀等项目,疏通了公益爱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脉络,把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更多倾向于为老服务,努力让娄葑老人真正享受到小康社会的美好。
其他文献
李笑苏  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桥开发区,凌霄花爬满了建筑的外墙,从总经理李笑苏的办公室望出去,是江南的氤氲水气。李笑苏坐在落地灯旁的沙发上,灯光透过丝罗做的灯罩,洒下一抹桔黄色的温暖。江南雨季是苏李笑苏最喜欢的时节。她说一边听着雨声,一边翻看罗的传统纹样,有一种诗意的浪漫。  李笑苏18岁高中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吴县丝织二厂,从一线挡车工做起,一干就是8年。凭借踏实肯干,她
期刊
每个人记忆里都会有一些不那么开心,不那么阳光的片段。心烦的时候也都曾想过,如果能清理掉这些“不良”记忆,我们是不是就能活得更快乐,更自信,更成功?  借助些许魔幻色彩,清理记忆这事在《订书匠》中得以实现。通过主人公传奇、浪漫的成长故事,英国作家布里奇特?柯林斯带着我们来了一场关于“记忆清除”问题的大讨论。  主人公艾米特和卢西恩是两个青春洋溢的少年,他们这个年龄应该还没有什么不良记忆需要清理。但在
期刊
張莉  “杨老师,您现在一切都好吗?还记得我吗?我是刘小娟啊。”“小娟,老师记得你啊,你现在怎么样了?”“挺好的,杨老师,我心里一直很感激您当年对我的帮助……”多年后,张莉依然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初中时的一个周末,她陪母亲在乡镇集市上碰到母亲当年的一个学生,因其家庭贫困,母亲便常常资助对方,直到小学毕业。  张莉的母亲是一名乡镇小学老师,资助过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她跟张莉常说的话是:“家里条件不好的
期刊
陆梅芳  公益这件事,陆梅芳已经坚持了多年。  陆梅芳的父亲过去是自来水公司职工,天生热心肠。上世纪80年代末,苏州小区开始改造卫生间,邻居都来请老陆帮忙,他二话不说就提着工具箱出门;冬天水表被冻裂,老陆又是随叫随到。邻里间人情味很浓,谁家有个难事大家都会互相帮衬。在爱中长大,陆梅芳觉得,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读大三时,陆梅芳第一次正式接触公益。作为一个土生
期刊
《被统治的艺术》  【加】宋怡明 著  钟逸明 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  【英】马克·布莱克 著  陈震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从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现场八方”演唱
期刊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已经劳累了,可以稍稍安乐了。在《礼记·礼运》中,古人将“小康”与“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理想。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康,是糠的本字。康字古形为:下部为米,意为腹中有粮;中部为左右两只手,上部为所举之牛。整字涵义为吃得饱饭,力能举牛,
期刊
初读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会让人误认为这是一位潜心工作的博物学家,为了田野观察而离群索居,不厌其烦地向没有时间停下脚步看一片树叶的都市居民兜售好奇心。  作者素来拒绝“自然文学”这个标签,其作品历来呈现的面貌与自然有着深切的联系,但像这样的想象未免贫乏。当整个人类社会连同作者本人都消隐在文字的背后,与其将作者想象为博物学家或环保主义者,不如说这实际是一种上帝视角,是一位没有性别、年龄差别,
期刊
知道岜农,缘于他的一本书《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封面上,一弯橙红色的月牙,一个绿衣男人的背影,吸着烟,戴着一顶火黄色的帽子,好似麦田里的梵高,孤独、沉默但又流淌出无比自怡的气息。  岜农,是一个住在广西南丹山里面的农民。岜在壮语里读作Bia,意思是石头山。他同时也是一位民谣歌手。半农半歌,是对岜农最合宜的写照。  不久前,央视播放了一部音乐系列纪录片《踏歌行》,聚焦了七组民谣音乐人,他们像扎根
期刊
趙娟  2020年初夏的一天,位于常州市西夏墅镇梅林村的一块用栅栏围起来的小菜园里,一位干练洒脱的女性手拎菜篮走在青砖小路上,时而摘几颗西红柿,时而瞧瞧黄瓜,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这位女士就是常州市小菜园农业发展中心董事长、常州市双学双比女能手联盟秘书长赵娟。  谈起这块小菜园,赵娟打开了话匣子:“这是2018年3月常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建设的第一块小菜园。这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菜园,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一
期刊
朱亚琴  宜兴人使用紫砂制壶始于明代,数百年间名家辈出。与师出名门的制壶人不同,饮露山房紫砂艺术馆馆长朱亚琴却是自学成才。朱亚琴说,制壶的过程也是她沉淀自己的过程。多年来,她把对生活的理解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她的作品造型简约、线条流畅,追求含蓄与内敛,无论是方器还是圆器,都极具生命力。  朱亚琴生于江苏宜兴,毕业后在宜兴电子器件总厂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兴起茶文化热,十分青睐宜兴紫砂壶。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