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方法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小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方法,建议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进入主题”“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后实践”等课堂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我们小点儿声》 噪音 公共场所 文明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72-02
  公共意识是公共精神的内核,而公共精神是以公共生活中的普遍价值为核心的一种道德品质。当前社会中,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牢固思想道德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性显著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精神文明意识的重任。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小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教材分析
  《我们小点儿声》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对应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的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养成懂礼貌、守秩序的文明习惯。教材第一部分内容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运用图片及文字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图文案例引导学生反思,启发学生“做个小小‘调音师’”,在公共场所自觉减少噪音;第三部分通过“这里也要小点儿声”场景的展示,让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保持安静”的提醒標志,懂得在这些场所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2.知道在某些没有提醒标志的场所也要保持安静;
  3.懂得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养成遵守秩序、维护公共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校外公共场所图片、课后实践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小点儿声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我们小点儿声》,同学们先自己默念一遍课文。
  (生默念课文,中途师假装大声咳嗽、用力拉凳子、大力开关教室门)
  师:刚才你们在默念课文的时候,老师发出的声音你们听了感觉怎么样?
  生1:拉凳子和关门声非常刺耳。
  生2:太吵了,影响我们没法专心看书。
  师:这时候,你们最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呢?
  生(齐答):老师小点儿声。
  师:噢,小点儿声,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的题目吗?大家再继续默读一下课文,老师这次安静一点,看看谁能快速地读完。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在安静的环境下出现噪音、杂音的不和谐,再通过嘈杂到安静的教室环境转换,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初步感受保持教室安静的重要性,引出新课的主题。
  (二)进入主题:做个小小“调音师”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大声喧哗是不好的行为,那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声喧哗的行为还是随处可见呢?想一想噪音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调查统计,觉得是下面的原因的请举手。
  1.我嗓门大,习惯了大声说话。(4人)
  2.别人都说大声,我说小声听不见自己的声音。(7人)
  3.我想说大声让别人都听见。(21人)
  4.我生气所以大声叫。(3人)
  5.我高兴时,说话会越说越大声。(17)
  6.其他(有人补充了“公共场合太多人了,不大声说话别人听不到”,有人补充了“大家都大声说,我也大声说”)。
  师: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自觉地大声说话,或者是因为环境嘈杂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教室里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现在我们请两组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大家都当一回“调音师”,看看怎么说话才是正确的。
  (第1组:一名学生扮演老师,一名学生扮演学生。老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非常小,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第2组:小组4名成员就一个学习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声音较大,中间产生不同意见更是发出激烈的争吵声)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给这两组同学调一下音。
  生1:第1组回答问题的同学声音应该大一点,就像我现在说话的音量。第2组的同学讨论问题时应该降低音量,只要在小组范围内听见就行。
  师:说得好。还有谁也想说一说?
  生2:第2组同学讨论遇到问题时,不能大声争论,要不然会影响其他同学。
  师:大拇指送给你,你很细心,考虑到了不影响其他同学。
  师:小声说话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声说话也是讲文明的一种表现。除了在教室,在其他公共场所,我们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调音师”。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发出噪音的原因,启发他们遇到类似情况,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学习:认识噪音的标志
  师:教室是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有利于大家学习。在其他的公共场所,我们也要保持安静。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忘了说话要小点儿声,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醒我们呢?
  生1:看提醒标志。
  师:没错。一些要求保持安静的场所都会贴有“请不要大声喧哗”或“保持安静”的标志,如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现在请大家看白板上展示的标志,等会我要请同学上来找一找哪些标志是禁止喧哗、禁止噪音的标志。
  课件展示如下几幅标志图:
  师:大家都能正确找出“请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标志。当我们看到这些标志时,就要放轻脚步、降低音量、减小动作幅度、手机调成静音。   师: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在课桌上或在教室的墙壁贴一个“静”字,时刻提醒自己动作要轻柔、说话要小声。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拓展到社会生活,呈现三个常见的贴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場所,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标志,并明白标志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这儿也要小点儿声
  师:有一些地方并没有贴警示标志,但也需要我们降低音量。大家讨论一下这样的地方具体有哪些。
  (生讨论3分钟)
  师: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一说理由。
  生1:公交车、餐厅、教室外的走廊,因为这些都是公共场所。
  师:那在家里可不可以大声讲话、跺脚、拍球、用力挪动桌椅?
  生2:不可以,因为会吵到楼下的邻居。
  师:你能为邻居着想,是个细心的孩子。(师朝他竖起大拇指)
  (课件出示博物馆、电影院、列车、餐厅、商场、商品楼房等图片)
  师:在以上提到的这些场合,大家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却听到别人喧哗、吵闹,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小小“调音师”的职责呢?
  生2:礼貌地告诉他要小声点。
  生3:首先自己要保持安静,可以轻声提醒他,也可以用动作提醒他,比如做一个“嘘”的动作。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延伸到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社会公共场所,并展示常见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应该控制音量,尽量不打扰到别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感,让他们知道不但自己要小点儿声,也要提醒别人小点儿声。
  (五)课后实践:一起来行动吧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点儿声,尽量保持安静,做个讲文明的好学生。那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不能做到呢?老师设计了一个表格,大家一起记录一下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表现吧。
  【设计意图】设计该表格让学生填写,一方面能让他们有意识地关注日常生活中各种公共场所噪音的存在;另一方面时刻提醒他们自己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声,养成遵守秩序、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的学校集体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共意识,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还不能完全遵守“社会公约”,未能树立在公共场所要关顾他人的责任意识。
  声音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密切接触到的内容,也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这给本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采取了情境创设、角色体验、实践探究等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加强认知。但要让学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不是通过一次授课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要经过长期的教育渗透。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内化、固化,才能最终形成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在此后的教学或者生活中,要有意识地继续进行公共意识的培养。
  【作者简介】李涛(197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思品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为例,建议教师从了解学情、设计目标、实施教学、评价目标、调整策略五个方面展开九年级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激励性、中枢性、评价性作用,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复习课 教学目标 设计 达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24-04  崔允漷教授说过,教学目标既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南宁市第四中学耕耘社的创始人王云高的访谈及围绕访谈成果开展的艺术创作活动为例,论述“耕耘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提出明确访谈目标,厘清口述校史课程开展的意义;熟练掌握访谈技巧,加深对耕耘文化的理解;开展艺术创作,探索“耕耘文化”新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口述校史 艺术实践 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52
期刊
【摘要】本文以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为例,论述构建“135 N”体验融合式家校共建德育策略:以“一个长效机制”加强家长的参与体验意识、以“三级菜单培训”提升家长的参与体验技能、以“五有活动课程”确保家长参与体验的实效、以“N个校社效应”推动家校德育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体验融合式 家校共建 德育 “135 N”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时代发展联系起来,使校园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学生发展需求,调整学生培养目标;调整文化建设方向,建立校园信息化系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形成文化学习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 校园文化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教学为例,论述基于问题进行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展开合作探究,主动建构起学科的核心知识概念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问题设计 项目化学习 绘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78-02  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学习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教学形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缺乏“语文味”等问题,论述采用五步教学法流程构建初中文言文种子课的策略,建议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课中读通文意、理解字词,研读文本,理解内涵;课后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种子课 五步教学流程《孙权劝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要】本文以《邓稼先》教学为例,论述以精读打开学生认知通道的策略:紧扣矛盾点,内外验证,体悟文本深层意蕴;聚焦数字,串联文本,探寻内生价值;依托副词,在品味鉴赏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精读 认知通道 矛盾 数字 副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76-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由邓稼先的挚友、著名物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为例,阐述依托校本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四种方法:在联结中推进、在展示中推进、在解疑中推进、在成长中推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推进课 联结 展示 解疑 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65-03  2017年起,我校开始进行“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的研究,构建了一套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文言文《桃花源记》课堂教学为例,从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生成、有效板书四个方面论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导入 有效提问 课堂生成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74-02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始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复习教学重“知识”、轻“学情”,重“练习”、轻“梳理”,重“纠错”、轻“反思”,重“深度”、轻“关联”等问题,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复习为例,论述通过问题驱动开展小学数学复习的途径,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问题驱动 复习课 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