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学生变审美情感为审美创造,激励学生朝更高的审美目标迈进。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审美能力
美源于生活,但当它被表达出来时,便带上了表达者的几分主观色彩,因而,相同的景致,在不同人的眼里往往会被带上不同的感情。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显的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被人引导着去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意象中培育自己的美感。因而,身为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文学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帕克就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读来或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或使人掩卷后凝神深思,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陶醉其中,随处有实施美育的机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它使我们精神振作,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学是按照规律去体验美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意境和形象等方面去体验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人情之美、意境之美、人物形象之美。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以优美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屹立于文化艺术之林,赢得人们的喜爱。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去体味语言之美。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心智结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通过学生对文情的感悟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素质。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氛围。一轮明月、几滴梧桐雨,一支芦管、几朵牵牛花,都能营造出美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朗读等各种手段,使学生学会真正领悟作家创造的意境,去体验美,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扩展、延伸。文章因为人物形象而丰满多才,教师要让学生去体验人物形象,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鲜明的形象,比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阿Q,还有他刻画的一系列的麻木的国人,都使我们感觉到那个社会的黑暗,还可以使我们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产生一定的同情。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美的东西不是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而是在一波一折的故事情节之中再现给学生的,它蕴含着人物、事件许许多多美的特性,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去品味,去发掘,并通过各种故事情节所表现的行为思想,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言行准则,衡量自己,教育自己,约束自己,在万千的社会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评价与审美的能力。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一文时,我把网络中有关海伦与生命抗争,不服输,在逆境中一次次战胜病魔,战胜自己,走向人生的辉煌生活片段剪辑、连缀起来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海伦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体会到了“风雨之后是彩虹,要见彩虹必须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的道理,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启发。
四、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是一望而知的,一看便懂的,需要前后分析才能看出来。初中语文教材多数是短篇的记叙文、散文、小说,也有从长篇名著中节选出来的,结构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既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领略文章的表达之妙,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求异思维。比如:都德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通过“再也不能”“多么懊悔”“那么讨厌”“那么重”“老朋友”“舍不得”“再也不能看见”“忘了”等词语形象生动,笔触细腻地揭示了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急剧的变化: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对过去逃学的懊悔,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尤其是语段中的几个惊叹号,更强烈地表现出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深沉感情。
五、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
作文,是学生审美表达和审美创造的具体体现之一,可以从中感受学生的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审美思维和审美技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学生变审美情感为审美创造,激励学生朝更高的审美目标迈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然后用美的语言来塑造美的形象,歌颂美的情操。例如:暑假里,几个学生一起随旅游团去旅游,饱览了奇丽之景,由衷地感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如有人把此行写下来,这就使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美,抒写了自然美。这虽是简单的舉例、狭隘的理解,但笔者认为写作过程是作者体验生活、审视生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这就是审美教学所达到的高级阶段。
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是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渴望,这是语文教学的积极价值观。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多关注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一定会变成生机盎然的“百草园”。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审美能力
美源于生活,但当它被表达出来时,便带上了表达者的几分主观色彩,因而,相同的景致,在不同人的眼里往往会被带上不同的感情。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显的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被人引导着去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意象中培育自己的美感。因而,身为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文学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帕克就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读来或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或使人掩卷后凝神深思,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陶醉其中,随处有实施美育的机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它使我们精神振作,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学是按照规律去体验美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意境和形象等方面去体验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人情之美、意境之美、人物形象之美。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以优美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屹立于文化艺术之林,赢得人们的喜爱。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去体味语言之美。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心智结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通过学生对文情的感悟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素质。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氛围。一轮明月、几滴梧桐雨,一支芦管、几朵牵牛花,都能营造出美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朗读等各种手段,使学生学会真正领悟作家创造的意境,去体验美,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扩展、延伸。文章因为人物形象而丰满多才,教师要让学生去体验人物形象,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鲜明的形象,比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阿Q,还有他刻画的一系列的麻木的国人,都使我们感觉到那个社会的黑暗,还可以使我们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产生一定的同情。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美的东西不是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而是在一波一折的故事情节之中再现给学生的,它蕴含着人物、事件许许多多美的特性,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去品味,去发掘,并通过各种故事情节所表现的行为思想,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言行准则,衡量自己,教育自己,约束自己,在万千的社会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评价与审美的能力。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一文时,我把网络中有关海伦与生命抗争,不服输,在逆境中一次次战胜病魔,战胜自己,走向人生的辉煌生活片段剪辑、连缀起来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海伦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体会到了“风雨之后是彩虹,要见彩虹必须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的道理,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启发。
四、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是一望而知的,一看便懂的,需要前后分析才能看出来。初中语文教材多数是短篇的记叙文、散文、小说,也有从长篇名著中节选出来的,结构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既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领略文章的表达之妙,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求异思维。比如:都德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通过“再也不能”“多么懊悔”“那么讨厌”“那么重”“老朋友”“舍不得”“再也不能看见”“忘了”等词语形象生动,笔触细腻地揭示了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急剧的变化: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对过去逃学的懊悔,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尤其是语段中的几个惊叹号,更强烈地表现出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深沉感情。
五、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
作文,是学生审美表达和审美创造的具体体现之一,可以从中感受学生的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审美思维和审美技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学生变审美情感为审美创造,激励学生朝更高的审美目标迈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然后用美的语言来塑造美的形象,歌颂美的情操。例如:暑假里,几个学生一起随旅游团去旅游,饱览了奇丽之景,由衷地感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如有人把此行写下来,这就使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美,抒写了自然美。这虽是简单的舉例、狭隘的理解,但笔者认为写作过程是作者体验生活、审视生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这就是审美教学所达到的高级阶段。
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是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渴望,这是语文教学的积极价值观。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多关注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一定会变成生机盎然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