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那么,究竟该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会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讲述,那学生的认知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我们都知道数学复习课上概念知识的简单重复是枯燥而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所谓“以题代纲”,就是不经过梳理知识点框图,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看到题目就能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起来,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述好得多。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贴近实际,专题复习。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審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的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那么,究竟该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会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讲述,那学生的认知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我们都知道数学复习课上概念知识的简单重复是枯燥而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所谓“以题代纲”,就是不经过梳理知识点框图,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看到题目就能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起来,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述好得多。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贴近实际,专题复习。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審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的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