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普遍存在脱离实际和理论化程度高等问题,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存在形式单一和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等不足,且就业指导启动时间相对滞后。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将阻碍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就像一盏明灯,其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的质量。因此,就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心态去择业和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非常高,具体表现为幻想在毕业之后能迅速找到一份清闲且收入又高的工作。可是当今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年轻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竞争与挑战。其次,要帮助学生走出职业误区。笔者在调查中偶然发现,就业指导中心很多的就业信息发布后就石沉大海,后经访谈了解到这些就业岗位因专业不对口以及就业地域偏远等原因,无法吸引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就业指导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骑马找马”的就业思想,与其等待不如先上岗积累工作经验,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增加筹码,同时还要让学生真正懂得“360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专业不对口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的空间,要坚定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的信念。
二、重视学生就业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得到反映。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第一次进入就业环节,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惑,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便会影响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是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所以处于就业期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活动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等形式来进行疏导。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个性心理问题,技工院校在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时,对于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要开展一对一且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疏导问题学生的心理,达到树立自信、增强自主意识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访谈室,组建包括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专家在内的专业队伍,将就业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专项工作来开展,切实帮助准毕业生走出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误区,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三、丰富就业指导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开设的目的在于延伸理论课堂,通过实践将课堂内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样,就业指导本身就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要达到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借助第二课堂开设实践性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首先,要加大第二课堂的比例。目前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理论层次,即使开展第二课堂活動,也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发挥第二堂课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进而加大其在整个就业指导环节中的比重,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其次,深化就业指导的效果。就业指导中心每开展一次讲座或者报告,相关部门及学生社团都要积极跟进,趁热打铁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巩固就业指导的效果,同时也提供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最后,古人云“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学生在校内获得的经验依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因此,学校一方面需要不断寻找优质的基地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进入实习与实训基地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完成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目标。
四、保证就业指导的社会参与度
就业指导是一种社会程度很高的工作,必须时刻把握社会与市场的动态,与时俱进地调整就业指导的内容,以达到与市场需求同步的目的,保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因此,技工院校要改变闭门造车的被动局面,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邀请政府、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从宏观的层次为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技工院校也要主动出击,走进社会和用人单位,去倾听企业的意见,去了解行业的需求,在实践中检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开展座谈会,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校内校外的共同配合,技工院校可以更加科学地开展人才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工作,并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适时调整就业指导的内容,努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近些年来,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无法按时就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多途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有能力的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倍增效应带动一部分的学生甚至是社会人员就业。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定义为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成为岗位的原始创造者。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结合这一特色,应注重并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要求达到一定的教学时数,同时安排专业的教师或者聘请有经验的创业导师授课,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开展如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高峰论坛等有关创业的活动,在浓厚的氛围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创业的动力。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优秀学生,可以成立创业团队,参加诸如“创青春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级别的创业比赛,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工作,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以创办“创业孵化园”等项目,在学校层面为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园也可以作为学校宣传创业思想的主阵地,使全校学生都能受到浓厚创业氛围的感染。单纯强调指导的就业工作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规则。
总之,技工院校必须全面更新就业指导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意识,由原来的被动等待改变为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就业市场,利用各种途径展示和推介优秀的毕业生,在学生就业方面始终把握主动权,不断将就业工作推向新的高峰。技工院校需要主动走向就业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报纸报刊等先进的传媒工具,广泛宣传毕业生的特色,充分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建立越来越多的长久型就业基地,保证就业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就像一盏明灯,其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的质量。因此,就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心态去择业和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非常高,具体表现为幻想在毕业之后能迅速找到一份清闲且收入又高的工作。可是当今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年轻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竞争与挑战。其次,要帮助学生走出职业误区。笔者在调查中偶然发现,就业指导中心很多的就业信息发布后就石沉大海,后经访谈了解到这些就业岗位因专业不对口以及就业地域偏远等原因,无法吸引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就业指导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骑马找马”的就业思想,与其等待不如先上岗积累工作经验,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增加筹码,同时还要让学生真正懂得“360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专业不对口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的空间,要坚定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的信念。
二、重视学生就业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得到反映。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第一次进入就业环节,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惑,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便会影响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是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所以处于就业期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活动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等形式来进行疏导。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个性心理问题,技工院校在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时,对于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要开展一对一且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疏导问题学生的心理,达到树立自信、增强自主意识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访谈室,组建包括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专家在内的专业队伍,将就业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专项工作来开展,切实帮助准毕业生走出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误区,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三、丰富就业指导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开设的目的在于延伸理论课堂,通过实践将课堂内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样,就业指导本身就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要达到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借助第二课堂开设实践性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首先,要加大第二课堂的比例。目前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理论层次,即使开展第二课堂活動,也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发挥第二堂课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进而加大其在整个就业指导环节中的比重,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其次,深化就业指导的效果。就业指导中心每开展一次讲座或者报告,相关部门及学生社团都要积极跟进,趁热打铁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巩固就业指导的效果,同时也提供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最后,古人云“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学生在校内获得的经验依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因此,学校一方面需要不断寻找优质的基地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进入实习与实训基地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完成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目标。
四、保证就业指导的社会参与度
就业指导是一种社会程度很高的工作,必须时刻把握社会与市场的动态,与时俱进地调整就业指导的内容,以达到与市场需求同步的目的,保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因此,技工院校要改变闭门造车的被动局面,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邀请政府、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从宏观的层次为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技工院校也要主动出击,走进社会和用人单位,去倾听企业的意见,去了解行业的需求,在实践中检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开展座谈会,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校内校外的共同配合,技工院校可以更加科学地开展人才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工作,并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适时调整就业指导的内容,努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近些年来,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无法按时就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多途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有能力的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倍增效应带动一部分的学生甚至是社会人员就业。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定义为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成为岗位的原始创造者。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结合这一特色,应注重并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要求达到一定的教学时数,同时安排专业的教师或者聘请有经验的创业导师授课,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开展如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高峰论坛等有关创业的活动,在浓厚的氛围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创业的动力。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优秀学生,可以成立创业团队,参加诸如“创青春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级别的创业比赛,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工作,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以创办“创业孵化园”等项目,在学校层面为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园也可以作为学校宣传创业思想的主阵地,使全校学生都能受到浓厚创业氛围的感染。单纯强调指导的就业工作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规则。
总之,技工院校必须全面更新就业指导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意识,由原来的被动等待改变为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就业市场,利用各种途径展示和推介优秀的毕业生,在学生就业方面始终把握主动权,不断将就业工作推向新的高峰。技工院校需要主动走向就业市场,让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报纸报刊等先进的传媒工具,广泛宣传毕业生的特色,充分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建立越来越多的长久型就业基地,保证就业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