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门》的启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喜欢纪德的小说《窄门》。“窄门”是从《圣经》中的一句话引申来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故事说的是两个极富宗教熱情的青年杰罗姆和阿莉莎相爱,他们在情书中相互勉励,希望离上帝更近。阿莉莎在与杰罗姆柏拉图式的爱情交往中,她那带着神秘主义色彩的信仰不断发展,最终相信通向天国的窄门确如《圣经》所说不能容二人同时通过,认为自己爱上帝更甚于爱杰罗姆,并且相信杰罗姆也是如此。然而杰罗姆并非像阿莉莎所想的那样。我看《窄门》这本书的英译本,也看卞之琳翻译的《窄门》,其中杰罗姆和阿莉莎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而对这部分文字我特别喜爱,常常翻出来,反复读它。
  门已经锁上了,但里面的门闩并没有插牢,一推就开。我用肩胛轻轻将门顶开,正要往里闯……就在这时,我听到一阵脚步声,连忙跑到墙的拐角处躲了起来。
  虽然我并没有看清楚从花园里出来的是谁,但凭着声音和感觉,我知道这是阿莉莎。她向前走了两步,轻声唤道:“是你吗?杰罗姆……”
  我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仿佛心脏都停止跳动了。她见没有动静,便大声重复一句:“杰罗姆,是你吗?”
  听着她那情真意切的呼唤,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一下子便跪倒在地上。她见我没作声,便向前走了几步,绕过墙的拐角,向我走来。我突然感到她就在我面前——我用手捂着脸,不敢马上看她,过了好一阵才将她那柔弱的手捧起来狂吻。她俯下身来对我说:“你干吗藏起来?”她说得那么简单,就好像三年分别只是几天前的事似的。
  “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一直在等你。”
  “等我?”我感到非常意外,不由得带着疑问的口气重复了一句。
  她见我仍然跪在地上,便说:“我们到长椅那儿去吧……是的,我知道我还会见你一面的。最近三天,我每天晚上都到这里叫你的名字,就像今天晚上一样……你为什么不答应?”
  “要不是被你撞上,我可能连见都不见你就走了。”我冷冷地说,尽量克制着内心的激动,不让自己像开始时那样垮下来。
  “我只是路过勒阿弗尔,我打算到林荫路上走一走,围着花园绕一圈,再到泥灰场里那张长椅上歇一会儿,因为我想你有时还会来坐一坐的。然后……”
  “你还是看看我这三天晚上读的是什么吧!”她打断了我的话头,将一包信件递到我手中。我认出那些都是我从意大利写给她的信,直到这时我才抬起眼睛看她……太阳就要落山了,忽然一片乌云飞来将它挡住,过了一会儿它才重新出现在地平线上。落日余晖给空旷的田野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色彩,一时间竟把我们对面那个狭窄的山谷照得透亮。我默默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象,直到太阳已经消失了,我还呆呆地望着,仿佛身上仍旧沐浴着金色的霞光。我感到自己滿脑子怨恨全都烟消云散了,只觉得心中充满了爱。
  我为什么抄写《窄门》中的这部分文字?因为我认为,我曾经爱过的那位女孩,也许和阿莉莎一样,她相信“那门是窄的”,两人不能同时进去。当然可能我的这种想法是全然错误的,但我愿自己是真诚地作如是想。我多次读上面引用的那部分文字,每次读时都止不住落泪。上面那部分文字描写的是杰罗姆和阿莉莎的最后一次见面,而后不久阿莉莎就离开了人间。阿莉莎执着地相信那通往天国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她真诚地相信爱上帝和爱杰罗姆是不能并存的。读这部分文字时我虽然很感动,但我并不能理解。因为我没有如阿莉莎那样的信仰,我也没有如杰罗姆那种对“爱情”的执着。我想,《窄门》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一种对人类的爱,是对自我道德完善的追求,是一种对“悲剧美”的欣赏和对宗教虔诚气氛的感受。
  (刘 振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我们三代人》一书,王 青图)
其他文献
阿城姓钟,生于1949年的上半年,于是自我介绍说是从近代过来的人。王朔如日中天时,用高八度的音调说:“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史铁生拿我和他并列,真是高抬我了。我以为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我是极其仰慕其人。”王朔难得这么谦虚,为增加说服力,顺手将我也拖下水,“我脑子里有一个比喻,我和陈村是那种油全浮在水面上的,阿城是那种把油全撇开后只留下一汪清水的。” 
期刊
《续茶经》引《玉堂丛语》记:“愧斋陈公,性宽坦,在翰林时,夫人尝试之。会客至,公呼茶,夫人曰:‘未煮。’公曰:‘也罢。’又呼曰:‘干茶。’夫人曰:‘未买。’公曰:‘也罷。’客为捧腹,时因号‘陈也罢’。”  世人多烦恼,怕就是因个个都不肯“也罢”。  (刘 振摘自《今晚报》2016年11月24日)
期刊
我是来自日本的建筑师,平时住在北京。我想跟大家谈谈我对家的理解。  家应该是家庭的容器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年轻人春节的时候回老家,可能父母的家还在,但那已经不是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房子了,他们搬到了新的住宅楼里。而我现在回日本的老家,父母住的房子还是我小时候住的房子,我小时候学习用的桌子、睡的床都还在。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是一个缺少家的概念的群体
期刊
过去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叫作“风范”的东西,就是他们对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  风范听起來很抽象,按我自己的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从小读古书,不管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从而受到东方文明非常优秀的训练,使他们对人性有一种道德上的相信。  我们读古书,如《庄子》《老子》《论语》《中庸》《孟子》,基本上都是在谈人的定位,很少有技术、知识上的东西。因此,过去的知识分子在“人文”这个部分,基础深厚。后
期刊
     
期刊
胡蘭成有一本集外集《无所归止》,内有一篇《日本的风物》,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日本的器皿令人喜欢,尤其是托盘特别精美。招待客人的一碗茶与一盘点心必是放在托盘里端出来的,对自家人亦是如此,这就是礼。”  子贡舍不得在告朔礼上杀一只羊祭庙,孔子对他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看了《无所归止》所记,我竟被日本人这一个小小的托盘感动了,且更懂得孔子的“我爱其礼”了。礼,让人世端庄了些,温暖了些,好看了些。 
期刊
“纸上文章贵,毫端血泪多。”这是赵焕亭的诗句。1922年,他将武术改称为武功。原本帝王开疆平乱,方是武功。大家沿用他的概念,却忘了他。  他1922年开始写武侠小说,因总拿不到稿费,于1937年前后放弃。他的第一部小说叫《奇侠精忠全传》,寫乾隆、嘉庆年间事,开篇写个大雨天,两名四品武官躲在民宅屋檐下,不敲门入户——扰民失身份。  写一人考得了秀才,要承担公益,要损许多“不声不响”的钱——办事的路费
期刊
我去北大拜访金克木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那次我是赴京组稿的,因为5岁的儿子在家没人带,所以我以长见识为由让他随行。  从丁聪及金克木自己的文章推想,金先生一定是个儒雅、洋气又风流倜傥的人。有个传说,有一次他去赴一个很隆重的会,有位领导夸夸其谈且不知所云,别人都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唯獨他屁股未坐热即气宇轩昂地拂袖而去,可见他的狷介。  然而这些判断未必全对,他是个小个子的干瘪老头。天气未凉,他便
期刊
福楼拜觉得雨果有点粗俗,但也承认:“我们在有些人面前要欠身相让,说‘您先请’,雨果就属于这一类人。”于是在1862年,他等雨果的《悲惨世界》出版以后才发表自己的小说《萨朗波》。  在雨果面前要欠身相让,凭什么?有些青年可能会这样问。因为雨果确实很了不起。他天賦异禀又勤奋异常。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背诵25行至30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或贺拉斯的诗歌,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就把它们译成法
期刊
时间战场  2016年,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国民总时间(GDT)。  3年来,人均每周上网时长变化趋于平缓,稳定在每周26.5小时。估计极限的数字是,有10亿网民人均每天花5个小时上网。互联网可以开采的国民总时间,大概为18250亿个小时。  这将带来商业上的巨变。  第一,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  电影、视频、游戏、休闲、度假、直播,在时间维度上,它们都是竞争对手。  时间战场,变成了特别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