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用常见的生活物品,巧妙设计活动将“无形”之力在课堂中转换出来,教会学生用转换的思想去判断、品味、捕捉难以显现的力学现象,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生活教具;体验;力学;转换法
力学的学习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点,而力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给力学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何利用常见的生活物品,巧妙设计活动将“无形”之力在课堂中显示出来,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就需要用到转换法。虽然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掌握转换法的教学要求,但我想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把看不见的力转换出来,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力的存在,这堂课一定会在学生脑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刷毛刷,判摩擦
摩擦力的学习在力学的学习中是一个难点,不仅仅是因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判断方法不同,还在于摩擦力的方向不像重力、浮力、压力那么容易判断,要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必须先要判断研究对象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将摩擦力用转换的方法显示出来,会对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判断提供事实依据,也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活动1.1: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
如图1.1,在粗糙的纸上向左拖动毛刷,刷毛向右弯曲。刷毛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形变方向就是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结论:摩擦力确实存在。
活动1.2: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1.2,向左拖动纸片,毛刷相对于纸片向右运动,观察到刷毛向左弯曲,说明刷毛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1.3: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1.3,毛刷静止放在木板上,慢慢倾斜木板,观察刷毛弯曲情况,发现刷毛沿斜面向上弯曲。说明毛刷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结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小结:用一把生活中的毛刷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知识点的难度从简到繁,活动的设计由教师演示到学生操作再到小组合作完成,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难点。巧妙的取材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生活中的毛刷随处可得,也可以用牙刷代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完成相应的探究,真可谓是一把“魔法刷”。
2.压气球,品压强
教材用物体受到的压力作用效果来引出压强的概念,课本活动中提供了小桌、海绵(或沙子)、钩码等物品来探究物体受到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明显依靠学生观察海绵或沙子的凹陷程度來显现,能够达到活动的目的。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形变,领悟压力的作用效果,会让学生更深刻地品味压强的概念。
活动2.1:品味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如图2.1,一块玻璃板平放在多个气球上,不断增加人数,观察气球形变大小,人数不断增加,气球形变越明显,但不容易压破。说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活动2.2:品味受力面积的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如图2.2,一个人站在气球上不能把气球压破,而用笔尖只要施很小的力就能把气球戳破。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从而品味出压强的概念。
小结:
气球活动的设计亮点在于它的形变程度更容易亲身体验,学生会时刻关注着气球的形变程度,当人数不断增加,气球形变不断增大,学生的兴奋度就越激增,当玻璃板上已经无法再站下人时,气球仍未破裂,但形变已经非常剧烈,这样的亲身体验给课堂带来了新鲜感、刺激感,同时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终身难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转换法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会用他们的智慧,用转换的思想去判断、品味、捕捉难以显现的现象。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将生活中的刷子、气球、足球作为教具,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生活处处是科学,并将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提升,为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成长、终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左国荣.浅谈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学中的应用[A]《物理·教学研究》2019.
[2]张永林.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究·物理教学》2018.4
(作者单位:绍兴市元培中学)
【关键词】生活教具;体验;力学;转换法
力学的学习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点,而力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给力学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何利用常见的生活物品,巧妙设计活动将“无形”之力在课堂中显示出来,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就需要用到转换法。虽然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掌握转换法的教学要求,但我想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把看不见的力转换出来,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力的存在,这堂课一定会在学生脑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刷毛刷,判摩擦
摩擦力的学习在力学的学习中是一个难点,不仅仅是因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判断方法不同,还在于摩擦力的方向不像重力、浮力、压力那么容易判断,要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必须先要判断研究对象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将摩擦力用转换的方法显示出来,会对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判断提供事实依据,也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活动1.1: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
如图1.1,在粗糙的纸上向左拖动毛刷,刷毛向右弯曲。刷毛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形变方向就是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结论:摩擦力确实存在。
活动1.2: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1.2,向左拖动纸片,毛刷相对于纸片向右运动,观察到刷毛向左弯曲,说明刷毛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1.3: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如图1.3,毛刷静止放在木板上,慢慢倾斜木板,观察刷毛弯曲情况,发现刷毛沿斜面向上弯曲。说明毛刷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结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小结:用一把生活中的毛刷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知识点的难度从简到繁,活动的设计由教师演示到学生操作再到小组合作完成,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难点。巧妙的取材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生活中的毛刷随处可得,也可以用牙刷代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完成相应的探究,真可谓是一把“魔法刷”。
2.压气球,品压强
教材用物体受到的压力作用效果来引出压强的概念,课本活动中提供了小桌、海绵(或沙子)、钩码等物品来探究物体受到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明显依靠学生观察海绵或沙子的凹陷程度來显现,能够达到活动的目的。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形变,领悟压力的作用效果,会让学生更深刻地品味压强的概念。
活动2.1:品味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如图2.1,一块玻璃板平放在多个气球上,不断增加人数,观察气球形变大小,人数不断增加,气球形变越明显,但不容易压破。说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活动2.2:品味受力面积的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如图2.2,一个人站在气球上不能把气球压破,而用笔尖只要施很小的力就能把气球戳破。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从而品味出压强的概念。
小结:
气球活动的设计亮点在于它的形变程度更容易亲身体验,学生会时刻关注着气球的形变程度,当人数不断增加,气球形变不断增大,学生的兴奋度就越激增,当玻璃板上已经无法再站下人时,气球仍未破裂,但形变已经非常剧烈,这样的亲身体验给课堂带来了新鲜感、刺激感,同时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终身难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转换法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会用他们的智慧,用转换的思想去判断、品味、捕捉难以显现的现象。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将生活中的刷子、气球、足球作为教具,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生活处处是科学,并将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提升,为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成长、终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左国荣.浅谈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学中的应用[A]《物理·教学研究》2019.
[2]张永林.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究·物理教学》2018.4
(作者单位:绍兴市元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