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历史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通过对后进生完成历史作业的消极心理因素的分析和探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针对后进生的历史作业设计原则: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后进生历史作业设计
一、 后进生学习历史、完成历史作业的消极心理探究
(一)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
1.懒惰型
中学生作业多了,每科多多少少有点作业,于是有些同学就说:“还是小学舒服,作业少,离家又近,老师也不厉害。”就有个别同学作业就跟不上了。例如,我班的小李,天天拖拉作业,今天补昨天的,明天补今天的,搞的老师也头大,每天都要问他要作业。他做作业也不对,辅导加批改要在他身上花很多时间,他的成绩还不理想,有时候还歪理:“我不会怎么做。”
2.应付型
迫于中考的压力,历史基础知识不敢不背,作业不得不做。但是光记住历史基础知识而不加以理解和融会贯通,结果导致很多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无法完成;上课也不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也不及时总结、巩固、复习;学习的好习惯在他身上还没养成。
3.投机型
由于考试范围的局限,有的学生就抱怨,说:“我会的他不考,专考我不会的。”于是,上课就不注意听讲,随便讲话,总想着让老师估题目,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4.抑郁型
抑郁型学生大多是些学习认真,不调皮的学生,老师都不忍心训他们,他们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历史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对历史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历史课。由于思维迟钝,反应慢,接受不了,刚开始还问,时间久了,不好意思老问,加上作业完成的慢就不去问了,嫌耽误时间,考试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不会,一考试就心情紧张,情绪烦躁,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一出考场就情绪低落,没有好的心情。
(二)消极心理的成因分析:
1.学习态度的问题。历史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有一些学生比较懒惰,基础知识还没掌握牢,更不用说各方面的能力。中考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出了一些课外的材料题,于是就有人认为课内的知识不重要,拼命买课外资料,希望可以抓住考试的原题,殊不知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历史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平时要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i
2.学习习惯的问题。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听mp3、上网打游戏。于是,作业就急急忙忙的完成,不去检查,做的也潦草。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就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家长不识字,无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有的就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时间问孩子,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还有的孩子一做作业就困,做作业写一会玩一会,半小时的作业磨磨蹭蹭可以写2小时,考试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了。
3.学习方法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历史好学,不象语数外那么难学,只要上课听听,做做练习,背背要求背的历史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光凭上课听听是不够的,还要适当的做笔记,俗话说:“好脑子赶不上烂笔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认真的预习,课后认真的归纳、思考、理解记忆,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适合的是最好的。多读书,多读历史名著,一是学习伟人的优良品德,二是开拓视野,积累各方面的历史知识。
二、针对后进生历史作业设计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分层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的原则,注重实践性,力争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分层作业,尊重自主性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我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难度分层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遵循层次性原则。即从整体考虑,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又考虑到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针对学生个体而言也有所突破。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历史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针对学生历史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按教材要求完成一般型的基础题。例如:历史单选题、历史填图识图和难度较小的材料题、问答题,以鼓励这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历史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2、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历史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回答一般型的历史基础问题,就尽量喊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也能体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要求优等生回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历史探究题和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3、作业量分层
新课程历史作业量的设计,历史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切忌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智商高低之分,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所以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作业设计要尽量能引起学生去完成的兴趣,产生去完成的吸引力。例如我每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前者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等,主要目的是掌握、巩固历史课本知识,后者题型多种多样,内容有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是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全面兼顾,因学生特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们认识到作业对他们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要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除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吃得饱”,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接受、最乐意干的莫过于他们感兴趣的事。传统作业学生不喜欢或应付差事,主要原因在于作业的形式千篇一律或作业量过多,“题海战术”,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新颖多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完成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评分鼓励,使他们产生渴望下次作业的冲动。对某些历史情节如:《商鞅变法》中的商鞅为推行变法和反对派进行辩论的历史,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个体的特长分角色、背台词,课外要给一定时间排练、体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的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他们在愉快的表演观看中享受学习,体会了历史内容,感悟了历史人物的情感,达到了学习目标,学生们自然会踊跃去完成这份作业,而且还会产生渴望下次再进行相同形式作业的迫切心情。
生活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个体性格的多样性与兴趣爱好的多样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传统教学中的统一模式完全分道扬镳。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来丰富题型,把历史选择、填图、材料和问答题与历史小故事、辩论赛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作业常有新鲜感。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针对本班的学生特点,灵活多样,调动起不同个性学生的兴趣,从不同方面去发展他们,如:喜欢表演的同学可根据历史情节安排表演课,发挥其长处,激发其兴趣;喜欢读历史书的可以加大课外阅读量等作业。作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明确设计作业的目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将知识归类梳理。在学习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又自觉的复习了一遍所学内容,同时又起到了学生对设计作业的巩固升华作用,并且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不同,在合作探讨中,他们可以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启迪,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体现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历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历史实践。学习历史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拓宽历史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iv
1、查找类作业
为了深入理解历史,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九年级教材中有一课为《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所涉及的知识有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克里木战争,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简介等等,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有关历史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上课时,说起这些,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2、表演类作业
根据历史内容,排练历史剧,这样不仅熟悉了历史,而且在创作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完《秦王扫六合》等课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3、考察类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考察活动,并做好考察记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八年级《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巫山革命烈士墓”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考察一下老红军的战斗历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班级里还进行了一个“我重走红军长征”的故事活动,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既掌握了本课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等。
4、动手操作类作业
学完历史课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如学习了《文艺复兴》,让学生们动手画《蒙娜丽莎》,并在班级橱窗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的了解了《蒙娜丽莎》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生活体验、感悟和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参观、演讲、辩论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历史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历史知识,增长历史能力。这样的作业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大有裨益。
总之,历史课程重在实践,学生历史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历史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历史能力。
(四)照顾差异,体现开放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或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总是存在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慢之分。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素养都得到发展。而历史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灵活性,易与其它学科、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随处有历史,到处可学历史。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灵活、开放地学习。
1、作业布置的内容灵活、开放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智力和兴趣上的差异,故而学习程度完全不同,对作业内容的兴趣也不同,接受的快慢也有差异。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既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对程度好的可以加大容量和内容难度,而历史水平低的可降低容量和内容难度,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所应。如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做较简单的历史题,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一些较难的开放的历史题,让学生完全有权自主选择作业。
2、作业完成形式的灵活开放
学生不同个体接受程度不同,完成作业速度完全不同。教师在作业完成形式上一定要灵活开放,设计作业,必须灵活安排上交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作业的质量。水平高的同学缩短上交时间,水平低的可以延长上交时间,让他们充分准备,有充足的完成时间。还可以更开放地对待,如同一道开放的历史题,容许他们借鉴或到网上查阅搜寻,甚至容许他们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历史见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对作业的评价也要灵活开放
在作业评价上教师除了自己的鼓励性评价外,还要把大量的作业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相互间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坚持以鼓励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期中、期末采用分数和等级外,平时评价要多注重以语言、表情、动作和交流展示为主,激励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以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为原则,设计出符合初中后进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历史作业。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所长进,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习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后进生历史作业设计
一、 后进生学习历史、完成历史作业的消极心理探究
(一)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
1.懒惰型
中学生作业多了,每科多多少少有点作业,于是有些同学就说:“还是小学舒服,作业少,离家又近,老师也不厉害。”就有个别同学作业就跟不上了。例如,我班的小李,天天拖拉作业,今天补昨天的,明天补今天的,搞的老师也头大,每天都要问他要作业。他做作业也不对,辅导加批改要在他身上花很多时间,他的成绩还不理想,有时候还歪理:“我不会怎么做。”
2.应付型
迫于中考的压力,历史基础知识不敢不背,作业不得不做。但是光记住历史基础知识而不加以理解和融会贯通,结果导致很多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无法完成;上课也不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也不及时总结、巩固、复习;学习的好习惯在他身上还没养成。
3.投机型
由于考试范围的局限,有的学生就抱怨,说:“我会的他不考,专考我不会的。”于是,上课就不注意听讲,随便讲话,总想着让老师估题目,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4.抑郁型
抑郁型学生大多是些学习认真,不调皮的学生,老师都不忍心训他们,他们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历史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对历史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历史课。由于思维迟钝,反应慢,接受不了,刚开始还问,时间久了,不好意思老问,加上作业完成的慢就不去问了,嫌耽误时间,考试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不会,一考试就心情紧张,情绪烦躁,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一出考场就情绪低落,没有好的心情。
(二)消极心理的成因分析:
1.学习态度的问题。历史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有一些学生比较懒惰,基础知识还没掌握牢,更不用说各方面的能力。中考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出了一些课外的材料题,于是就有人认为课内的知识不重要,拼命买课外资料,希望可以抓住考试的原题,殊不知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历史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平时要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i
2.学习习惯的问题。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听mp3、上网打游戏。于是,作业就急急忙忙的完成,不去检查,做的也潦草。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就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家长不识字,无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有的就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时间问孩子,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还有的孩子一做作业就困,做作业写一会玩一会,半小时的作业磨磨蹭蹭可以写2小时,考试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了。
3.学习方法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历史好学,不象语数外那么难学,只要上课听听,做做练习,背背要求背的历史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光凭上课听听是不够的,还要适当的做笔记,俗话说:“好脑子赶不上烂笔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认真的预习,课后认真的归纳、思考、理解记忆,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适合的是最好的。多读书,多读历史名著,一是学习伟人的优良品德,二是开拓视野,积累各方面的历史知识。
二、针对后进生历史作业设计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分层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的原则,注重实践性,力争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分层作业,尊重自主性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我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难度分层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遵循层次性原则。即从整体考虑,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又考虑到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针对学生个体而言也有所突破。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历史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针对学生历史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按教材要求完成一般型的基础题。例如:历史单选题、历史填图识图和难度较小的材料题、问答题,以鼓励这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历史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2、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历史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回答一般型的历史基础问题,就尽量喊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也能体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要求优等生回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历史探究题和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3、作业量分层
新课程历史作业量的设计,历史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切忌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智商高低之分,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所以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作业设计要尽量能引起学生去完成的兴趣,产生去完成的吸引力。例如我每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前者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等,主要目的是掌握、巩固历史课本知识,后者题型多种多样,内容有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是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全面兼顾,因学生特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们认识到作业对他们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要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除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吃得饱”,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接受、最乐意干的莫过于他们感兴趣的事。传统作业学生不喜欢或应付差事,主要原因在于作业的形式千篇一律或作业量过多,“题海战术”,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新颖多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完成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评分鼓励,使他们产生渴望下次作业的冲动。对某些历史情节如:《商鞅变法》中的商鞅为推行变法和反对派进行辩论的历史,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个体的特长分角色、背台词,课外要给一定时间排练、体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的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他们在愉快的表演观看中享受学习,体会了历史内容,感悟了历史人物的情感,达到了学习目标,学生们自然会踊跃去完成这份作业,而且还会产生渴望下次再进行相同形式作业的迫切心情。
生活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个体性格的多样性与兴趣爱好的多样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传统教学中的统一模式完全分道扬镳。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来丰富题型,把历史选择、填图、材料和问答题与历史小故事、辩论赛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作业常有新鲜感。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针对本班的学生特点,灵活多样,调动起不同个性学生的兴趣,从不同方面去发展他们,如:喜欢表演的同学可根据历史情节安排表演课,发挥其长处,激发其兴趣;喜欢读历史书的可以加大课外阅读量等作业。作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明确设计作业的目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将知识归类梳理。在学习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又自觉的复习了一遍所学内容,同时又起到了学生对设计作业的巩固升华作用,并且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不同,在合作探讨中,他们可以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启迪,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体现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历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历史实践。学习历史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拓宽历史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iv
1、查找类作业
为了深入理解历史,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九年级教材中有一课为《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所涉及的知识有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克里木战争,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简介等等,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有关历史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光盘。上课时,说起这些,学生个个头头是道、兴趣盎然,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2、表演类作业
根据历史内容,排练历史剧,这样不仅熟悉了历史,而且在创作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完《秦王扫六合》等课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3、考察类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考察活动,并做好考察记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八年级《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巫山革命烈士墓”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考察一下老红军的战斗历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班级里还进行了一个“我重走红军长征”的故事活动,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既掌握了本课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等。
4、动手操作类作业
学完历史课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总结,探索规律。如学习了《文艺复兴》,让学生们动手画《蒙娜丽莎》,并在班级橱窗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的了解了《蒙娜丽莎》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生活体验、感悟和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参观、演讲、辩论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历史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历史知识,增长历史能力。这样的作业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大有裨益。
总之,历史课程重在实践,学生历史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历史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历史能力。
(四)照顾差异,体现开放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或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总是存在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慢之分。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素养都得到发展。而历史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灵活性,易与其它学科、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随处有历史,到处可学历史。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灵活、开放地学习。
1、作业布置的内容灵活、开放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智力和兴趣上的差异,故而学习程度完全不同,对作业内容的兴趣也不同,接受的快慢也有差异。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既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对程度好的可以加大容量和内容难度,而历史水平低的可降低容量和内容难度,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所应。如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做较简单的历史题,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一些较难的开放的历史题,让学生完全有权自主选择作业。
2、作业完成形式的灵活开放
学生不同个体接受程度不同,完成作业速度完全不同。教师在作业完成形式上一定要灵活开放,设计作业,必须灵活安排上交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作业的质量。水平高的同学缩短上交时间,水平低的可以延长上交时间,让他们充分准备,有充足的完成时间。还可以更开放地对待,如同一道开放的历史题,容许他们借鉴或到网上查阅搜寻,甚至容许他们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历史见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对作业的评价也要灵活开放
在作业评价上教师除了自己的鼓励性评价外,还要把大量的作业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相互间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坚持以鼓励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期中、期末采用分数和等级外,平时评价要多注重以语言、表情、动作和交流展示为主,激励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以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为原则,设计出符合初中后进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历史作业。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所长进,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习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