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在项目教学的推行实施中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存在的缺陷,重点论述了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思路及相应实施办法,阐述了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关键词: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
一、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是首要的,对学生技能高低的考核、认定与评价,是度量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主要途径。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当前推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原有的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已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在考核中处于被动地位;重知识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不够;几乎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所以,计算机类专业在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上必须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体系的建设,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二、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式
在改革中,计算机类专业考核与评价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能力本位的原则。考核与评价应该以计算机类专业的岗位能力为基准。二是可连续可发展的原则。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是生存与发展的教育,考核与评价既要做到当前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平衡,也要把握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未来提升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主要提出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方式如下:
1.丰富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评价
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课程,考试方式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机试。应依据项目教学的进程,将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扭转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学生优良的现状。考核内容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项目教学的要求,把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逐一细化,以便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根据专业技能标准,制定考核的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项目任务、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2.以项目为考核载体,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知识容易以实践项目来组织。因此,要将课程中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融于项目实践操作之中进行考核,要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基础、专业英语等等,进行全面的技能考核。要使每一课程的考核都能融合计算机类相应课程的技能及知识。
以项目为考核载体,考核内容要面向计算机类专业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根据工作任务中的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课程的知识点,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制定能增强就业技能的项目。另外,项目要能带给学生实际工作的氛围,能够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与创造性。这种考核既是过程性考核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其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
以项目为载体,可考核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收集和整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对众多信息加以分析思考,把平时的所见、所做、所思表达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理性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并能为听者所接受。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以项目为载体,可以使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全面考核。在考核之前,可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组(3-4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并为每组发放一子项目,然后由组长将该子项目划分为若干子任务,再让每名组员去完成,最终由参评教师给出考核成绩。在每一项考核中,学生都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各成员分工为基准,完成学习任务的考核。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考核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
3.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统一
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特点,而且,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多,考取面较广。如学生可考取MCDBA、CISCO、Java认证、NIT、CEAC等与计算机相关的资格证书。在实施上,既要鼓励学生根据计算机专业和行业要求取得相应证书,也要鼓励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取得优势证书。这样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学历性和职业性,又吻合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在考核与评价中,对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不参加校内相应课程的考核,直接把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真正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统一。
4.建立以校外实训单位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使实训单位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从而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在考核上,由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训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每次校外实训后,都由实训单位实训教师和校内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如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毅力等。
三、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意义
通过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可把大量可靠的信息过滤加工,将结果反馈到学科及学校教学管理层,及时调节与控制教学过程,为进一步制订教学计划和修订教学大纲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发挥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平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使考核更具有职业性、公平性及全面性,既做到能力本位,也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连续和扩展。
关键词: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
一、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是首要的,对学生技能高低的考核、认定与评价,是度量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主要途径。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当前推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原有的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已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在考核中处于被动地位;重知识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不够;几乎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所以,计算机类专业在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上必须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体系的建设,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二、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式
在改革中,计算机类专业考核与评价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能力本位的原则。考核与评价应该以计算机类专业的岗位能力为基准。二是可连续可发展的原则。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是生存与发展的教育,考核与评价既要做到当前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平衡,也要把握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未来提升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主要提出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方式如下:
1.丰富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评价
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课程,考试方式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机试。应依据项目教学的进程,将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扭转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学生优良的现状。考核内容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项目教学的要求,把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逐一细化,以便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根据专业技能标准,制定考核的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项目任务、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2.以项目为考核载体,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知识容易以实践项目来组织。因此,要将课程中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融于项目实践操作之中进行考核,要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基础、专业英语等等,进行全面的技能考核。要使每一课程的考核都能融合计算机类相应课程的技能及知识。
以项目为考核载体,考核内容要面向计算机类专业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根据工作任务中的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课程的知识点,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制定能增强就业技能的项目。另外,项目要能带给学生实际工作的氛围,能够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与创造性。这种考核既是过程性考核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其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
以项目为载体,可考核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收集和整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对众多信息加以分析思考,把平时的所见、所做、所思表达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理性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并能为听者所接受。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以项目为载体,可以使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全面考核。在考核之前,可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组(3-4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并为每组发放一子项目,然后由组长将该子项目划分为若干子任务,再让每名组员去完成,最终由参评教师给出考核成绩。在每一项考核中,学生都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各成员分工为基准,完成学习任务的考核。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考核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
3.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统一
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特点,而且,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多,考取面较广。如学生可考取MCDBA、CISCO、Java认证、NIT、CEAC等与计算机相关的资格证书。在实施上,既要鼓励学生根据计算机专业和行业要求取得相应证书,也要鼓励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取得优势证书。这样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学历性和职业性,又吻合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在考核与评价中,对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不参加校内相应课程的考核,直接把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真正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统一。
4.建立以校外实训单位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使实训单位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从而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在考核上,由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训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每次校外实训后,都由实训单位实训教师和校内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如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毅力等。
三、计算机类专业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改革的意义
通过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可把大量可靠的信息过滤加工,将结果反馈到学科及学校教学管理层,及时调节与控制教学过程,为进一步制订教学计划和修订教学大纲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质量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发挥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平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使考核更具有职业性、公平性及全面性,既做到能力本位,也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连续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