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卧雪金狐,守望野狼,高原雪豹,当代著名画家苏柏斗笔下的野生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苏柏斗眼中,野生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当我们真正去靠近它们,用心去欣赏它们的时候,它们同样也会对我们报以温顺的性情,通过目光与我们对视和交流。本期,我们于苏柏斗的作品中感悟生灵之野性与温馨。
苏柏斗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 教授
工笔画研究室 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教学主任
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 理事
中国工笔画学会 理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理事
冬曲
从2002年画野生动物以来,苏柏斗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野生动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创造,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画狼、画豹、画虎、画狐,笔墨间所传达的是一种思考、一种理念、一种感受、一种话语。
回忆野趣
苏柏斗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画师,在父亲的指点和教导下,七八岁的他就喜欢一个人走到河边,拿起画笔,架起画夹,画小鱼、画小虾、画水草、画野鸭,自然事物的美好充溢了他幼小的心灵。也就是在家乡的那条河边,苏柏斗救活了一只被人打伤的小狗。“当时就觉得它快要死了,气息很弱,眼睛却好像一直在哀求,求我救救它,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了人和动物之间原来也有交流。”苏柏斗说,尽管当时自己年幼,但小狗眼睛里传递出的求生欲望,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小狗被苏柏斗救下后,成为了他儿时的玩伴。自那以后,河边一个小男孩画画时牵着小狗的身影,成了那个年代大人们眼中一道特有的风景。
高中时,在一次和同学去野外写生,穿过一片树林时,苏柏斗和同学看到了一只被狩猎者下套而套住的野兔,野兔的腿被铁丝做成的套死死地卡住,它已经没有了挣扎的力气。看到这个情景,苏柏斗赶紧把野兔救了下来,并把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回到家后,他找来药和纱布把野兔的腿包扎好,并精心照顾。等野兔的伤完全恢复,苏柏斗又把它放回了野外。“对它再好,我们这里都不是它的家,它应该回到自然界,找回曾有的快乐,而它们的快乐是建立在杜绝人类捕杀基础上的。”苏柏斗说。
以野性美呼唤爱
画野生动物,对于苏柏斗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天地与人并生,万物与人合一,这种思想促使我把目光投向我们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以自我之情去把握和感受自然之性。对野生动物的凝神关注使自己的心灵时刻沉浸在美的想象中,用手中的笔将动物至纯至美的野性、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原生态地展现给热爱生命的人们,期待唤起大家对动物、对自然最原始、发自内心的爱护。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认识那份原始的美丽,发现那一刻浓情的凝视,从而感受我们来自心灵的震荡和那种深刻的反思。从一切实用、利害、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让自己的深沉静默与自然相融合,达到‘静’、‘虚’、‘空’和彻底自由的精神境界。”
赋予动物灵性
苏柏斗多年以来沿着一条踏实而又勤勉的道路不断前行着。由于受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绘画理念,在继承前辈们画狮、虎、豹等动物的基础上,他大胆地运用西方写实表现手法。从动物的面部表情到全身的刻画,从动物所处的近景环境到背景的烘托、渲染,惟妙惟肖的使他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传统动物工笔画中,猛兽的配景大多数以山、松、瀑布为主,而苏柏斗的作品中则突破性地出现了蝴蝶、美女,这让苏柏斗的动物工笔画除了有猛兽的野性之光,也不乏柔和之美。
和谐相处之道
苏柏斗画作用色极其简单,以素雅风格为主,细腻、恬静、安宁的表现出动物亲密、平静、休闲以及它们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凶狠。在当今这个大社会中,人们为了个人利益的得失,残忍猎杀野生动物,使得大量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近些年,政府和机构的不断宣传,使得人们意识到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这一认知,苏柏斗以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情感来诠释动物的精神世界,以其独有的眼光来关注人类的朋友,以艺术的力量去感动人们,从而让更多的人们在感受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中能以平等、仁慈的爱心来对待动物。
画是生活的镜子
苏柏斗先生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任何复杂的局面或是棘手的事情,他总能举重若轻,笑而处之。有很多艺术家画画得很好,生活中一团糟,而苏先生则是处处斐然,井井有条。观世音造像全国一流,野生动物题材亦是业内翘楚,游走在慈悲与野性的两极,建树于画内画外之领域。
专家点评 苏柏斗
何家英先生对他的野生动物题材评价很高,认为野生动物题材很难,弄不好会肤浅、俗气,苏先生的野生动物画的雅致并且内涵丰富,有现代意识。图式也颇具当代性,在国内野生动物题材系列中独树一帜。著名收藏家张振宇先生对他的观音妙像赞赏有加:苏柏斗解读的观音妙像尤是诸生多情的代表。当代工笔在传承的作用下有很聪明的表现,不仅仅停留于线描勾勒着自己的想法,在赋色上落墨得更为出彩,菩萨的开脸、神情、肌肤的肌理润泽和衣饰、裙带等等的表述很能说明问题。佛本来离我们很远,此时她却面带桃花,让人倍觉近若邻家妹妹,这是不是仙踪可依不记红尘的美?
苏柏斗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 教授
工笔画研究室 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教学主任
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 理事
中国工笔画学会 理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理事
冬曲
从2002年画野生动物以来,苏柏斗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野生动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创造,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画狼、画豹、画虎、画狐,笔墨间所传达的是一种思考、一种理念、一种感受、一种话语。
回忆野趣
苏柏斗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画师,在父亲的指点和教导下,七八岁的他就喜欢一个人走到河边,拿起画笔,架起画夹,画小鱼、画小虾、画水草、画野鸭,自然事物的美好充溢了他幼小的心灵。也就是在家乡的那条河边,苏柏斗救活了一只被人打伤的小狗。“当时就觉得它快要死了,气息很弱,眼睛却好像一直在哀求,求我救救它,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了人和动物之间原来也有交流。”苏柏斗说,尽管当时自己年幼,但小狗眼睛里传递出的求生欲望,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小狗被苏柏斗救下后,成为了他儿时的玩伴。自那以后,河边一个小男孩画画时牵着小狗的身影,成了那个年代大人们眼中一道特有的风景。
高中时,在一次和同学去野外写生,穿过一片树林时,苏柏斗和同学看到了一只被狩猎者下套而套住的野兔,野兔的腿被铁丝做成的套死死地卡住,它已经没有了挣扎的力气。看到这个情景,苏柏斗赶紧把野兔救了下来,并把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回到家后,他找来药和纱布把野兔的腿包扎好,并精心照顾。等野兔的伤完全恢复,苏柏斗又把它放回了野外。“对它再好,我们这里都不是它的家,它应该回到自然界,找回曾有的快乐,而它们的快乐是建立在杜绝人类捕杀基础上的。”苏柏斗说。
以野性美呼唤爱
画野生动物,对于苏柏斗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天地与人并生,万物与人合一,这种思想促使我把目光投向我们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以自我之情去把握和感受自然之性。对野生动物的凝神关注使自己的心灵时刻沉浸在美的想象中,用手中的笔将动物至纯至美的野性、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原生态地展现给热爱生命的人们,期待唤起大家对动物、对自然最原始、发自内心的爱护。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认识那份原始的美丽,发现那一刻浓情的凝视,从而感受我们来自心灵的震荡和那种深刻的反思。从一切实用、利害、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让自己的深沉静默与自然相融合,达到‘静’、‘虚’、‘空’和彻底自由的精神境界。”
赋予动物灵性
苏柏斗多年以来沿着一条踏实而又勤勉的道路不断前行着。由于受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绘画理念,在继承前辈们画狮、虎、豹等动物的基础上,他大胆地运用西方写实表现手法。从动物的面部表情到全身的刻画,从动物所处的近景环境到背景的烘托、渲染,惟妙惟肖的使他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传统动物工笔画中,猛兽的配景大多数以山、松、瀑布为主,而苏柏斗的作品中则突破性地出现了蝴蝶、美女,这让苏柏斗的动物工笔画除了有猛兽的野性之光,也不乏柔和之美。
和谐相处之道
苏柏斗画作用色极其简单,以素雅风格为主,细腻、恬静、安宁的表现出动物亲密、平静、休闲以及它们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凶狠。在当今这个大社会中,人们为了个人利益的得失,残忍猎杀野生动物,使得大量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近些年,政府和机构的不断宣传,使得人们意识到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这一认知,苏柏斗以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情感来诠释动物的精神世界,以其独有的眼光来关注人类的朋友,以艺术的力量去感动人们,从而让更多的人们在感受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中能以平等、仁慈的爱心来对待动物。
画是生活的镜子
苏柏斗先生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任何复杂的局面或是棘手的事情,他总能举重若轻,笑而处之。有很多艺术家画画得很好,生活中一团糟,而苏先生则是处处斐然,井井有条。观世音造像全国一流,野生动物题材亦是业内翘楚,游走在慈悲与野性的两极,建树于画内画外之领域。
专家点评 苏柏斗
何家英先生对他的野生动物题材评价很高,认为野生动物题材很难,弄不好会肤浅、俗气,苏先生的野生动物画的雅致并且内涵丰富,有现代意识。图式也颇具当代性,在国内野生动物题材系列中独树一帜。著名收藏家张振宇先生对他的观音妙像赞赏有加:苏柏斗解读的观音妙像尤是诸生多情的代表。当代工笔在传承的作用下有很聪明的表现,不仅仅停留于线描勾勒着自己的想法,在赋色上落墨得更为出彩,菩萨的开脸、神情、肌肤的肌理润泽和衣饰、裙带等等的表述很能说明问题。佛本来离我们很远,此时她却面带桃花,让人倍觉近若邻家妹妹,这是不是仙踪可依不记红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