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展开探究,基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提出其案例要求。概述近几年广受关注的“数学实验”教学定义,并详细分析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让数学教学结合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点
(一)淡化学科界限
学科界限的淡化表现在多学科的整合,包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比如在周长教学中,通过课件将不规则的树叶边界线拉成直线测量,得出树叶的周长。在此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妈妈带自己去买褲子时,阿姨会用一根绳子围腰部绕一圈,拉直就是“腰的周长”。这样能够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重视亲身经历
新课标以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对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努力培养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
(三)尊重主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学有极强的开放性,包括上课时间、场所、活动内容等,场所与内容可以拓展到校园、社区、家庭等,方法可以是计算、实验、画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注重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收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又在数学知识中体验生活。但教师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活动中对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激发求知欲,保证学生以正确思维方式探索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要求
(一)设计新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既不能偏离知识轨道,也不能过于枯燥乏味,设计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生活性。从心理学来看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数学学科本是相对抽象的学科,传统教学更是注重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方式开放
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明确数学实验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于死公式的逻辑演算,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而是在开放式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突破,敢于发现问题,甚至自发提问,寻找解决方法。而此过程中,教师要变主观干涉为从旁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自主思考。
(三)动态原则
学生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收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东西广泛,内容丰富,且存在不确定性,可以将教室、校园、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实践活动的设计根据学生特征表现会有所差异,这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跃程度等,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与方式。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显著差别,对此教师既不能主观干扰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体验生活、丰富自我。
三、“数学实验”概念
数学实验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使学生摆脱了繁重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
数学实验近几年才被明确提出与广泛推广,是目前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顺应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活动。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思考分析、总结交流,最后更好的理解与解决问题。
四、“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与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或身边实物引入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或采用讲故事引入问题,或通过已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再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该问题的激情。
2.寻找解决方法与做好实验准备。在获得具体的问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先初步猜想判断,对与错不要紧,要大胆猜想,并肯定学生的思路。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判断。
3.动手操作实验与发现知识规律。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不能一个人埋头苦干,学会交流,学会手脑口并用,并记录记录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得到初步的规律与结论,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参与指导,必须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反复实验,获得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4.教师归纳总结与形成知识结论。教师可以将实验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发现错误。对此过程进行总结,积极鼓励那些敢于大胆思考的学生,无论对错,其次再对错误的结论予以指导,最后再让学生按照正确方法操作,直到学生彻底掌握该知识。
5.巩固联系与拓展应用。学生往往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新知识来实施具体的操作,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的指导与评价,之后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布置作业量与作业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规律,真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思考,数学实验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上,顺应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空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数学素养,推动数学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程海霞.浅谈将综合实践活动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5(4):41-42.
[2]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3):162-164.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让数学教学结合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点
(一)淡化学科界限
学科界限的淡化表现在多学科的整合,包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比如在周长教学中,通过课件将不规则的树叶边界线拉成直线测量,得出树叶的周长。在此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妈妈带自己去买褲子时,阿姨会用一根绳子围腰部绕一圈,拉直就是“腰的周长”。这样能够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重视亲身经历
新课标以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对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孩子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努力培养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
(三)尊重主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学有极强的开放性,包括上课时间、场所、活动内容等,场所与内容可以拓展到校园、社区、家庭等,方法可以是计算、实验、画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注重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收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又在数学知识中体验生活。但教师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活动中对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激发求知欲,保证学生以正确思维方式探索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要求
(一)设计新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既不能偏离知识轨道,也不能过于枯燥乏味,设计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生活性。从心理学来看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数学学科本是相对抽象的学科,传统教学更是注重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方式开放
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明确数学实验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于死公式的逻辑演算,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而是在开放式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突破,敢于发现问题,甚至自发提问,寻找解决方法。而此过程中,教师要变主观干涉为从旁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自主思考。
(三)动态原则
学生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收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东西广泛,内容丰富,且存在不确定性,可以将教室、校园、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实践活动的设计根据学生特征表现会有所差异,这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跃程度等,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与方式。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显著差别,对此教师既不能主观干扰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体验生活、丰富自我。
三、“数学实验”概念
数学实验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使学生摆脱了繁重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
数学实验近几年才被明确提出与广泛推广,是目前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顺应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活动。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思考分析、总结交流,最后更好的理解与解决问题。
四、“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与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或身边实物引入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或采用讲故事引入问题,或通过已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再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该问题的激情。
2.寻找解决方法与做好实验准备。在获得具体的问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先初步猜想判断,对与错不要紧,要大胆猜想,并肯定学生的思路。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判断。
3.动手操作实验与发现知识规律。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不能一个人埋头苦干,学会交流,学会手脑口并用,并记录记录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得到初步的规律与结论,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参与指导,必须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反复实验,获得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4.教师归纳总结与形成知识结论。教师可以将实验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发现错误。对此过程进行总结,积极鼓励那些敢于大胆思考的学生,无论对错,其次再对错误的结论予以指导,最后再让学生按照正确方法操作,直到学生彻底掌握该知识。
5.巩固联系与拓展应用。学生往往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新知识来实施具体的操作,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的指导与评价,之后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布置作业量与作业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规律,真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思考,数学实验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上,顺应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空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数学素养,推动数学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程海霞.浅谈将综合实践活动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5(4):41-42.
[2]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