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建立创新实验基地的思想。同时本文提出建立创新实验基地的思路、目标、方案及管理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 科技竞赛 创新实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72-02
一、前 言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社会的具体需求,我们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就业基地单位做了长时间深入调研,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同时对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长期调研。目前,用人单位对于工科学生的要求已由原来过度关注课程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关注学生的专业感觉和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得到过实际工程训练的学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教学大纲合理的增加实践环节比重,拓宽渠道,解决学生的实习环节,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并加大开放性实践项目建设。本文提出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建立创新实验基地,创新实验基地将承担开放性项目的审题、设计、调试和组装的全过程。
二、创新实验基地的思路及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优化基础及专业设置,强能力、重实践,以电机、电力系统为服务对象,跟踪最新技术,注意工程意识,强调创新精神,从为建筑行业和本地经济服务的实际出发,注重特色,与时俱进,滚动发展。
考虑到现在社会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结合目前本科教学情况,提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产品开发式)教学并举,以实践做引导,以理论教学为指导,拓展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个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等学科知识,能够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等专业领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设备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分析、技术研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创新实验基地的方案设计
本着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原则,同时与学校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相结合,由主次层次分明地分步进行。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现存教育模式的弱点及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改进。
1.第一阶段:开放性实验项目覆盖面广,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实验项目。
为开始专业课学习的所有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找准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兴趣。目前创新实验基地项目范围较为宽泛,涉及控制科学和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开放性实验项目实施阶段就是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的选才阶段,对于后期实验班的组班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非常关键。
2.第二阶段:创新实践项目针对性强
通过第一阶段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创新实践项目更加注重与实际工程的有机结合,项目细节考虑更多,相应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高。创新项目分布广泛,从日用电器到工业产品,在指导老师论证通过后就可实施。创新实践项目的来源大部分以学院老师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为依托,同时学校及学院在创新型实践项目上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创新实践项目的覆盖率。
3.第三阶段: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利用创新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脑鼠走迷宫、超级模型车等各类竞赛。从学生竞赛的成绩看,我校学生每年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比赛周期长,学生反响大,影响面宽,覆盖面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
4.第四阶段:参与教授科研项目子系统研究和DIY实验箱
对于已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教师实践工程项目,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DIY实验箱大部分是移植教师的科研成果,自制设备,增加并不断更新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际工程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建立自己的电子设计资料库、技术帖和技术交流BBS
建立自己的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站实现实验项目预约和申请功能,网站建立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和媒介,增加开放性试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操作性。多年来储备了丰富的技术资料,网站上资料下载功能为学生自学提供的技术支持。
6.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通过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类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电工电子类的职业资格考试有:高级电工证、计算机维护工程师、无线电高级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高级维修工、FPGA/CPLD应用工程师(高级)等证书。
四、创新实验基地的实施管理策略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成功经验,可以知道实验条件是前提,管理水平是实验室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创新实验基地,充分发挥教学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创新实验基地实施管理策略如下:
第一,实验基地开放,指导教师专人负责,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元器件为学生开放等。保证科技创新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顺利开展。 第二,安排专职答疑老师,保证实验基地有指导教师值班,随时答疑,指导教师既要发挥解惑答疑作用,也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第三,各种创新项目专人负责:每个项目都有固定的指导老师,项目期间采取“本科导师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四,在各种国家竞赛期间,指导教师群策群力,同时又各有侧重。兼顾多学科方向,同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
五、结 论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专业相关的问题思考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研技术素质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通过创新项目的实践,巩固了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积累相对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专业方向和专业领域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将来的专业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创新实验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也成为我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每年通过各种学术讲座向在校学生宣传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引导在校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这种模式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创新实验基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对科技创新培养的学生感兴趣,积极向毕业生伸出橄榄枝。
青岛是半岛制造业基地,而青岛理工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省级重点大学,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有着良好师资底蕴和优秀的生源支持,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师资优势,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创新实验基地的作用,为培养合格优秀的毕业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改项目试验场和成果辐射源的作用。实验基地的教改理念和教改实践带动了整个学科基础课程的改革进程,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创新实验基地有信心在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示范与辐射作用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铁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 李慧娟.以电子设计竞赛为抓手 完善创新教育模式——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2010(Z1)
3 周治瑜、王瑞斌、胡丽华、张涛.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学,2008(5)
4 庄冠冠、李建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网络财富,2010(16)
【关键词】人才培养 科技竞赛 创新实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72-02
一、前 言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社会的具体需求,我们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就业基地单位做了长时间深入调研,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同时对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长期调研。目前,用人单位对于工科学生的要求已由原来过度关注课程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关注学生的专业感觉和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得到过实际工程训练的学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教学大纲合理的增加实践环节比重,拓宽渠道,解决学生的实习环节,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并加大开放性实践项目建设。本文提出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建立创新实验基地,创新实验基地将承担开放性项目的审题、设计、调试和组装的全过程。
二、创新实验基地的思路及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优化基础及专业设置,强能力、重实践,以电机、电力系统为服务对象,跟踪最新技术,注意工程意识,强调创新精神,从为建筑行业和本地经济服务的实际出发,注重特色,与时俱进,滚动发展。
考虑到现在社会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结合目前本科教学情况,提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产品开发式)教学并举,以实践做引导,以理论教学为指导,拓展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个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等学科知识,能够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等专业领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设备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分析、技术研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创新实验基地的方案设计
本着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原则,同时与学校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相结合,由主次层次分明地分步进行。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现存教育模式的弱点及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改进。
1.第一阶段:开放性实验项目覆盖面广,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实验项目。
为开始专业课学习的所有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找准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兴趣。目前创新实验基地项目范围较为宽泛,涉及控制科学和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开放性实验项目实施阶段就是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的选才阶段,对于后期实验班的组班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非常关键。
2.第二阶段:创新实践项目针对性强
通过第一阶段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创新实践项目更加注重与实际工程的有机结合,项目细节考虑更多,相应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高。创新项目分布广泛,从日用电器到工业产品,在指导老师论证通过后就可实施。创新实践项目的来源大部分以学院老师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为依托,同时学校及学院在创新型实践项目上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创新实践项目的覆盖率。
3.第三阶段: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利用创新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脑鼠走迷宫、超级模型车等各类竞赛。从学生竞赛的成绩看,我校学生每年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比赛周期长,学生反响大,影响面宽,覆盖面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
4.第四阶段:参与教授科研项目子系统研究和DIY实验箱
对于已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教师实践工程项目,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DIY实验箱大部分是移植教师的科研成果,自制设备,增加并不断更新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际工程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建立自己的电子设计资料库、技术帖和技术交流BBS
建立自己的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站实现实验项目预约和申请功能,网站建立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和媒介,增加开放性试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操作性。多年来储备了丰富的技术资料,网站上资料下载功能为学生自学提供的技术支持。
6.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通过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类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电工电子类的职业资格考试有:高级电工证、计算机维护工程师、无线电高级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高级维修工、FPGA/CPLD应用工程师(高级)等证书。
四、创新实验基地的实施管理策略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成功经验,可以知道实验条件是前提,管理水平是实验室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创新实验基地,充分发挥教学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创新实验基地实施管理策略如下:
第一,实验基地开放,指导教师专人负责,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元器件为学生开放等。保证科技创新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顺利开展。 第二,安排专职答疑老师,保证实验基地有指导教师值班,随时答疑,指导教师既要发挥解惑答疑作用,也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第三,各种创新项目专人负责:每个项目都有固定的指导老师,项目期间采取“本科导师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四,在各种国家竞赛期间,指导教师群策群力,同时又各有侧重。兼顾多学科方向,同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
五、结 论
通过创新实验基地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专业相关的问题思考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研技术素质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通过创新项目的实践,巩固了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积累相对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专业方向和专业领域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将来的专业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创新实验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也成为我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每年通过各种学术讲座向在校学生宣传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引导在校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这种模式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创新实验基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对科技创新培养的学生感兴趣,积极向毕业生伸出橄榄枝。
青岛是半岛制造业基地,而青岛理工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省级重点大学,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有着良好师资底蕴和优秀的生源支持,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师资优势,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创新实验基地的作用,为培养合格优秀的毕业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改项目试验场和成果辐射源的作用。实验基地的教改理念和教改实践带动了整个学科基础课程的改革进程,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创新实验基地有信心在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示范与辐射作用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铁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 李慧娟.以电子设计竞赛为抓手 完善创新教育模式——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2010(Z1)
3 周治瑜、王瑞斌、胡丽华、张涛.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学,2008(5)
4 庄冠冠、李建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网络财富,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