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使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管理问题不断显现。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规模、资本、经济总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却比较落后,民营企业的老总既是企业实物资本的所有者,同时又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当企业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时,这种简单原始的治理结构的缺陷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一一独裁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其职能。民营企业家靠胆识、道德约束和灵活的激励机制,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独裁或家族式的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显著特点。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最高领导人再也无法全面顾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并且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也不时激化起来这时民营企业家就必然会求助于现代经营制度和方法。但是其发家的传统,即凡事亲力亲为,以及亲戚、兄弟之间的相互信任,却妨碍着各种制度的建立。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各个部门、子分公司往往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监督亦碍于人情面子而不能有效实施。所以家族式管理的审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职能的真正发挥。
2.民营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立。许多民营企业家仍然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轻视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家从大事到小事,什么都管,对经理和各级员工都会下指令,虽然在企业小规模时,其效率很高,但企业规模扩大后,民营企业家必然是力不从心。由此,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内部没有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设置职能部门随意性较大,没有固定的部门、职责和人员定编,基本上是“人治”状态。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民营企业负责人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不如意,就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在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做指导。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竞争的加剧,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
二、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民营企业家要摆脱“小富即安”的思想,争取做大做强,才会积极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优点。民营企业家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公司最高权力层,董事长或总裁应以书面形式赋予内审机构明确的权力,有些民营企业家提出“审计无禁区”思想,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从民营企业现状看,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还没到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法制环境和约束手段还不成熟,建立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内审结构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规模较小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外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规模较大时,例如企业集团,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或董事长领导下的审计中心。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要合理扩大。民营企业内审部门要加强财务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驻外分支机构的审计,同时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民营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求在审计中能发现那些高风险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进行识别、分析,将分析的结果与预定可按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供决策层采用。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最高管理层再也无法像创业时期那样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迫使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畅通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审计正好符合这种需要。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更新。由于家族成分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尤其要重视沟通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方式上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路和方法,使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对报表、账册、凭证的详细审计,向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的抽样审计技术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以及数理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跨行业、跨地区的民营企业还可借助因特网建立远程传输系统,节约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要将传统的被动式的事后审计转向参与式的事前控制为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重点开展经营管理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规模、资本、经济总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却比较落后,民营企业的老总既是企业实物资本的所有者,同时又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当企业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时,这种简单原始的治理结构的缺陷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一一独裁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其职能。民营企业家靠胆识、道德约束和灵活的激励机制,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独裁或家族式的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显著特点。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最高领导人再也无法全面顾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并且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也不时激化起来这时民营企业家就必然会求助于现代经营制度和方法。但是其发家的传统,即凡事亲力亲为,以及亲戚、兄弟之间的相互信任,却妨碍着各种制度的建立。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各个部门、子分公司往往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监督亦碍于人情面子而不能有效实施。所以家族式管理的审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职能的真正发挥。
2.民营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立。许多民营企业家仍然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轻视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家从大事到小事,什么都管,对经理和各级员工都会下指令,虽然在企业小规模时,其效率很高,但企业规模扩大后,民营企业家必然是力不从心。由此,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内部没有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设置职能部门随意性较大,没有固定的部门、职责和人员定编,基本上是“人治”状态。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民营企业负责人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不如意,就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在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做指导。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竞争的加剧,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
二、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民营企业家要摆脱“小富即安”的思想,争取做大做强,才会积极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优点。民营企业家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公司最高权力层,董事长或总裁应以书面形式赋予内审机构明确的权力,有些民营企业家提出“审计无禁区”思想,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从民营企业现状看,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还没到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法制环境和约束手段还不成熟,建立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内审结构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规模较小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外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规模较大时,例如企业集团,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或董事长领导下的审计中心。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要合理扩大。民营企业内审部门要加强财务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驻外分支机构的审计,同时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民营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求在审计中能发现那些高风险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进行识别、分析,将分析的结果与预定可按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供决策层采用。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最高管理层再也无法像创业时期那样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迫使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畅通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审计正好符合这种需要。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更新。由于家族成分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尤其要重视沟通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方式上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路和方法,使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对报表、账册、凭证的详细审计,向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的抽样审计技术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以及数理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跨行业、跨地区的民营企业还可借助因特网建立远程传输系统,节约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要将传统的被动式的事后审计转向参与式的事前控制为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重点开展经营管理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