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意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西洋古典绘画是“尚法”的,注重对事物的科学再现,那么中国古典绘画则是“尚意”的,注重表现,注重抒情。所谓“尚意”就是注重对意境的表现,
  所谓“意境”,查《現代汉语词典》,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面所呈现的境界和包融的画家的主观情感。
  中国画的意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先谈诗画合璧:
  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以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题款的诗文内容,可长可短,可以只是一个题目、两句诗、一首诗、甚至一段长诗。题款的诗文内容同画面有深刻的联系,画家往往通过题款即景生情,抒发情怀。甚至生发开去,另拓天地,竟在画面上出现一段精粹的画论。或者是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苏东坡尤喜在画面上题诗,诗文书法与画面相映生辉。题款诗文,发展到明清进入极盛时代,尤其是石涛及其后的“扬州八怪”,他们的题款,纵横跌宕,妙趣横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成为中国诗歌园地的一朵奇葩。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境界,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诗词。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诗词的影响,历史上很多大诗人,大词人同时又是成就很高的画家。因此诗词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画的发展。王维和苏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的比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中国画以很大的启迪,讲含蓄、虚实、计白当黑,加强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象能力,更能诱发观者的想象力。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把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前人在品评王维的作品时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的《前赤壁赋》给人营造了一个月明星稀,江流万古的画面,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荒凉,寂寞的情境,优如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人民大会堂里傅抱石、关山月画的《江山如此多娇》,表现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意。画家从词中感受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阔气势,和“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景色,必须通过可视的形象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愫表现出来,于是画家匠心独运,刻苦经营,用满蘸激情的笔墨去再现诗的意境,使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产生出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在这幅画前,你会感受到祖国江河雄伟壮阔的气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你会觉得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和自豪,并由此产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意境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崇尚自然
  中国古代文化充溢着亲近自然的和谐精神,崇尚自然更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这样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天地万物都应取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且根深蒂固。
  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山川,把自然山川之美看做是造化之灵。艺术家积极地投身于自然,融入自然,与浑然一体。宋代画家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明代画家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论断、以及石涛的“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的观念,深刻地论述了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融入自然的重要性。
  中国画家通过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去反映自然,反映宇宙的浩瀚和渊博。所谓“此竹数寸尔,而有寻丈之势”,“一木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只有一片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国”。在中国画家的笔下,一团烟岚,一片苍林,一湾静水,都经过心灵的浸染,都在反映自然,反映宇宙。是可以扪听天音,展现浩瀚宇宙的天地。
  中国画中,花鸟画表现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景象,充满田园的情趣。山水画中四季的春夏秋冬,天气的风晴雨晦是对自然的真实摹拟.就连中国画很多表现技法也直接取法自然,如人物画中的十八描,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等。
  但是在中国画中展现的自然,却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外是造化,中的心源”。所谓“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创造,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中国花鸟画常画梅兰竹菊,借以抒发作者的高尚情怀。画家表现兰竹之高洁、梅菊之抗严寒、傲霜雪,目的是借花喻人,故谓之“四君子画”。中国画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兴、借等手法,去表现自然和人类的感情推移。这种结合如此贴切,物我交融,使人——社会——自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花和鸟的自然形象本身。
  在山水画中,千岩万壑、峦叠嶂、朝云暮霭、、云雨四时、千里山川、万里江河,这些自然的景物在画家的笔下均可自由组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画家可以把他的所见、所知、所想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天地造物,随其裁剪;阴阳大化,任其分合”。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既不是如西方风景画般的对自然的真实再现,也不是胡拼乱凑的任意发挥,而是将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感交融后,构成的超越时空表现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造。
  齐白石画水中的鱼,没有用一点颜色,只用一两根线画水,却使人仿佛看到了江河,还似乎嗅到了水的清香。有些画的一些部分看上去似乎一无所有,却包涵着很多……
  中国画正是凭借着它深刻的内涵和意境打动了亿万观众,传承了数千年,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喜爱。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情感又给认识过程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们对这种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作用浅析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按照对这些关系的认识来对这种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
期刊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提问方面的锻炼。  关键词:政治教学主体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过去课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实验性强、内容丰富、生活化、趣味性强等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习兴趣 培养       教师都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的知识,并
期刊
自从成为语文老师后,天天都在和阅读打交道。备新课,上网搜寻资料,参考别人的教案设计,然后似乎很“自然”地把别人的优秀教案拿来上,便成了自己的课。于是我在想,如今上网查找资料如此便捷,给教师備课带来很大的方便,这里面有没有负面影响呢?我想是有的,我们在阅读文本之前,经常看他人的言说,重复他人(教材编撰者、教参)的阅读,久而久之,淡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丧失了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然而
期刊
摘要: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应通过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本文论述了思维训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独创性       阅读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阅读的过程必然要伴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想象、联想等抽象思维活动或形象思维活动。  可以说,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灵犀,有了它,阅读时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如何抓住瞄准时机创设有利教学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瞄准时机,利用思考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兴趣中回答问题,交流情感。充分利用课堂提供的特殊氛围,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瞄准时机,情景,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教师是唱戏的,学
期刊
摘要:创作依赖于灵感,灵感需要激发。儿童喜欢别人分享他们的快乐,只有引导得当,儿童就会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体验到的快乐事全盘托出,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关键词:创作 灵感色彩       美术教学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美术素质是创作画教学的重点,少儿时期多以创作画为主,而只有不断提高儿童的绘画素质,才能创作出一副幅好的儿童画作品。现就如何提高少儿创作画能
期刊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促进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试卷评析作为考试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反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试卷评析,可以使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盲目点及时进行弥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强化,澄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巩固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评析,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一般把它分成三个步骤:1课前准
期刊
摘要: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尽管建国以来历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说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目标都是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校活动一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种不同的实践反映出来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物理教育观。多数人的作法实际是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专业工作者,另一种则是力图使物理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过程中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目
期刊
我们初三化学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教学中课堂就成了要把握好的关键,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实在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师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呢?这里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张弛有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尤其是初三的学生们,正值青春发育阶段,有了自己一定的主见和认知水平,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这样的行为我调查过学生,大多都说自己会这样,而且有研究表明,其实一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