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對低油价的严峻形势,突出“三转三保三提升”主线,围绕“践行严细实,全力创效益”主题活动,确定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的发展方向。大队紧紧围绕更有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明确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主题的发展方向,脚踏实地、抢抓机遇、从严管理、率先发展。按照采油厂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效益为先、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科学作业理念,应势而动、迎难而上,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质量管理,积极探索实施新形势下的作业质量管理模式,以打造高效井培育优质井为目标,实现作业优质高效运行。
一、构建“设计审批”动态质量监控,实现施工设计的“源头把关”。
作业施工的前期论证是对地质及工艺方案有效执行的实际考证,使其措施性更强,在施工中作业与采油、工艺等单位紧密协作,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进行方案变更。同时,严格执行设计审批流程,实现施工设计的“源头把关”。
1.合理论证施工方案,优化工序内容。为了提高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要求对每一口井都严格按照“查井史、找原因、定措施、参标准、优工序”的 “五步论证法”,从源头上保障作业优质高效。“查井史”——细致查询井史,与管理该井的注采管理站、班组以及上次施工的作业队结合,详细了解目前井况;“找原因”——对作业井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示供图与生产情况,找出躺井原因;“定措施”——根据分析的躺井原因制定相应的修井措施,与方案设计内容相对比,找出差异,确定合理的施工目的;“参标准”——依照井下作业施工标准,对制定的修井措施进行详细对比,确保施工方案符合标准要求;“优工序”——包括优选施工参数和优化施工工序,有针对性地优化施工设计内容,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确保各施工工序兼顾统一,保证不可缺少的工序,杜绝不必要的工序。通过 “五步法”的实施,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2.严格落实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大队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施工设计一般为三级审批,包含“线下”和“线上”两个流程,两者同步进行,要求必须做到“线下留痕,线上及时”。下线纸质作业方案由采油厂生产运行科下发至作业大队,大队根据计划安排将方案下放至基层队,基层队拿到盖章方案后,由技术员按标准做好施工设计的编制工作,基层队技术主管领导进行初审,再交予大队技术办进行设计审核,最后由主管技术的大队领导进行设计的终审批核。所有环节必须签字确认,留痕保存。线上施工设计的审批与线下同步进行。同时,为了规避在作业井解剖过程中遇到问题隐瞒、虚报等问题,对新搬上的作业井,要求设计审批时,本次作业和该井最后一次作业不能是同一个施工队伍。通过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确保了设计审批的规范性。
3.强化执行变更程序,提升设计质量。施工内容如有更改,基层队必须根据作业现场施工情况,向大队技术办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技术办落实情况后,积极与采油管理区、工艺所、地质所、作业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变更措施。要求基层队根据变更方案重新编制施工设计,并按流程进行审批。变更设计的审批流程和初始设计的审批流程一致。只有经过各级审批后的变更设计,方可进行施工,否则按无设计施工处理。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变更程序,提升变更程序的执行力度。
二、构建“施工过程”动态质量监控,实现工序质量的“全程控制”。
大型重点工序是作业施工的关键,但是常规工序的质量同样会影响作业井的施工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的关键点,统一进行监控,做到“关键工序重点监控,常规工序实时监控”。
1.实施工序“风险控制”,确保控制措施切实有效。通过对2011-2014年作业大队东区施工的不成功井、成功无效井、重复工序井、短周期生产井进行分析调研发现影响作业工序质量可控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小件落物;(2)大斜度井冲砂、打捞胶皮;(3)充填防砂;(4)管杆问题。通过对影响作业工序质量的因素分析,推行实施工序风险“四控措施”:一是异物过滤控制,确保入井液清洁;二是井筒检查控制,确保施工过程无事故;三是参数优化控制,确保施工工序质量合格;四是管柱把关控制,确保施工杆管无问题。
2.开展现场“实时监督”,确保施工内容保质保量。大队技术办每日安排技术指导人员到达施工现场,对作业工序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对下井工具及施工管柱进行监督检查。首先,加强对重点工序、关键工序监控,做好现场指导,控制好施工参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其次,加大对管杆封及下井工具入井前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发生过管杆断脱或偏磨严重的井,要求必须更换全井管杆。第三,强化施工管柱监督检查,对管柱丈量问题进行重点监控。2015年大队出台了《关于对作业管柱丈量考核的补充规定》,每月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现场管柱丈量问题得到明显改观,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一线职工在管柱丈量方面的质量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构建“完井生产”动态质量监控,实现作业效果的“实时跟踪”。
施工工序的完工并不代表整个作业过程的结束,作业后的生产动态跟踪也是作业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开井试抽,还是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好与采油部门的配合,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合理做好生产异常时的后期维护工作,都是保障作业井优质高效的关键。
1.关注动态生产数据,保障完井效果及时掌控。一是做好与采油管理区的沟通配合,合理调节生产参数。例如检下大泵作业时,由于下大泵液量大幅提升,生产压差加大,破坏了原来的防砂体系,可能导致地层砂运移,若适当降低参数可能避免地层出砂。因此要与管理区配合做好开抽时的参数调整,保障顺利开井。二是做好油水井定期跟踪回访记录,及时了解作业井生产动态。对四个月内施工的对比井进行日度数据跟踪,利用网上单井信息平台实时观察生产曲线的变化,做好油水井生产情况跟踪。三是做好异常井的后期维护工作,延长生产周期。油水井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无法生产,及时后期维护工作。例如交洗井之前,合理安排交洗计划,保证一次交洗合格。
2.实施分档考核制度,推动责任追溯切实执行。首先是对基层队作业成功率实施分档考核,由以前的按年度考核转变为按季度分级考核。作业成功率以96%为基本目标,以97.5%为提升目标,以98.5%为奋斗目标,完成目标的基层队按季度分别奖励300、400、500元;完不成96%基本目标的基层队,扣发季度效益工资200元。其次是对基层队作业长效率加大奖励力度。作业综合长效率以88%为标准考核,完成88%指标,当季度奖励基层队质量责任主体400元;完成88%以上每提高1%,当季度奖励基层队质量责任主体100元;完成83%以下当季度扣发质量责任主体效益工资400元。第三是对在作业施工过程中扣发的效益工资按季度返回给基层队,返还标准采用累加式考核,依据考核是从年度初始到当前日期的作业成功率和综合长效率,并对有不成功井或质量处罚的基层队采用一票否决制。质量考核制度的适时变更,极大地调动了基层队“干优质活、拿效益奖”的工作热情,丰富了考核奖惩体系内容,推进了考核制度的有效落实。
一、构建“设计审批”动态质量监控,实现施工设计的“源头把关”。
作业施工的前期论证是对地质及工艺方案有效执行的实际考证,使其措施性更强,在施工中作业与采油、工艺等单位紧密协作,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进行方案变更。同时,严格执行设计审批流程,实现施工设计的“源头把关”。
1.合理论证施工方案,优化工序内容。为了提高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要求对每一口井都严格按照“查井史、找原因、定措施、参标准、优工序”的 “五步论证法”,从源头上保障作业优质高效。“查井史”——细致查询井史,与管理该井的注采管理站、班组以及上次施工的作业队结合,详细了解目前井况;“找原因”——对作业井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示供图与生产情况,找出躺井原因;“定措施”——根据分析的躺井原因制定相应的修井措施,与方案设计内容相对比,找出差异,确定合理的施工目的;“参标准”——依照井下作业施工标准,对制定的修井措施进行详细对比,确保施工方案符合标准要求;“优工序”——包括优选施工参数和优化施工工序,有针对性地优化施工设计内容,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确保各施工工序兼顾统一,保证不可缺少的工序,杜绝不必要的工序。通过 “五步法”的实施,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2.严格落实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大队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施工设计一般为三级审批,包含“线下”和“线上”两个流程,两者同步进行,要求必须做到“线下留痕,线上及时”。下线纸质作业方案由采油厂生产运行科下发至作业大队,大队根据计划安排将方案下放至基层队,基层队拿到盖章方案后,由技术员按标准做好施工设计的编制工作,基层队技术主管领导进行初审,再交予大队技术办进行设计审核,最后由主管技术的大队领导进行设计的终审批核。所有环节必须签字确认,留痕保存。线上施工设计的审批与线下同步进行。同时,为了规避在作业井解剖过程中遇到问题隐瞒、虚报等问题,对新搬上的作业井,要求设计审批时,本次作业和该井最后一次作业不能是同一个施工队伍。通过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确保了设计审批的规范性。
3.强化执行变更程序,提升设计质量。施工内容如有更改,基层队必须根据作业现场施工情况,向大队技术办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技术办落实情况后,积极与采油管理区、工艺所、地质所、作业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变更措施。要求基层队根据变更方案重新编制施工设计,并按流程进行审批。变更设计的审批流程和初始设计的审批流程一致。只有经过各级审批后的变更设计,方可进行施工,否则按无设计施工处理。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变更程序,提升变更程序的执行力度。
二、构建“施工过程”动态质量监控,实现工序质量的“全程控制”。
大型重点工序是作业施工的关键,但是常规工序的质量同样会影响作业井的施工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的关键点,统一进行监控,做到“关键工序重点监控,常规工序实时监控”。
1.实施工序“风险控制”,确保控制措施切实有效。通过对2011-2014年作业大队东区施工的不成功井、成功无效井、重复工序井、短周期生产井进行分析调研发现影响作业工序质量可控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小件落物;(2)大斜度井冲砂、打捞胶皮;(3)充填防砂;(4)管杆问题。通过对影响作业工序质量的因素分析,推行实施工序风险“四控措施”:一是异物过滤控制,确保入井液清洁;二是井筒检查控制,确保施工过程无事故;三是参数优化控制,确保施工工序质量合格;四是管柱把关控制,确保施工杆管无问题。
2.开展现场“实时监督”,确保施工内容保质保量。大队技术办每日安排技术指导人员到达施工现场,对作业工序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对下井工具及施工管柱进行监督检查。首先,加强对重点工序、关键工序监控,做好现场指导,控制好施工参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其次,加大对管杆封及下井工具入井前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发生过管杆断脱或偏磨严重的井,要求必须更换全井管杆。第三,强化施工管柱监督检查,对管柱丈量问题进行重点监控。2015年大队出台了《关于对作业管柱丈量考核的补充规定》,每月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现场管柱丈量问题得到明显改观,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一线职工在管柱丈量方面的质量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构建“完井生产”动态质量监控,实现作业效果的“实时跟踪”。
施工工序的完工并不代表整个作业过程的结束,作业后的生产动态跟踪也是作业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开井试抽,还是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好与采油部门的配合,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合理做好生产异常时的后期维护工作,都是保障作业井优质高效的关键。
1.关注动态生产数据,保障完井效果及时掌控。一是做好与采油管理区的沟通配合,合理调节生产参数。例如检下大泵作业时,由于下大泵液量大幅提升,生产压差加大,破坏了原来的防砂体系,可能导致地层砂运移,若适当降低参数可能避免地层出砂。因此要与管理区配合做好开抽时的参数调整,保障顺利开井。二是做好油水井定期跟踪回访记录,及时了解作业井生产动态。对四个月内施工的对比井进行日度数据跟踪,利用网上单井信息平台实时观察生产曲线的变化,做好油水井生产情况跟踪。三是做好异常井的后期维护工作,延长生产周期。油水井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无法生产,及时后期维护工作。例如交洗井之前,合理安排交洗计划,保证一次交洗合格。
2.实施分档考核制度,推动责任追溯切实执行。首先是对基层队作业成功率实施分档考核,由以前的按年度考核转变为按季度分级考核。作业成功率以96%为基本目标,以97.5%为提升目标,以98.5%为奋斗目标,完成目标的基层队按季度分别奖励300、400、500元;完不成96%基本目标的基层队,扣发季度效益工资200元。其次是对基层队作业长效率加大奖励力度。作业综合长效率以88%为标准考核,完成88%指标,当季度奖励基层队质量责任主体400元;完成88%以上每提高1%,当季度奖励基层队质量责任主体100元;完成83%以下当季度扣发质量责任主体效益工资400元。第三是对在作业施工过程中扣发的效益工资按季度返回给基层队,返还标准采用累加式考核,依据考核是从年度初始到当前日期的作业成功率和综合长效率,并对有不成功井或质量处罚的基层队采用一票否决制。质量考核制度的适时变更,极大地调动了基层队“干优质活、拿效益奖”的工作热情,丰富了考核奖惩体系内容,推进了考核制度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