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职业教师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教教师职业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化 措施
一、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初、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初、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學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4.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1)缺乏系统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职教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初、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理念。
(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教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了。
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初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和参差不齐。但一些教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初、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或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教师特别是从普通初、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教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教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教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职业教育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6,(8).
[2]张隽波.职校教师应有的五种素质[J].职教论坛,2006,(3).
[3]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化 措施
一、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初、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初、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學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4.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1)缺乏系统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职教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初、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理念。
(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教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了。
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初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和参差不齐。但一些教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初、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或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教师特别是从普通初、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教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教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教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职业教育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6,(8).
[2]张隽波.职校教师应有的五种素质[J].职教论坛,2006,(3).
[3]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