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出更多、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我国银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然而,先进的信息技术会更加暴露商业银行的风险,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深入了解信息科技十分重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介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自然因素,例如: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影响;其二,系统风险,指信息系统内部软、硬件的缺陷造成的影响;其三,管理因素,指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其四,人为因素,指工作人员违规或过失操作引发的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信息科技风险,越来越多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二)外在因素
随着银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监管部门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手段,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检查工作,针对信息科技的重点环节制定明确的监管计划,约束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控制能力。在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督促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三)内在因素
目前,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到商业银行各个领域,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暴露信息科技风险,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金融领域。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商业银行能够稳定、健康发展,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总之,在外界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特征
(一)涉及范围广
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主要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的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基础数据平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更加便捷的处理和分析基础数据,从而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户群或创建新的产品,然而,信息集中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例如,数据备份或存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规模性灾难。
(二)潜伏时间较长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潜伏性,主要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因为控制手段的缺失,导致信息科技风险逐步积累,并逐渐显露。在银行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科技风险潜伏性特征日益明显。通常情况下,短时期内信息系统上线和运行无法暴露隐含的风险隐患,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系统运行压力会越来越大,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会逐渐凸现出来。即便是较为安全、稳定的电子银行,也会在变种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工作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预判。
(三)非标准性
一般来说,风险需要通过资产化、价值化等标准化过程进行计量,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然而,信息科技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无法使用统一标准来进行量化,例如:当某服务器CPU使用率高于标准阈值时,应用服务效率可能会下降,但并没有因此造成业务中断或损失,这已经产生了信息科技风险,但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资产赋值,也就无法量化损失。随着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开始重视研究和探索信息科技风险标准化计量。
四、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能够保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顺利进行,首先要构建信息科技管理制度,用制度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和范围,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前提,深入研究信息科技风险点,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踪各类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在源头上规避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
(二)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监测和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规避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将系统开发与系统运行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形成一道有力屏障。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对信息系统可用性进行实时跟踪,包括主干网络、核心系统运行环境、自助设备运行状态等,当出现问题时,商业银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等工作,加强灾备演练,在发生灾难性事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恢复生产,保障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业务正常进行。
(三)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的同时,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长期的培训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相关培训,通过考核,提高信息科技队伍业务水平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商业银行IT服务质量。
(四)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研究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主要是为了通过利用新技术来全面控制风险点,是增强信息科技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为信息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抵御新的风险,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进行信息科技创新过程中,首先通过治理投入以及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激发内部员工创新思维;其次,商业银行业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供业务需求,完成科研工作。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但是,在风险制度制定、执行等一些细节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商业银行应积极树立正确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积极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睿,詹原瑞.操作风险管理的记分卡法框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0(05):12-14.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我国银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然而,先进的信息技术会更加暴露商业银行的风险,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深入了解信息科技十分重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介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自然因素,例如: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影响;其二,系统风险,指信息系统内部软、硬件的缺陷造成的影响;其三,管理因素,指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其四,人为因素,指工作人员违规或过失操作引发的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信息科技风险,越来越多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二)外在因素
随着银行业迅速发展,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监管部门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手段,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检查工作,针对信息科技的重点环节制定明确的监管计划,约束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控制能力。在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督促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三)内在因素
目前,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到商业银行各个领域,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暴露信息科技风险,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进而影响整个金融领域。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商业银行能够稳定、健康发展,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总之,在外界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特征
(一)涉及范围广
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主要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的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基础数据平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更加便捷的处理和分析基础数据,从而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户群或创建新的产品,然而,信息集中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例如,数据备份或存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规模性灾难。
(二)潜伏时间较长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潜伏性,主要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因为控制手段的缺失,导致信息科技风险逐步积累,并逐渐显露。在银行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科技风险潜伏性特征日益明显。通常情况下,短时期内信息系统上线和运行无法暴露隐含的风险隐患,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系统运行压力会越来越大,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会逐渐凸现出来。即便是较为安全、稳定的电子银行,也会在变种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工作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预判。
(三)非标准性
一般来说,风险需要通过资产化、价值化等标准化过程进行计量,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然而,信息科技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无法使用统一标准来进行量化,例如:当某服务器CPU使用率高于标准阈值时,应用服务效率可能会下降,但并没有因此造成业务中断或损失,这已经产生了信息科技风险,但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资产赋值,也就无法量化损失。随着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开始重视研究和探索信息科技风险标准化计量。
四、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能够保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顺利进行,首先要构建信息科技管理制度,用制度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和范围,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前提,深入研究信息科技风险点,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踪各类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在源头上规避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
(二)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监测和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规避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将系统开发与系统运行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形成一道有力屏障。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对信息系统可用性进行实时跟踪,包括主干网络、核心系统运行环境、自助设备运行状态等,当出现问题时,商业银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等工作,加强灾备演练,在发生灾难性事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恢复生产,保障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业务正常进行。
(三)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的同时,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长期的培训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相关培训,通过考核,提高信息科技队伍业务水平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商业银行IT服务质量。
(四)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研究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技术创新主要是为了通过利用新技术来全面控制风险点,是增强信息科技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为信息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抵御新的风险,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在进行信息科技创新过程中,首先通过治理投入以及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激发内部员工创新思维;其次,商业银行业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供业务需求,完成科研工作。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但是,在风险制度制定、执行等一些细节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商业银行应积极树立正确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积极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睿,詹原瑞.操作风险管理的记分卡法框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