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29日,25吨出口新加坡的忠县忠橙经海关检疫后正式发车。
13天后,这批柑橘将抵达新加坡,这是重庆柑橘首次实现直接出口新加坡。
近年来,忠县利用水土保持项目发展柑橘产业,涵养三峡库区水源,不仅形成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还积极推动忠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积极融入和努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历史担当。
重任之下有动力,奋斗之下见成效。过去一年,重庆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让黄金水道释放更大的“黄金效应”。
绘就最美底色
龙溪河发源于梁平区,流经垫江县、长寿区,最后汇入长江,为长江北岸一级支流。
曾经,由于畜禽规模养殖、城镇建设、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成为一条“黑臭河”。
“过去,两岸生活垃圾很多,每逢工厂排放污水,河面上就会漂起翻着白肚皮的鱼。”梁平区双桂街道回兴社区居民吴斌说。
近年来,梁平区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关闭小散乱污染企业、整治搬迁养殖场、完善流域污水管网全面截污等措施,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蜿蜒龙溪河,两岸金黄稻;游子吟乡愁,门前清水流”的美景得以重现。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干流更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伴而来的是独特而敏感的生态区位,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重任在肩。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可喜的变化,共同绘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
2019年,重庆市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施“双总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工程与措施3100余项,新建污水管网2752公里,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600余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33万吨。建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4个。全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加快动能转换
2019年7月的一天,长寿区洪湖镇表耳村脆冠梨基地的农场主段洪胜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把一筐筐梨子搬上车,还要引导前来采摘的游客有序游玩。
“这几年梨园基地生意很好,果子经常供不应求,游客也络绎不绝。”段洪胜笑着说。
好山好水种好果,生态环境好了,种出的东西就好了。2019年,段洪胜的梨子还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
在洪湖镇,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出好果的并非只有段洪胜一家。
洪湖镇位于长寿区西部,距长寿城区41公里,地处重庆“四大肺叶”中的明月山和铜锣山之间,北靠大洪湖,御临河穿流而过。
拥有两山一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洪湖镇如何靠山靠水“吃”出新花样?
近年来,洪湖镇深入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在生态保护上,洪湖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明月山和铜锣山一带的6.8万亩天然森林,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洪湖镇不仅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指导,还联合平伟朝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为卖点,打造“橘香悦动村”农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
“政府要生态效益、群众要经济效益,关系到这么多群众,如何实现共赢,是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关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重庆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管控要求,即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通过有效的空间管控,科学指导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既确保生态环境免遭无序开发,又为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避免散乱、无序、低效发展。
同时,严控过剩产能,严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纸、印染、火电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项目环评审批,分类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打造綠色家园
刚刚经历过一场春雨,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淡淡的柑橘花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干净的水泥路、码放整齐的柴草垛、洁净的民居、小而美的庭院……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十字村,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打造的“微田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村里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罗家大院更是亮眼,院坝前的空地上栽种着柑橘树和花草。大院的主人罗子容老人时常在院坝前与邻居们闲聊,惬意十足。
“那些花草有些是我扦插的,有些是我花钱买的,院子四周的竹篱笆也是我亲手编的。”罗子容说起自家的小院时充满骄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契机,努力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是推动城市“增色美颜”。依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聚焦两江四岸、城周山体、景观通廊,开展“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实施景观灯饰提升工程,打造以社区游园为绿荫、广场花园为绿洲、郊野公园为绿肺的生态体系。 二是推动乡村“绿化净化”。按照“6 3”总体工作布局,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农村垃圾“户分类投放、镇村分类收集、区级转运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基本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盖。共创建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示范点14个,推进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149处古民居修复工作,让广大村民既看得见发展,又记得住乡愁。
而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涪陵区,只是重庆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的一个缩影。
深化体制改革
2019年5月,重庆入选国家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后,便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纳入2019年重庆市重点改革事项。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又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城市,土地资源宝贵,处理处置设施选址难、落地难。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最终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可以为重庆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环境,更有力地推动重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黄启飞说。
2019年底,《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到2020年底,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将全面完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与重庆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签署“重庆市电子废弃物处理项目协议”,准许该公司持有对23个区县的电子废弃物进行统一、集中回收拆解的特许经营权。
目前,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报废的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得到安全回收处理。
截至2019年12月底,重庆已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84.3万台。
除了发布“无废城市”实施方案,重慶还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首先,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任务推进方案,修订了《重庆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制度》。
其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行审批承诺制;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完善市级公共信用平台,健全环保信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
最后,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13天后,这批柑橘将抵达新加坡,这是重庆柑橘首次实现直接出口新加坡。
近年来,忠县利用水土保持项目发展柑橘产业,涵养三峡库区水源,不仅形成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还积极推动忠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积极融入和努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历史担当。
重任之下有动力,奋斗之下见成效。过去一年,重庆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让黄金水道释放更大的“黄金效应”。
绘就最美底色
龙溪河发源于梁平区,流经垫江县、长寿区,最后汇入长江,为长江北岸一级支流。
曾经,由于畜禽规模养殖、城镇建设、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成为一条“黑臭河”。
“过去,两岸生活垃圾很多,每逢工厂排放污水,河面上就会漂起翻着白肚皮的鱼。”梁平区双桂街道回兴社区居民吴斌说。
近年来,梁平区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关闭小散乱污染企业、整治搬迁养殖场、完善流域污水管网全面截污等措施,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蜿蜒龙溪河,两岸金黄稻;游子吟乡愁,门前清水流”的美景得以重现。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干流更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伴而来的是独特而敏感的生态区位,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重任在肩。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可喜的变化,共同绘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
2019年,重庆市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施“双总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工程与措施3100余项,新建污水管网2752公里,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600余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33万吨。建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4个。全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加快动能转换
2019年7月的一天,长寿区洪湖镇表耳村脆冠梨基地的农场主段洪胜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把一筐筐梨子搬上车,还要引导前来采摘的游客有序游玩。
“这几年梨园基地生意很好,果子经常供不应求,游客也络绎不绝。”段洪胜笑着说。
好山好水种好果,生态环境好了,种出的东西就好了。2019年,段洪胜的梨子还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
在洪湖镇,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出好果的并非只有段洪胜一家。
洪湖镇位于长寿区西部,距长寿城区41公里,地处重庆“四大肺叶”中的明月山和铜锣山之间,北靠大洪湖,御临河穿流而过。
拥有两山一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洪湖镇如何靠山靠水“吃”出新花样?
近年来,洪湖镇深入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在生态保护上,洪湖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明月山和铜锣山一带的6.8万亩天然森林,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洪湖镇不仅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指导,还联合平伟朝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为卖点,打造“橘香悦动村”农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
“政府要生态效益、群众要经济效益,关系到这么多群众,如何实现共赢,是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关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重庆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管控要求,即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通过有效的空间管控,科学指导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既确保生态环境免遭无序开发,又为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避免散乱、无序、低效发展。
同时,严控过剩产能,严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纸、印染、火电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项目环评审批,分类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打造綠色家园
刚刚经历过一场春雨,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淡淡的柑橘花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干净的水泥路、码放整齐的柴草垛、洁净的民居、小而美的庭院……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十字村,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打造的“微田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村里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罗家大院更是亮眼,院坝前的空地上栽种着柑橘树和花草。大院的主人罗子容老人时常在院坝前与邻居们闲聊,惬意十足。
“那些花草有些是我扦插的,有些是我花钱买的,院子四周的竹篱笆也是我亲手编的。”罗子容说起自家的小院时充满骄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契机,努力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是推动城市“增色美颜”。依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聚焦两江四岸、城周山体、景观通廊,开展“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实施景观灯饰提升工程,打造以社区游园为绿荫、广场花园为绿洲、郊野公园为绿肺的生态体系。 二是推动乡村“绿化净化”。按照“6 3”总体工作布局,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农村垃圾“户分类投放、镇村分类收集、区级转运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基本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盖。共创建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示范点14个,推进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149处古民居修复工作,让广大村民既看得见发展,又记得住乡愁。
而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涪陵区,只是重庆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的一个缩影。
深化体制改革
2019年5月,重庆入选国家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后,便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纳入2019年重庆市重点改革事项。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又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城市,土地资源宝贵,处理处置设施选址难、落地难。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最终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可以为重庆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环境,更有力地推动重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黄启飞说。
2019年底,《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到2020年底,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将全面完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与重庆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签署“重庆市电子废弃物处理项目协议”,准许该公司持有对23个区县的电子废弃物进行统一、集中回收拆解的特许经营权。
目前,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报废的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得到安全回收处理。
截至2019年12月底,重庆已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84.3万台。
除了发布“无废城市”实施方案,重慶还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首先,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任务推进方案,修订了《重庆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制度》。
其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行审批承诺制;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完善市级公共信用平台,健全环保信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
最后,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