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为了确保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确保问题情境设置的顺序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从而确保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引言
我国的教育领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随着新课改逐渐的完善,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也都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造能力。通过引入有效的问题情境,使书本上的知識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使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提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1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目的界定不清
首先老师应明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情境什么。许多老师由于忙于教学上的其他工作,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在创设的情境与上课要讲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联等。那么对于有效问题的该情境的创设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偏离课堂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等均降低了。
1.2教学理念不够明确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老师并不认可新课改,于是便把一系列新课改的方法作为教学任务去完成,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大大降低原本的学习质量。若要使得情境教学有效的进行,学校还应对老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正,让老师明白该方式教学的意义,明确他们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也避免破坏教学的整体方向。
1.3形式化问题严重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情境已经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但是多数老师仅仅专注于情境教学的设计,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并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没情境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并没有得到提升,使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成了一种形式而已[1]。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1确保问题情境设置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带入情境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学生的年龄尚小,仅有一些简单的思维,并没有深刻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将自认为简单的问题一跳而过,在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时,按着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将他们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中。
2.2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满足学生的童真童趣
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还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天性,应多添加一些童趣,吸引小学生主动地去学习[2]。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用课件出示一排灯笼,每个灯笼上都编好号码,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然后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灯笼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后问:“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灯笼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2.3注重问题情境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能力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3]。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之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像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规则的三角形等,通过借助三角形的特殊角,拼接出其他角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角,并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创造”角。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不知不觉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4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努力将数学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生活经历的情境,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产生兴趣学习,并且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4]。在备课阶段就要适当变化教材内容,设计出有关生活的应用题,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例如在“负数”教学中,学生们对负数这个概念难以理解,感觉平时所见到的都是正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温度计的数值会很高,是高于0这个刻度的,但是在冬季室外就会发现温度计的数字是在0度以下的,我们一般该如何称作这个温度值呢?”然后引出负数这个知识,表示出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者负多少度,比如-15℃。通过这个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深了,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教学,这不仅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相关知识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将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同时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彦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108.
[2]杨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8):109.
[3]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基础教育版,2015(03):55-56.
[4]孙成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7(10):8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引言
我国的教育领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随着新课改逐渐的完善,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也都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造能力。通过引入有效的问题情境,使书本上的知識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使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提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1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目的界定不清
首先老师应明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情境什么。许多老师由于忙于教学上的其他工作,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在创设的情境与上课要讲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联等。那么对于有效问题的该情境的创设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偏离课堂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等均降低了。
1.2教学理念不够明确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老师并不认可新课改,于是便把一系列新课改的方法作为教学任务去完成,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大大降低原本的学习质量。若要使得情境教学有效的进行,学校还应对老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正,让老师明白该方式教学的意义,明确他们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也避免破坏教学的整体方向。
1.3形式化问题严重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情境已经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但是多数老师仅仅专注于情境教学的设计,对于其具体操作过程并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没情境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并没有得到提升,使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成了一种形式而已[1]。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1确保问题情境设置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带入情境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学生的年龄尚小,仅有一些简单的思维,并没有深刻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将自认为简单的问题一跳而过,在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时,按着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将他们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中。
2.2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满足学生的童真童趣
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还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天性,应多添加一些童趣,吸引小学生主动地去学习[2]。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用课件出示一排灯笼,每个灯笼上都编好号码,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然后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灯笼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后问:“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灯笼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2.3注重问题情境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能力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3]。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之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像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规则的三角形等,通过借助三角形的特殊角,拼接出其他角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角,并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创造”角。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不知不觉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4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努力将数学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生活经历的情境,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产生兴趣学习,并且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4]。在备课阶段就要适当变化教材内容,设计出有关生活的应用题,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例如在“负数”教学中,学生们对负数这个概念难以理解,感觉平时所见到的都是正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温度计的数值会很高,是高于0这个刻度的,但是在冬季室外就会发现温度计的数字是在0度以下的,我们一般该如何称作这个温度值呢?”然后引出负数这个知识,表示出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者负多少度,比如-15℃。通过这个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深了,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教学,这不仅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相关知识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将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同时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彦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108.
[2]杨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8):109.
[3]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基础教育版,2015(03):55-56.
[4]孙成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