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开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培养学生“中国气质”的重要一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无论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担当角度,还是当前高考语文的备考要求,理当在文言文、古诗歌的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经典文化积淀和教学智慧,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文化常识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感知、到了解、到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言“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化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进行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时,教师不要因考题的设置在文言文中,而只把目光只囿于文言文这一个板块中,在整个高中三年,应广视野以求事半倍功半,文化常识的教学既存于文言文中,也存于古诗词中,亦存于生活中。
一、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点,切入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介绍婉约派词人时,我提到了秦观,并介绍了一首其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其中有这么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同学对“金风”是什么风表示好奇?并问到有没有“水风”“木风”“土风”……
看来,这是一个学生即时兴发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认知兴趣点,于是我停下了对秦观及其词作的介绍,肯定了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生发的探究之心,并为同学们解答这一问题。
我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方位、五行、五色、的对位关系,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五方位是:东、西、南、北、中,对应的五行是:木、金、火、水、土,对应的五色是:青、白、朱、玄(黑)、黄。
当我讲到这里时,有学生顿有所悟地说:“所以,金风,就是西风!对应的季节是秋天!”
我肯定了他的答案,接着同学们就结合已学的古诗文联想到,春天万物生发,草木葱茏,为青色,吹的风是东风;夏天炎炎,天气燥热,为朱色,吹的风是南风;冬天天寒地冻,降雪凝霜,万物玄寂,为玄色,吹的风是北风……”
当探究到这一层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激动兴奋之情,似乎是第一次主动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深层的魅力,已由一个同学的认知兴趣点,上升到了全班同学的获知兴奋点。趁此时机,我继续给同学们介绍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五绝”的取名意蕴。
我介紹,金庸小说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除了其小说恢宏的架构,精彩的情节,高深的主题,更还有蕴于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引人入胜,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就是依五方位、五行、五色、的对位关系而设其名:黄药师名字中有木,在所方位为东,人称“东邪”:欧阳锋名字中有金,在所方位为西,人称“西毒”、一灯大师名号中有火,所在方位为南,人称“南帝”,洪七公名字中有水,在所方位为北,人称北丐;王重阳姓氏中有土,在所方位为中,人称“中神通”,金庸对他们的武功设置也因五行而各生克制。
当我讲到这里,学生的惊叹连连,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由获知兴奋点而点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化常识教学时,有必要尝试调整一种教学思维,改变当前的一些较机械学习方式,如:专题专类知识印发,学生自读了事;满课堂讲解,反复重点强调,学生硬性输入等等。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当于学生之前,去预期到一首诗、一篇古文中学生可能生发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兴趣点,有头脑去寻找它、有耐心去摸清它、有信心有角度切入它,当课堂进行中,让学生在读完诗文内容之后,去摸寻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兴趣点,然后以精到而又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讲有趣,启发和鼓励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去感爱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彩和源远流长,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化寻根的兴趣,从而增强古诗文阅读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根据自身兴趣,组成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
随着学生对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整体兴趣渐浓,他们已不满足于在课堂上只鳞片爪式的吸收,也不再止步于课堂上他们提问老师解惑式的学习,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组成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让他们去探索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主动地去感知传统文化,积极地去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达到由小组内到班级内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这个中华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的实践过程中,全班48人,以兴趣点为小组成立集结号,共分成了五个小组,即:必修一至必修五古文中先秦人名研究、岭南大姓之梁何许梁的堂号及宗祠对联研究、古人的酒器研究、唐宋元明清帝王庙号研究、史书传记中常见委婉语研究、必修一至必修五古文中有关“门”的研究。
应该说,这五个小组的研究主题的确定,的确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想进行具体深入挖掘的,而且,这五个选题较合理,切入点小而精,体现了高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工作时,已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探索智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时,不能听之任之,而应以规范指导之,一般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完成,并将研究明确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自主组队,根据自身兴趣选题,确定组长;(2)开题仪式;(3)研究小组组员分工;(4)定期询问进展;(5)结题汇报成果展示。
这样,通过教师的规范引领、较庄重的开结题仪式、组长负责制度等方式方法,可以很好地让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有序进行,直到完全,这样就避免了“成立于兴趣,失败于过程”的不良结局。
古人有云“一花开来百花香”,诚然,在老师智慧之花先开,方有学生兴趣百花开,学生兴趣之花先开,方有自主探究成果百花开。从激发学生对文化常识的学习兴趣,再到学生自主进行专题研究这一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亦深深认识到:在进行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时,教师当有更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又创新课外拓展自学方式,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中国气质”深入人心、外化于行,才能激活传统文化里的智慧,实现文化传承的时代性改造。
作者简介:刘燕,女,1984年10月,籍贯:江西赣州,职称和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或专业:中学语文教学。
在进行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时,教师不要因考题的设置在文言文中,而只把目光只囿于文言文这一个板块中,在整个高中三年,应广视野以求事半倍功半,文化常识的教学既存于文言文中,也存于古诗词中,亦存于生活中。
一、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点,切入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介绍婉约派词人时,我提到了秦观,并介绍了一首其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其中有这么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同学对“金风”是什么风表示好奇?并问到有没有“水风”“木风”“土风”……
看来,这是一个学生即时兴发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认知兴趣点,于是我停下了对秦观及其词作的介绍,肯定了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生发的探究之心,并为同学们解答这一问题。
我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方位、五行、五色、的对位关系,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五方位是:东、西、南、北、中,对应的五行是:木、金、火、水、土,对应的五色是:青、白、朱、玄(黑)、黄。
当我讲到这里时,有学生顿有所悟地说:“所以,金风,就是西风!对应的季节是秋天!”
我肯定了他的答案,接着同学们就结合已学的古诗文联想到,春天万物生发,草木葱茏,为青色,吹的风是东风;夏天炎炎,天气燥热,为朱色,吹的风是南风;冬天天寒地冻,降雪凝霜,万物玄寂,为玄色,吹的风是北风……”
当探究到这一层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激动兴奋之情,似乎是第一次主动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深层的魅力,已由一个同学的认知兴趣点,上升到了全班同学的获知兴奋点。趁此时机,我继续给同学们介绍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五绝”的取名意蕴。
我介紹,金庸小说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除了其小说恢宏的架构,精彩的情节,高深的主题,更还有蕴于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引人入胜,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就是依五方位、五行、五色、的对位关系而设其名:黄药师名字中有木,在所方位为东,人称“东邪”:欧阳锋名字中有金,在所方位为西,人称“西毒”、一灯大师名号中有火,所在方位为南,人称“南帝”,洪七公名字中有水,在所方位为北,人称北丐;王重阳姓氏中有土,在所方位为中,人称“中神通”,金庸对他们的武功设置也因五行而各生克制。
当我讲到这里,学生的惊叹连连,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由获知兴奋点而点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化常识教学时,有必要尝试调整一种教学思维,改变当前的一些较机械学习方式,如:专题专类知识印发,学生自读了事;满课堂讲解,反复重点强调,学生硬性输入等等。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当于学生之前,去预期到一首诗、一篇古文中学生可能生发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兴趣点,有头脑去寻找它、有耐心去摸清它、有信心有角度切入它,当课堂进行中,让学生在读完诗文内容之后,去摸寻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兴趣点,然后以精到而又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讲有趣,启发和鼓励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去感爱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彩和源远流长,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化寻根的兴趣,从而增强古诗文阅读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根据自身兴趣,组成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
随着学生对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整体兴趣渐浓,他们已不满足于在课堂上只鳞片爪式的吸收,也不再止步于课堂上他们提问老师解惑式的学习,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组成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让他们去探索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主动地去感知传统文化,积极地去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达到由小组内到班级内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这个中华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小组的实践过程中,全班48人,以兴趣点为小组成立集结号,共分成了五个小组,即:必修一至必修五古文中先秦人名研究、岭南大姓之梁何许梁的堂号及宗祠对联研究、古人的酒器研究、唐宋元明清帝王庙号研究、史书传记中常见委婉语研究、必修一至必修五古文中有关“门”的研究。
应该说,这五个小组的研究主题的确定,的确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想进行具体深入挖掘的,而且,这五个选题较合理,切入点小而精,体现了高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工作时,已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探索智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时,不能听之任之,而应以规范指导之,一般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完成,并将研究明确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自主组队,根据自身兴趣选题,确定组长;(2)开题仪式;(3)研究小组组员分工;(4)定期询问进展;(5)结题汇报成果展示。
这样,通过教师的规范引领、较庄重的开结题仪式、组长负责制度等方式方法,可以很好地让传统文化自主性研究项目有序进行,直到完全,这样就避免了“成立于兴趣,失败于过程”的不良结局。
古人有云“一花开来百花香”,诚然,在老师智慧之花先开,方有学生兴趣百花开,学生兴趣之花先开,方有自主探究成果百花开。从激发学生对文化常识的学习兴趣,再到学生自主进行专题研究这一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亦深深认识到:在进行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时,教师当有更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又创新课外拓展自学方式,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中国气质”深入人心、外化于行,才能激活传统文化里的智慧,实现文化传承的时代性改造。
作者简介:刘燕,女,1984年10月,籍贯:江西赣州,职称和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或专业: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