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词汇量少、单词背诵方法传统低效。通过导入组块理论对单词切分和组块,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运用组块法背诵单词,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背诵从被动接受到动手、动口、动脑的主动学习;此外,词汇量也有较为明显增加。
关键词:组块理论 背单词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H319
1.引言
词汇量是二语习得的基础,背单词尤为重要。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基础差、自卑心突出导致主观学习兴趣不大。此外,背单词方法陈旧、效率较低。本研究探索高职学生通过导入组块理论来记忆单词的效度和提升学习兴趣。
2. 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G.A. Miller利用“组块”进行有效记忆的文章引起人们的关注。他认为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对彼此没有联系的独立信息只能记住5到9个单位,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仅为“7+2”个单位(G.A. Miller,1956)。但如果将其进行组块,将单位结构较长、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信息整合到人脑记忆容量“7+2”范围内,记忆的效率就会大为提高。
3.文献综述
自从Miller提出该理论之后,国外学者不少均以国际象棋展开进行更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该理论的效度,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证实。从物理、数学方面以及语言习得方面都证实组块对记忆的有效性。国内学者宋德生从英语学习对国内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組块形式,诸如字母组块、词缀组块、句型组块等方式来提升记忆效度。李黎从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三个角度对单词记忆作了探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前人将“组块理论”逐渐从不同的角度与二语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在记忆单词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组块方法。不过,他们并未将“组块理论”聚焦到不同的记忆主体上,特别是我国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4.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尝试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A) 试验后高职生对背单词是否感兴趣?
B) 高职生用组块理论记单词是否有效?
4.2 受试
本研究选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共计5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人数为25人。
4.3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利用A级词汇、调查问卷、观察卡片和SPSS22.0來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首先是A级词汇,用于测试学生的词汇量来自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A级考试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表(词汇约4500个),该项考试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标准化考试。其次用到调查问卷和观察卡片来记录和描述学生背单词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最后,SPSS22.0用于数据统计后作出推断性分析。
4.4 研究实施
首先,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背单词态度进行调查。
接下来,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对受试者进行词汇量前测。
然后,实验组受试导入组块理论对单词进行记忆,同时观察每次活动受试的参与态度变化;而控制组受试用传统方法进行抄写、或按照死记硬背依字母排列顺序法进行记忆。
实验之后,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背单词态度进行调查。
最后,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对受试者进行词汇量后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受试无明显差异
测试用的词汇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中的较长的单词(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共计200个单词,每个单词的分值为0.5分,以下为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成绩:受试无一人成绩在70分以上;60-69分得分人数在控制组和实验组中分别为3人和1人;50-59分人数均为3人;40-49分两组人数均为5人;40分以下14人和16人,占比高达60%。符合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
控制组25位受试平均分为38.64分,实验组25位受试平均分相对低一些,为37.20分。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标准偏差近似,分别为15.196和12.777
Levene的检验值为1.849,P值(Sig)为0.180,大于显著性水平值0.05,两个样本方差为齐性。双尾概率P值为0.71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本实验选定的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是没有差异的,两组受试没有差异。
5.2 组块理论对背单词作用显著
在实验组所有25位受试中,实验前测成绩平均分数为37.20,而实验后测得成绩平均分提高较为明显,为65.44分,运用组块理论记单词之后较之前没有运用组块理论法记单词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8.24分。
配对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941,对应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实验前测成绩与导入组块理论记单词之后所测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个配对样本的配对差的均值为-28.24,T值为-31.555,对应的概率P值为0,小于0.05,表明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3 受试主观学习态度反馈分析
实验前和试验后分别对控制组和实验组受试进行“是否对背单词感兴趣调查”。实验前,控制组和实验组对记忆英语单词感兴趣的人数分别为8人(32%)和7人(28%);试验后受试学生对背单词感兴趣在两个组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组中利用组块理论背单词的学生在实验后产生较大兴趣的人数超过控制组,为21人,而控制组基本没有变化,较之前仅增加了1人,分别占比为36%和84%。
5.4 测试结果
5.4.1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受试背单词的词汇量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受试背单词的词汇量有显著提高。
5.4.2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学生背单词的词汇量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学生背单词的词汇量有显著差异。组块理论对于高职生背单词效果显著。
5.4.3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学生对背单词的兴趣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学生背单词的兴趣有明显提高。
6. 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组块理论同样适合于我国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尽管高职学生前期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导入组块理论之后,学生们记忆效率普遍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迅速掌握长难词汇,考试成绩普遍提高,心理暗示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湘君. 中高职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时代教育, 2014, 252-254.
2宋德生.组块效应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23-25.
资助:北京市高职英语课教师培训项目
关键词:组块理论 背单词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H319
1.引言
词汇量是二语习得的基础,背单词尤为重要。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基础差、自卑心突出导致主观学习兴趣不大。此外,背单词方法陈旧、效率较低。本研究探索高职学生通过导入组块理论来记忆单词的效度和提升学习兴趣。
2. 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G.A. Miller利用“组块”进行有效记忆的文章引起人们的关注。他认为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对彼此没有联系的独立信息只能记住5到9个单位,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仅为“7+2”个单位(G.A. Miller,1956)。但如果将其进行组块,将单位结构较长、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信息整合到人脑记忆容量“7+2”范围内,记忆的效率就会大为提高。
3.文献综述
自从Miller提出该理论之后,国外学者不少均以国际象棋展开进行更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该理论的效度,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证实。从物理、数学方面以及语言习得方面都证实组块对记忆的有效性。国内学者宋德生从英语学习对国内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組块形式,诸如字母组块、词缀组块、句型组块等方式来提升记忆效度。李黎从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三个角度对单词记忆作了探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前人将“组块理论”逐渐从不同的角度与二语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在记忆单词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组块方法。不过,他们并未将“组块理论”聚焦到不同的记忆主体上,特别是我国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4.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尝试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A) 试验后高职生对背单词是否感兴趣?
B) 高职生用组块理论记单词是否有效?
4.2 受试
本研究选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共计5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人数为25人。
4.3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利用A级词汇、调查问卷、观察卡片和SPSS22.0來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首先是A级词汇,用于测试学生的词汇量来自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A级考试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表(词汇约4500个),该项考试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标准化考试。其次用到调查问卷和观察卡片来记录和描述学生背单词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最后,SPSS22.0用于数据统计后作出推断性分析。
4.4 研究实施
首先,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背单词态度进行调查。
接下来,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对受试者进行词汇量前测。
然后,实验组受试导入组块理论对单词进行记忆,同时观察每次活动受试的参与态度变化;而控制组受试用传统方法进行抄写、或按照死记硬背依字母排列顺序法进行记忆。
实验之后,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背单词态度进行调查。
最后,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对受试者进行词汇量后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受试无明显差异
测试用的词汇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的A级词汇中的较长的单词(等于或大于3个音节),共计200个单词,每个单词的分值为0.5分,以下为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成绩:受试无一人成绩在70分以上;60-69分得分人数在控制组和实验组中分别为3人和1人;50-59分人数均为3人;40-49分两组人数均为5人;40分以下14人和16人,占比高达60%。符合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
控制组25位受试平均分为38.64分,实验组25位受试平均分相对低一些,为37.20分。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标准偏差近似,分别为15.196和12.777
Levene的检验值为1.849,P值(Sig)为0.180,大于显著性水平值0.05,两个样本方差为齐性。双尾概率P值为0.71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本实验选定的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是没有差异的,两组受试没有差异。
5.2 组块理论对背单词作用显著
在实验组所有25位受试中,实验前测成绩平均分数为37.20,而实验后测得成绩平均分提高较为明显,为65.44分,运用组块理论记单词之后较之前没有运用组块理论法记单词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8.24分。
配对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941,对应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实验前测成绩与导入组块理论记单词之后所测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个配对样本的配对差的均值为-28.24,T值为-31.555,对应的概率P值为0,小于0.05,表明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3 受试主观学习态度反馈分析
实验前和试验后分别对控制组和实验组受试进行“是否对背单词感兴趣调查”。实验前,控制组和实验组对记忆英语单词感兴趣的人数分别为8人(32%)和7人(28%);试验后受试学生对背单词感兴趣在两个组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组中利用组块理论背单词的学生在实验后产生较大兴趣的人数超过控制组,为21人,而控制组基本没有变化,较之前仅增加了1人,分别占比为36%和84%。
5.4 测试结果
5.4.1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受试背单词的词汇量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受试背单词的词汇量有显著提高。
5.4.2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学生背单词的词汇量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学生背单词的词汇量有显著差异。组块理论对于高职生背单词效果显著。
5.4.3运用了组块理论的实验组学生对背单词的兴趣比没有运用组块理论的控制组学生背单词的兴趣有明显提高。
6. 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组块理论同样适合于我国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尽管高职学生前期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导入组块理论之后,学生们记忆效率普遍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迅速掌握长难词汇,考试成绩普遍提高,心理暗示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湘君. 中高职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时代教育, 2014, 252-254.
2宋德生.组块效应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23-25.
资助:北京市高职英语课教师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