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能杜绝心理疾病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尤其是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科学性及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1
2011年,教育部分别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1]和《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2] 文件,要求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但据笔者观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思考。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课程安排随意性较大
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定位不准确,开设十分随意,优先级别也远不如其他必修课程,且课时安排较少,学分比重低,与教育部文件规定的32-36课时不符,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虽然知识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要求较强,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并未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提供有效教学,过多偏重知识性目标培养,缺乏对能力和素质目标的重视,与学生的现状及个性特点脱节,难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技能,提升心理品质。
1.3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体验课程,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学”与“做”的过程。而现在大多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对课程不感兴趣,对学生生活实践帮助不大。
1.4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据倪凤琨研究显示,90%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心理学专业师资力量紧缺、需要加强业务培训的问题[3]。据笔者观察了解,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大多由学工干部、思政辅导员组成,心理学专业教师偏少且大多较年轻,对专业领域研究相对薄弱,教学经验不足。
2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适当增加课时数量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中在大一开设,保证足够课时,以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课时数量标准。此外,在其他时段还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及早接受心理健康知识,重视身心健康发展。
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在注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可实践性。可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分析和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剖析。
2.3采取多元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课堂活动多是单方面的,虽有互动,学生也是被动的,学生在教师驱使下学习,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可能持久[4]。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采用更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体验教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团体辅导室或素质拓展室中上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2.4正面引导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心理健康标准不仅在于心理问题的消除,更在于积极品质的发展。临床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的病态案例在教学引入方面对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但过多引入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会使学生对心理问题及疾病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甚至会强化学生对心理疾病人群的刻板印象,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调适并无实际帮助,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观。
2.5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据王椿阳的调查显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45.7%)、高水平的授课技能(31.15%)、扎實的心理科学知识(22.1%)和学历(1.1%),这是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的几种能力与资质[5]。所以,为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高校也应积极创造机会,支持和鼓励心理学教师的外出培训与专业交流,关注教师成长。
3结语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实施,如何更贴切的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只有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时反思、借鉴和实践,才能逐步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DB/OL].[2011-02-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20/201103/115721.html.
[2] 教育部思政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B/OL].[2011-05-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79/201106/120774.html.
[3] 倪凤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
[4] 毛厌草.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3).
[5] 王椿阳.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17-20.
作者简介:李培(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1
2011年,教育部分别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1]和《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2] 文件,要求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但据笔者观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思考。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课程安排随意性较大
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定位不准确,开设十分随意,优先级别也远不如其他必修课程,且课时安排较少,学分比重低,与教育部文件规定的32-36课时不符,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虽然知识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要求较强,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并未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提供有效教学,过多偏重知识性目标培养,缺乏对能力和素质目标的重视,与学生的现状及个性特点脱节,难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技能,提升心理品质。
1.3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体验课程,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学”与“做”的过程。而现在大多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对课程不感兴趣,对学生生活实践帮助不大。
1.4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据倪凤琨研究显示,90%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心理学专业师资力量紧缺、需要加强业务培训的问题[3]。据笔者观察了解,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大多由学工干部、思政辅导员组成,心理学专业教师偏少且大多较年轻,对专业领域研究相对薄弱,教学经验不足。
2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适当增加课时数量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中在大一开设,保证足够课时,以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课时数量标准。此外,在其他时段还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及早接受心理健康知识,重视身心健康发展。
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在注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可实践性。可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分析和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剖析。
2.3采取多元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课堂活动多是单方面的,虽有互动,学生也是被动的,学生在教师驱使下学习,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可能持久[4]。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采用更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体验教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团体辅导室或素质拓展室中上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2.4正面引导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心理健康标准不仅在于心理问题的消除,更在于积极品质的发展。临床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的病态案例在教学引入方面对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但过多引入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会使学生对心理问题及疾病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甚至会强化学生对心理疾病人群的刻板印象,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调适并无实际帮助,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观。
2.5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据王椿阳的调查显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45.7%)、高水平的授课技能(31.15%)、扎實的心理科学知识(22.1%)和学历(1.1%),这是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的几种能力与资质[5]。所以,为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高校也应积极创造机会,支持和鼓励心理学教师的外出培训与专业交流,关注教师成长。
3结语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实施,如何更贴切的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只有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时反思、借鉴和实践,才能逐步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DB/OL].[2011-02-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20/201103/115721.html.
[2] 教育部思政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B/OL].[2011-05-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79/201106/120774.html.
[3] 倪凤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
[4] 毛厌草.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3).
[5] 王椿阳.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17-20.
作者简介:李培(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